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和扬州运河有关吗(我眼中的隋炀帝与扬州)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骁果军兵变,帝自缢于江都宫,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唐朝谥炀皇帝,隋恭帝杨侗谥世祖明皇帝,夏王窦建德谥闵皇帝。

隋炀帝和扬州运河有关吗(我眼中的隋炀帝与扬州)(1)

槐泗隋炀帝墓—清。阮籍定

隋炀帝和扬州运河有关吗(我眼中的隋炀帝与扬州)(2)

曹庄二零一三年考古确定

隋炀帝大概是历史上争议最多的皇帝了,过去的书籍和影视资料中隋炀帝都是一个残暴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中。近些年来,更多的史籍资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皇帝。即使谥号“明、闵”不合适也实在不至于“炀”。

我出身于扬州,“扬州”因李白笔中的“烟花三月”扬名天下,当然更因为它的经济地位。古代扬州的经济地位不是现在扬州所能比拟的。扬州一座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吸引众无数中外游客前往。谈扬州避不开古运河,避不开隋炀帝。

隋炀帝的四次扬州情节

隋炀帝即位前在扬州做过十年总管

杨广在灭陈战役中立过大功。开皇七年(587)四月,隋文帝下令于扬州开挖连接淮河与长江的运河山阳渎,用于运输战略物资。开皇八年十月,于寿春设置淮南行台省,任命20岁的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为伐陈隋军统帅。隋出动了90个总管府,合计51万军队,“皆受晋王节度”。杨广从开皇十年(590)出任扬州总管,镇守江都,到十九年(599)离开江都入朝,整整10年。开皇十一年(591)十一月,隋炀帝在江都城内总管府金城殿设千僧会,隆重迎谒智顗,其礼遇之隆,不亚于陈朝君臣。就在这次隆重典礼上,智顗为杨广授菩萨戒,杨广则十分恭敬地拜智顗为师。智顗为杨广取法名为“总持”菩萨,杨广奉智顗为“智者大师”。文帝好佛,正因为如此,杨广在兄弟中间声誉与日俱增,皇帝和皇后对他特别钟爱。在今扬州的西园饭店东侧佛文化博物馆内部陈设着隋炀帝受戒的蜡像。与杨素血腥镇压不同,杨广更注重招抚。与前年灭陈之役所采取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法相同,剿抚并重,攻心为上。他坐镇江都,招抚叛者。如吴郡世族名士陆知命,在三吴地方很有名望。杨广延请他,在他游说下,有17城叛者纳城迎降,不战而屈人之兵。杨广的功劳实不在杨素之下。22岁的杨广,广泛收纳江南人士,大大缓和了南人的敌对情绪。他对自视正统的江南文人优礼有加,尊崇宽大。为更好地拉拢,他效法东晋着名宰相王导,“言习吴语”,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吴方言。因此扬州十年的治理,无疑是给杨广的政治生涯一笔巨大的财富。

隋炀帝即位后第一次下扬州

隋炀帝和扬州运河有关吗(我眼中的隋炀帝与扬州)(3)

唐代画像

关于隋炀帝和琼花的故事,都出自明清以后的小说中,其中最有影响的有《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说唐》等。小说关于隋炀帝看琼花的虚构,其影响远远超过正史,成为一个典型的例子。

隋炀帝和扬州运河有关吗(我眼中的隋炀帝与扬州)(4)

扬州市花琼花

其实,直到隋炀帝死在扬州之前,琼花还没有出现。琼花的出现,一般认为是在宋代。宋代诗人王禹偁一直被公认为描写扬州琼花的第一人,他是宋太宗至道二年(996)来扬州当知府的。这时候离隋炀帝死亡的大业十四年(618)已有378年了,所以我们说,就像关公不可能战秦琼一样,隋炀帝来扬州是不可能看到琼花的。

《隋书》记载,早在大业元年(605)三月下令杨素营建东都的第二天,隋炀帝即发布了“巡历淮海”的诏书:“今将巡历淮海,观省风俗,眷求谠言(正直的话)。”八月十五日即开始了第一次巡游,因而开凿通济渠、疏通邗沟的直接主观目的,确实是为了大规模巡游。但事实上,他是将营建东都、开凿运河、巡游江都三件事一起通盘考虑的,三件事都有其重要目的。隋炀帝还特意带上陈后主的遗孀沈婺华。其用意显然是用以联络南人感情,如果只是为了游玩,带着这个老妇又有何用。

这里对大运河评价就八个字:弊在当代,功在千秋。为了树立李世民的大唐盛世,把杨广贬低了,以抬高李世民的大唐盛世。南北“大运河”,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连接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大运河不仅加强了隋王朝对南方的军事与政治统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资能够顺利地到达当时的洛阳和长安,在有利于军事和政治的同时,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强。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对于中国来说远比长城对于中国更重要。大运河连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连接了两个文明。使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逐渐成为一体。

隋炀帝和扬州运河有关吗(我眼中的隋炀帝与扬州)(5)

古代大运河

修建大运河是凝聚中国之举。满足了将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的长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连接起来的迫切要。“大运河”的修建使中国水运畅通、发达,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自清末改漕运为海运,大运河才不再是国家经济的大动脉了。隋炀帝为中国后代子孙万代带来了巨大的好处。他对中国的功绩是不朽的、是很难有人比拟的......只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太大。劳民伤财导致灭国。

隋炀帝帝二次下扬州

大业六年(610),此前,炀帝为巡行作了充分准备。大业五年就大兴土木兴建了江都宫今扬州观音山附近

隋炀帝和扬州运河有关吗(我眼中的隋炀帝与扬州)(6)

江都宫遗址

,这时的王朝经济力量已空前强盛。江都宫规模宏伟,装饰华丽,内有各种名号的宫室十多处。此外又在运河之畔的的城东湾头、城南扬子津建有行宫。在江都宫,炀帝适时地把注意力用在了对南方蛮俚等少数民族的抚慰上。

为了加强对江南的统治,隋炀帝又将江都的行政地位提高一级。大业六年(610)六月,“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这使江都具有陪都的地位,成为隋在南方统治的政治中心。隋炀帝本人这次在江都一住就是一年,在江南现场视事听政。

炀帝在江都竭力拉拢南方籍将领。他将名将江都人来护儿带在身边,赐牛酒让他回家宴请乡里父老,谒先人墓,并令三品以上官“并集其宅,酣饮尽日,朝野荣之”。他让南方籍将官衣锦还乡,炫耀功名,营造出一种南北一体的气氛。在出征高句丽前大事拉拢南人,意在巩固后方,这些做法是深谋远虑的。

总之,隋炀帝在江都,围绕着巩固后方,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准备东征高句丽这一中心工作,足足忙了一年。包括派人出使日本,也是为了对付高句丽。大业七年(611)二月,他踏上了征讨高句丽的征程。炀帝由江都御龙舟北返,没有回到东都洛阳,而是直入刚刚开挖好的通济渠,跨过黄河直接北上,前往地处前线的涿郡(今北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