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

55岁的李大爷患有糖尿病,但是李大爷的健康意识比较强,对于糖尿病的控制相对稳定。可是这几天李大爷发现自己每天早上测量血糖的时候,血糖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这让他十分担心自己的身体,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了系统的身体检查。

医生在了解完李大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后,对他的降血压计划进行了适当的改良,医生称降血糖要以7步为主,到底哪七步才能让血糖有效得到控制呢?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1)

(你对糖尿病的了解有多少?)

一、对高血糖的理解

糖尿病并不等于高血糖,我们所提到的李大爷是确诊为糖尿病以后,因为某些原因出现了血糖不稳定的现象。所以很多朋友千万不要看着自己的血糖升高,就断定为自己是糖尿病,这样的判断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点的代谢性疾病,它所呈现的特点是血糖升高,但实质反应的问题是胰岛素受损。如果是短期因为某些因素导致血糖升高,但是胰岛素没有受损,这并不能诊断为糖尿病。

只测量一次血糖是不能够完全把握自己身体是否患有糖尿病,需要多次测量才可以。如果大家不放心自己血糖,可以前往医院进行75g葡萄糖耐量测验,这样可以准确无误的诊断出你是否患有糖尿病。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2)

(高血糖要注意)

我们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给确诊糖尿病患者提出的一些降血糖的意见,读者千万不要因为自己有高血糖的表现就过度焦虑,直接诊断自己为糖尿病。

二、血糖不稳定有什么危害?

李大爷得糖尿病的时间已经有七八年了,他对疾病有足够的重视,这些时间里病情稳定的非常好,并且给身边的朋友给予了很多降血糖的意见。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3)

但是众多的糖尿病患者中,不是每个人都像李大爷如此重视疾病,有很多患者即使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依旧选择轻视疾病。那血糖长时间不稳定到底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伤害呢?

1、糖尿病足。

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10%~11%,糖尿病作为我国第一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生命。在全球范围之内,平均每20秒就有一个糖尿病患者因为糖尿病足导致截肢,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并发症中比较凶残的一种并发症。

糖尿病足属于典型的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病变的基础上,脚部或者是下肢出现了溃烂。由于血管质量和血液质量的急剧下降,这些溃烂的皮肤很难愈合。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4)

(并发症不能忽略)

长时间处于不利的状态下,很容易导致细菌进入到伤口内部。这样会导致疾病越来越棘手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面临着截肢的风险。

2、视力下降、眼底疾病。

很多患者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但就是对疾病不重视。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对人体头部至脚部的所有重要器官进行破坏,这不是夸张的说法,只要有血管和血液存在的地方,就会受到糖尿病的影响。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5)

根据眼科领域的数据统计,糖尿病患者对糖尿病并发症之一的“糖网病”知晓率才达到了5.8%,这样的比例是非常可怕的,也就是说一百个糖尿病患者中只有五至六个人知道糖网病。

糖尿病患者患糖网病的概率会随着患病的时间不断上升,当患者患病15年以后,患糖网病的几率高达70%~80%。当糖尿病得越来越严重时,血管硬化、血液粘稠度上升的问题就会越来越显著。

人体眼底布满了很多的血管,随着血液粘稠度和血管质量的情况越来越恶劣,眼底血管也会受到伤害,从而影响到视力或者是复杂的眼底疾病。如果患者还是不重视糖尿病,那么失明的几率会大幅度上升。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6)

3、糖肾。

我国患糖尿病的人数高达1.3亿人,有30%的患者后期都会出现糖肾。糖尿病患者出现糖肾,肾衰竭的进度就会变得越来越快,与此同时,糖尿病所造成的肾衰竭要比其他疾病患尿毒症的几率更高。

在糖尿病并发症中,糖肾是最难治的一种疾病,也是对人体威胁最大的一种疾病。肾脏是人体的主要器官,血糖长时间处于不稳定的状况,那么血液质量和血液管质量下降会对肾小管造成伤害,后期病情恶化的速度就如滑滑梯一般。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7)

给大家讲解糖尿病并发症的意义,就是要让糖尿病患者对这种疾病引起足够的重视,也许你不重视糖尿病的原因是因为你对并发症不了解。李大爷在患糖尿病以后,医生对他进行了一个系统的科普。李大爷知道糖尿病会带来如此凶险的病情后,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他选择重视疾病。

三、降血糖的7种方法

李大爷降血糖这么多年,近期突然出现血糖不稳定的现象,医生对他的降糖计划又进行了改良,推出了降糖七步法。

1、运动降糖。

当我们吃了含有葡萄糖的碳水化合物以后,葡萄糖会进入到我们的血液里,从而造成胰岛素的波动,正常范围的碳水化合物是没有问题的,如果是过量食用碳水化合物会造成胰岛素异常的现象。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8)

那么如何科学降糖呢?可以通过运动的方式帮助身体消耗掉更多的脂肪和糖分。运动降血糖不仅有利于血糖工作的效率,还能够夯实人体的免疫力。

在这里比较推荐的运动有这么几种,比如,慢跑、跳绳、游泳、快走、散步等都是非常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的运动方式。如果是体重基数比较大的朋友,就不建议进行慢跑、跳绳等一些运动。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9)

这些运动可能会损伤到你的膝关节,可以前往医院咨询医生,医生会给予你健康的运动方法,千万不要冒然去选择伤害身体的运动方式。

2、控制碳水化合物降血糖。

吃什么食物会导致血糖大幅度波动,那就要减少吃这一类食物。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和碳水化合物的选择都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碳水不要超过一个拳头大小。很多人就要问了,只吃一个拳头的碳水会很饿,这种方法不长久。其实我们推荐糖尿病患者少吃碳水的同时,也要多吃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肉类和膳食纤维。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10)

这样的饮食法则饱腹感更强,也有利于患者降血糖。对于碳水化合物的选择,不要选精米细面,尽量多吃一些粗粮,比如紫米、黑米、糙米、玉米、南瓜等一些碳水化合物。

升糖指数较慢,饱腹感较强,对于稳定血糖是有一定帮助的。但是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尽管粗粮对于患者稳定血糖有一定的帮助,但并不代表能够过量食用。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11)

3、多摄入膳食纤维。

为什么要推荐糖尿病患者多吃膳食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呢?首先,膳食纤维更有利于我们的肠胃系统,能够有效的将一些毒素排出体外。

其次,膳食纤维可以降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和消化,对于稳定血糖有着非常好的帮助。高膳食纤维食物主要在粗粮、水果、蔬菜、豆制品等一些食物当中。

很多患者在降糖的过程中忽略掉了膳食纤维的补充,我们人体所需的五大元素分别也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维生素。所以千万不要再忽略它,膳食纤维可是人体所需的五大元素之一。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12)

4、缓解精神压力。

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对于人体同样重要,如果精神压力太大,也不利于患者降低的血糖。这主要是因为人的神经长时间处于紧绷的状态时,身体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和皮质醇,导致血糖越来越高。

所以当你感到精神压力较大时,要学会适当的放松,比如去看一场电影、和朋友们下象棋、打羽毛球等等。进行适当的放松,是能够缓解精神压力较大的情况。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13)

5、每天测量血糖。

导致血糖的变化因素有很多,是十分复杂的。医生建议患者要做到每天测量血糖,时刻掌握自己的血糖信息,这样才能够更有效的规划一天的饮食计划。

每天测量血糖也能够帮助患者了解近期的降糖计划是否合理,如果血糖出现了不稳定的现象,一定要积极前往医院进行系统的身体检查,查看是否有并发症的出现。

6、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睡眠是稳定健康的基本条件之一,处于缺觉的状态,会抑制我们身体中生长因素的释放,也会影响到皮质醇等一些激素的水平。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14)

而它们对于稳定血糖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千万不要认为睡不够觉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伤害,正是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破坏了患者降血糖的效率。

7、戒掉甜品。

身体越不容许吃哪些食物,人们就越想吃那些食物。对一些爱吃甜品的患者而言,甜品属于糖油混合物,不仅不利于人体控制血糖,还会使脂肪囤积在身体中,引发其他的问题。

那么想要吃甜品应该怎样做才能够缓解这种心理呢?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水果属于低糖水果,比如草莓、蓝莓、树莓、猕猴桃、柚子等一些水果糖分含量较低,对于糖尿病患者比较友好。用这些水果搭配一些无糖酸奶就是糖尿病患者最佳的甜品选择。

血糖升高该怎样来控制血糖(发现血糖不稳定)(15)

这七种方法能够精准有效的帮助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如果是正在预防糖尿病的朋友,这些方法也同样适用。糖尿病作为我国第一大代谢疾病,对于人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积极控制和预防高血糖。

总结

李大爷听完医生给予他的七步降糖法,发现自己降血糖的问题出在了哪里。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向李大爷学习,重视疾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这样做是能够扭转前空,稳定病情的。

当你改变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以后,这份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你自身,它还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你身边的朋友和家人,让健康的观念深深植入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今天我们有关于降血糖的知识就科普到这里,感兴趣的朋友,我们评论区见。希望看完这篇文章的读者能够掌握七步降糖法,积极降血糖。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