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是什么(商女不知亡故恨)

引言

河北博物馆收藏了一方《彩绘散乐浮雕》,画面上展现了十三个伶人各自手持乐器,演奏乐曲的生动情状。散乐是隋唐时期宫廷乐坊表演的重要形式之一,从这块细腻的浮雕之中可以遥想乐女们绰约的风姿,她们都作站立姿态,面容丰腴,头戴簪花,众乐女都神态沉静专注,仿佛可以听到悠扬的乐声。

乐女的衣袂飘扬,彩乐空灵,奏出一曲繁华大唐的盛世之音。然藩王作乱,百姓离散,唐末诗人杜牧在《泊秦淮》中写到: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将一腔愤慨都诉诸于商女这一群体之上,仿佛她们就是颠覆唐王朝的根源祸水。

古代女子命途多舛,如浮萍般飘落沉浮而身不由己。商女们以一技之长傍身,得贵人赏识便可勉强依附过一段安稳时日,年老色衰就只能被人辗转弃置。从商女们的流落姿态便可以窥见晚唐时期的社会弊病,梳理出一条揭示"亡国恨"在何处的脉络真相。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是什么(商女不知亡故恨)(1)

图|《彩绘散乐浮雕》

说文解字:"商女"到底指什么人?

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道:"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从中可见,唐代歌妓、女伶被称为"秋娘",也叫"秋女"。究其原因,古代将乐音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又根据其音质不同于四季流转相互配合。商音哀戚婉转,凄切萧然,故而商与秋相对应,暗合秋天萧瑟寂寥的景象。在古代商指秋是比较常见的用法,如商信、商吹、用来指代秋风,用商序、商素来指代秋季,也就用"商女"与"秋娘"对应互文了。

商女也指代商人的妻子、女儿。晚唐的统治者们荒淫无度,纵情声色。这种崇尚奢华享乐的风气流传到世俗之中,引得商人们争相模仿。李益 《长干行》:那作商人妇,愁水复愁

风。一说商女中的"商"字即带有买卖的含义,暗指商女们可以作为物品被主人随意地买卖践踏,没有作为人该有的尊严和自由。歌女们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大量的商女主动或被动地嫁给商人,沦为他们的玩物,一生居无定所命运悲惨。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是什么(商女不知亡故恨)(2)

图|唐代歌舞图

官方机构:"商女"职业化的历程

商女作为一种职业被固定下来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国语》中就记载了管仲设"女闾"

"齐有女闾七百,征其夜合之资,以通国用。管仲相桓公时,立此法,以富国"。

"女闾"即官方开设的青楼,自管仲开设"女闾"伊始已经正式将商女职业化,自此以后商女们被贴上了无法洗脱的标签,其命运与统治阶级和官方朝廷息息相关,其个中处境便与国家命运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是什么(商女不知亡故恨)(3)

管仲画像

管仲开设"女闾"是在站在安邦定国的方针框架上决定的。开设"女闾"具有牵扯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作用。一来"女闾"中可以安置大量的女性奴隶和战俘,起到安定社会的作用。二来可以采取收"花粉税"的方式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用于农业和军事等财政支出。三来,设置"女闾"也可吸引天下游士,从而达到网罗天下英才,发展壮大齐国的目的。

当这一职业发展到唐朝,官府歌妓的规模较春秋战国时期更为庞大。隋末唐初频繁的战争使百姓流离失所,不知有多少无辜女子被迫流落风尘。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是什么(商女不知亡故恨)(4)

图|唐代宴饮图

唐代初期,官妓隶属于左右教坊,商女作为皇家成员的娱乐工具,被淡化了作为"人"的属性,强调了作为"物"的价值。为了降低社会阶级的流动性以保证社会政治的稳定性,官方设有固定的乐籍,一旦没入乐籍,便只能世代从事歌女行业不得轻易解脱,商女的人身自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一生也不能摆脱依附他人的无奈。

以小见大:商女命运见证王朝兴衰

商女作为古代王朝地位极其低下的贱民代表,一直倍受社会各个阶级的歧视和冷眼,是以声色娱人的群体。商女地位低下,没有人身自由和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唐代商女大多居无定所,长期流离在外。唐代法律中规定商女如同物品,主人不会将他们当做有血有肉的人来看待,在与朋友交际的过程中,主人会将她们随意赠送给他人,在历史上记载的案例就不胜枚举。

唐代的各类法律条文中也有明确规定:

《唐律疏议》中有言:"奴婢贱人,律比财产""奴婢即同产,即合由主处分"。明确规定了"其奴婢同于资财,不从缘坐免法。"

商女的身份使然,注定了在其年老色衰之后孤独冷清的命运,一生辗转于人情世道之间,看破了人情冷暖淡薄。既然已经看清未来的结局,又深深无奈而不得解脱,商女们就只能选择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相伴了却残生。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是什么(商女不知亡故恨)(5)

图|唐代宴饮图

历代商女之中也不乏才情过人,品貌端庄的人选,她们重情重义,有些人甚至可以为了主人殉情而死。唐代武后时期,左司郎中乔知之与其府上的商女就曾上演过这样一段动人佳话,留下《绿珠篇》供后人感慨叹息。

"武则天时,累除右补阙,迁左司郎中。有侍婢曰碧玉,美而善歌舞,为武承嗣所夺,知之作《绿珠篇》以寄情,密送于婢,婢得诗感愤自杀。承嗣怒,因讽酷吏诛之。"

其他商女的命运也各有悲惨之处,纵使她们在容貌和才情上要远胜于其他的女子,在世人眼中她们也只是以声色娱乐他人的消遣工具,所有风花雪月的故事,不过是逢场作戏的玩意罢了。鱼玄机曾有诗言:"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不止表达了她个人对婚姻爱情的无限期待与向往,同时也道尽了商女之流生活中的各种苦涩艰辛。

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是什么(商女不知亡故恨)(6)

图|古代宴饮图

商女们的命运殊途同归,都如蔓草一般依附于高官权贵的手上。丝竹声响起,商女所歌《玉树后庭花》亦是当权者授意而为,所唱之物从来身不由己,更何谈商女亡国一说?晚唐时期的统治者一心只顾着安稳享乐,不曾真正设身处地为江山百姓着想,也就可以想见他们纵情声色而不知"亡国恨"的荒唐景象了。

结语

此时再看白石彩绘散乐浮雕上乐队吹奏表演的热闹场面,顿时觉得心有戚戚。12名演奏者身着轻柔窄袖长裙,裙摆翩然曳地,各自手持乐器专心演奏。然而她们都身为女子,个个双目紧闭,细看之下却见没有一个人露出欢喜的笑容,曲终人散之时,她们心中会留下多少怅惘迷茫的痕迹?

在历史的洪流之中,商女只是一个被紧紧裹挟不能挣脱的个体,喜怒笑骂个中悲戚被轻易地碾作时代的悲哀。杜牧诗中将"商女"群体与唐王朝覆灭划分在对立的两面,似乎认为这些靡靡之音才是让政权倾覆倒塌的元凶,实际上是讽刺当权者纵情享乐,不顾及黎民百姓的死活。

出于身份与地位的限制,商女们注定漂泊无依的命运与山河破碎的时事紧密相连,商女也只是作为富贵人家娱乐的工具,国家遭难时局混乱,一旦弃置商女们就如落花流水般漂浮无依,今人从商女的流落境地亦窥见唐王朝末年在朝廷的统治之下百姓生活的艰难之处,寻找到"不知亡国恨"的内在根源。

参考文献

《旧唐书》

《新唐书》

《唐律疏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