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层之上无风雨(云层之上境界之中)

作者:钟芳北宋诗人孔武仲在《东坡居士画怪石赋》中说:“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中国的文化史上,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和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历来就是紧密相连、水乳交融的许多文人都会作画,他们在用文字描绘现实生活、传达情感的同时,更是用画作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深入、直观地呈现给我们《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是一本可读性很强,融入了著名作家贾平凹与艺术家武艺联袂创作经验谈,并对他们各自内在写作者、书画家双重身份进行深度思考的精彩对话录,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云层之上无风雨?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云层之上无风雨(云层之上境界之中)

云层之上无风雨

作者:钟芳

北宋诗人孔武仲在《东坡居士画怪石赋》中说:“文者,无形之画,画者,有形之文,二者异迹而同趣。”中国的文化史上,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和作为视觉艺术的绘画,历来就是紧密相连、水乳交融的。许多文人都会作画,他们在用文字描绘现实生活、传达情感的同时,更是用画作将所要表达的内容更深入、直观地呈现给我们。《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是一本可读性很强,融入了著名作家贾平凹与艺术家武艺联袂创作经验谈,并对他们各自内在写作者、书画家双重身份进行深度思考的精彩对话录。

众所周知,贾平凹是当代中国文坛有名的“劳模”,多年来笔耕不辍,成果丰硕,多部作品已成经典。在文学创作之余,他还经常提笔进行书画创作,颇得古代文人的流风遗韵,作品拙中有巧,亦自成一家,受到行家和市场的重视。武艺就职于中央美术学院,他的绘画是将中国的水墨与西方的油画相结合,表现出亦庄亦谐的笔墨趣味。他在欧洲、日本等不同地方深度游历时,还常用一本本散文集来记录画家眼中所见。

2019年5月31日,贾平凹在平日写作、读书、画画的“上书房”里与武艺用了一整天的时间共聊,完成了一次关于文学与绘画的深入对话。这本《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正是这场作家与艺术家的对话实录,他们在美术创作、美术教育、文学创作、文学与艺术的连接等话题的来回交锋中火花频现,妙语连出,不仅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创作经验谈,也为不同艺术载体审美机制的生成寻找关联及答案。在对话中,武艺就像是一位发现者和探索者,在话题的来回交锋中、在一次次精妙的发问中,引得贾平凹妙语连出。

“人活一世总有喜怒哀乐,无奈和悲伤时,我不能用文字完全抒发,就选择了绘画。但文学对于我来说是第一,为了保证第一,别的我都可以舍弃,所以从这点讲,书画可以算余事。对待余事,我多少有些玩儿的意思。”贾平凹坦言自己搞书画纯粹是兴趣所至,他认为文学和别的任何艺术在根本性上是一致的,但各自独立,谁也替代不了谁。在武艺眼里,贾平凹是集文学、书法、绘画多门类艺术于一身的大家,阅读他的文字,总会看到画面,而欣赏他的画作,每一幅可以成为一部小说的元素,体现出其文人的博大情怀。他希望通过两人的对话,能够消解当前专业标准对中国当代新绘画的认识,从而找到艺术上的突破,恢复绘画的本体。

书中还将贾平凹、武艺二人的艺术作品选辑以画册的形式引入,贾平凹绘画作品选辑右翻阅读,武艺绘画作品选辑左翻阅读,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开始,最后都回归两人的“对话”。这部分的内容与两人的对话各自独立,又处处联结,文字与图像交织流动,让来自不同地域、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两位艺术家,用他们艺术作品强烈的风格张力,来延续这场对话的话题,带来了全新的阅读感受。

通过这本对话录,我了解到,贾平凹所说的“云层之上”,是创作者所追求的一种共通的人类意识、现代意识——可以突破民族、地域、身份、阶层等限制的一种创作境界和审美眼光。“我在没有坐过飞机之前,以为天就是日月星辰、刮风下雨、各种云彩,当我坐飞机到了天上,才发现所有的云层上面都是阳光……虽然你站在你的民族、国家之处,站在你的云层之下,但一定要穿过云层,看到云层之上是一派阳光,云层上面的境界是一样的。”而他和武艺关于艺术的这场对话,就是建立在这样一种云层之上、境界之中的。同时,书中设计了可裁切的艺术卡片,读者可以用多元的方式赏玩两位作者的绘画珍品。

文学与绘画一向被认为是姊妹艺术,它们相互交融、相互演绎。《云层之上:贾平凹对话武艺》以画家精美的画面留白对应作家匠心的文字描写,画家质朴的语言表达对应作家稚拙的绘画技艺,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不同的艺术灵感及精神启迪,以拓宽视野、丰富情感和陶冶情操。(钟芳)

来源: 解放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