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构怎么评价岳飞的(为什么赵构要削夺张俊)

赵构怎么评价岳飞的(为什么赵构要削夺张俊)(1)

前边我们知道了赵构杯酒释兵权事,也就是赵构借为柘皋大捷庆功的借口,将张俊、韩世忠、岳飞调入京城,张俊、韩世忠被任命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相当于国防部部长、副部长的职务,防区不让回去了,部队等待改编。

其实这时的三大将已经没有了不能随便离开京城了,也就是和部队脱离了联系。

有人说,赵构削夺了三大帅的兵权,目的就是偏安江南,其实,如果赵构真要决心北伐,更要收兵权,因为不改编各自为战,家军性质的军队,各大帅打起仗来各怀鬼胎,都注重保存实力,没法真正的配合。

大家可以想象,北宋灭亡后,各地必然出现军阀割据的场面,历朝历代莫不如此,大家只要了解一下民国时期局面就可以想象的到。

南宋建立之初,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面,甚至恢复了藩镇,因为不论南宋中央政府承认或是不承认,藩镇割据的局面实际已经形成了。

恢复藩镇起码可以稳住这些军头,使这些人不至于轻易投向别的政治势力,如果不承认等于给自己树敌。

但随着这些军事势力的做大,中央越来越难驾驭,刚刚结束的淮西之战,本来赵构是想集中优势兵力,对胆敢孤军深入的金兀术予以痛击,为此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甚至派禁军首领杨沂中带领几万禁军参战。

结果是由于各方面军配合不利,濠洲之战,中央禁军几乎全军覆灭,韩世忠是战事结束的第二天赶到战场,岳飞离战场还很远。

其实朝中的官员们早就有整顿家军的呼声,几年前主战宰相张浚曾做过尝试,解除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的兵权,结果由于处理不当,导致淮西兵变,几万刘家军裹挟着百姓,十多万人北上投降了敌人,军改也由此搁置。

从左宣义朗王之道上书,就可以看出南宋解除三大帅兵权整编军队的必要性。

绍兴10年北伐,左宣义朗王之道上书,指出了当时军队的一些弊端:

今诸军大会境上而不置统帅,一也,

国家用兵十有六年矣,士卒之隶诸将不为不亲附,而罚终不行,二也。

今日之兵隶张俊者则曰张家军,隶岳飞者则曰岳家军,隶韩世忠者则韩家军。相视如仇仇,相防如盗贼。自不能立功,惴惴然唯恐他人立功,而官爵札于己也。平时尤或矛盾若此,使其临大利害,安能保其不自为敌国耶。此其三也。

南宋军队面临的问题是张韩岳独自成军,自成体系,互不配合,即使张浚那样强势的主战宰相也难以协调指挥。

比如:淮西兵变时岳飞和张浚因为刘光世的部队的归属问题闹翻,岳飞就赌气辞职,张浚毫无办法。

所以并不是朝廷不置统帅,实在是没有合适的人选。

各大帅“相视如仇仇,相防如盗贼。自不能立功,惴惴然唯恐他人立功”,这样的军队如果不收兵权改编,没人能统一指挥,别说北伐,自保都难。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