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称呼关正明为关老邪(天使谭老邪)

一、关老邪是谁?

关正明(1926年—2009年7月12日),京剧老生演员。1940年进入上海戏剧学校正字班学戏,由关盛明为其开蒙。1954年加入武汉市京剧团,同年拜马连良为师。并任三团团长。与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李蔷华等长期合作。主攻谭派余派代表剧目,并受马派杨派唱腔的熏陶,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老生行的各种技巧。

为何称呼关正明为关老邪(天使谭老邪)(1)

前妻李蔷华为“程派五老”之一,子关怀亦工老生

关怀,即关栋天。

关正明,常演剧目《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甘露寺》《借东风》《洵阳楼》《红鬃烈马》《奇冤报》《举鼎观画》《李陵碑》《桑园会》《四郎探母》《搜孤救孤》《战太平》《定军山》《珠帘寨》《宝莲灯》《汾河湾》等传统戏,以及《关汉卿》《宋江题诗》等新编古代剧。

为何称呼关正明为关老邪(天使谭老邪)(2)

关正明与李蔷华

电影《宝莲灯之二堂舍子》即关正明与李蔷华合作,发行于世。

二、关正明的唱腔,为何被称为“邪“、“怪”?

关正明1940年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学习京剧艺术,是“正”字科的学员,与顾正秋等人都是同学。毕业后,随前辈艺人李文骙学戏,主攻谭派及余派代表剧目,并受马派、杨派唱腔的熏陶,较为熟练地掌握了老生行的各种技巧。

而这个时候关正明并没有正式拜师。

为何称呼关正明为关老邪(天使谭老邪)(3)

1954年拜“四大须生”之首的马连良先生为师,并且同年进入武汉京剧院。其实关正明拜师马连良只能说是一个名分吧,因为二人相隔甚远在身边学艺是不可能的,并且关正明在拜师之前已经深谙马派精髓。

为什么说他“邪”呢,因为他既吸收了谭派的亮音,又学习马派的潇洒,又借鉴了言派的委婉清雅,并且不断在余、杨两派中汲取苍劲韵味的营养,以麒派的做、表为基础。

据说,全国的京剧演员凡唱《打登州》无不宗周啸天,连马连良到天津都不贴《打登州》。唯有人称“关老邪”的关正明独出心裁,创出了自成一家的《三家店》。关正明吐字清楚、规范、挂味,但就其行腔确实很怪,但不难听。

为何称呼关正明为关老邪(天使谭老邪)(4)

其实有人说他能够开宗立派,已经将众家老生之所长融于一身。这种说法是错的,就连关正明都不认为自己有开宗立派的资格。说到集众家老生之所长融于一身那就更不可能,但是不可否认关正明确实是京剧的天才。后世有多少人曾经学过关正明结果都未成功,因为世上只有一个“关正明”,就连其子关栋天都只是有三分像。

晚年关正明因唱腔原因,被人诟病,称其“关老邪”。

其实,关正明的吐字行腔异常明白,字头字尾表达很清楚。腔由字出,吸收余杨之精髓,做派亦有马派之潇洒(网上视频《打侄上坟》《闯帐》皆表现)。再一关正明的气息特别之足,行腔有言派之样。晚年关正明的唱腔都说用“怪”字所能概括的。听其早年的唱腔不难发现很多腔亦有体现,关老师多注重人物情感体现。

所以很多观众一听,感觉“怪”,但是,越听越耐听。

三、是否可以称“关派“?如何评价关正明的艺术水平?

关老的唱念独树一帜,对咬字吞吐行腔颇有心得,咬字头腹尾清晰,行腔圆润大方,韵律独特,应该算是怹最下功力最得意的地方。仔细听早年的唱,融合了余马言杨谭各家的特点,最明显的我觉得是 言的皮肉、杨的筋骨、余的精髓,是非常高级的唱法,晚年受人诟病,其实总结起来有二,关老独树一帜的唱念理念,再一上了年纪气力不佳,在唱上就下更多的心思,用其他的技巧去弥补,旁人难以接受可以理解,也不必在意。

为何称呼关正明为关老邪(天使谭老邪)(5)

其实关于称派,关老生前是绝不以关派自居的。只是武汉的观众喜爱和推崇关老艺术的表现,与李少春所谓的李派相同

如果说要有个评价的话,大概“独树一帜”四个字最贴切了,所以一般武汉戏迷称之为“关派”。他的很多腔初听觉得很奇怪,再听觉得有趣,听着也很舒服,很贴切人物的感情。感觉关先生有时候可能在唱腔上有些执念。

吾生也晚,到武汉上学时,并没有机会看到关先生的现场。单就留下来的资料看,《桑园会》极其精彩,处处是精彩,个人尤其喜欢。

为何称呼关正明为关老邪(天使谭老邪)(6)

比较完整的还有《武家坡》《空城计》《贺后骂殿》《举鼎观画》《二堂舍子》《宋江题诗》等。其中与其前妻李蔷华合作《二堂舍子》应该还是比较年轻时的视频,与后期还是区别很大的,感觉那个时候更近余杨,晚年更近言马

《武家坡》中“提起了当年泪不干”一段,表情与唱词配合非常好,后面流水节奏比一般压得慢,言菊朋也这样唱,个人非常欣赏这样的唱法。还有一段《鲁肃闯帐》的视频,那套黑官衣就像长在身上似的,服帖舒服。《碰碑》的反二黄,杨派的东西更多,也好。到这里就可以加上另一个评价了“博采众长”,取法乎上。关先生晚年曾录过一套三张CD《关正明京剧唱腔精粹》,里面全部是传统戏老生唱段,虽然是暮年之作,技艺超群。

为何称呼关正明为关老邪(天使谭老邪)(7)

可惜的是像《战太平》《镇潭州》这样的靠把戏只留下录音,而没有视频,《定军山》连音频都没找到。

如果再加一个评价,就是戏路宽广,传统老生的做工戏,唱工戏,靠把戏,新编戏,现代戏以及一些冷门戏,据说其当年的《麒麟阁》也是很好的看家戏,未知真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