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

唐朝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包容的朝代之一了,开国名将几乎都得以善终,而且也并没有像北宋那样“杯酒释兵权”;这里面当然也有一些其他的因素存在,比如开国皇帝李渊本身几乎是没有嫡系的,我们所熟知的几乎都是唐太宗李世民麾下将军,而李世民相对手下的将军来说,绝对算是年轻的,熬寿命也能熬死他们,在李治登基的时候,李氏已经坐稳了天下。

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1)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在初唐时期,在这些名将的奋斗下,唐朝几乎打遍天下无敌手,版图急剧扩大,成为巨无霸一般的存在。但是在唐朝,仍然有三位名将仍然没有得到善终,除了一人是咎由自取以外,另外两人都应该算是被陷害,来看看都有谁:

TOP、3 李光弼

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2)

762年,李光弼命军镇压浙东袁晁起义,进封临淮郡王。763年,安史之乱平定后,李光弼“战功推为中兴第一”,获赐铁券,名藏太庙,绘像凌烟阁。

但也因为李光弼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功劳盖世,所以遭到了宦官鱼朝恩、程元振的嫉妒和陷害。李光弼也知道有人想要陷害他,所以对唐代宗的诏书屡屡拒绝,李光弼的内心是压抑的,最终在李光弼因耻辱、惭愧,致使忧郁成疾,后病逝。

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3)

或许很多将领的病逝算是善终,但是对于李光弼这么一员千古名将来说,绝对不算是善终;其实他也想出兵吐蕃,挽救大唐,但是他不敢,他知道只要一去洛阳,等待他的是什么。

TOP、2 王忠嗣

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4)

王忠嗣曾是李光弼的上司,一手挖掘了李光弼,其本人也是一代名将。王忠嗣本是丰安军使王海宾之子,后来他的父亲王海宾战死于武阶之战中;唐玄宗感念王海宾之功,将王忠嗣接入宫中抚养,并收为假子。

王忠嗣24岁的时候就已经是兵马使了,并随河西节度使萧嵩出征,在玉川战役中以三百轻骑偷袭吐蕃,斩敌数千,吐蕃赞普仓皇逃走。后接替王晊担任陇右节度使。738年,北伐契丹,率十万骑兵,北出雁门关,于桑干河三战三捷,奚和契丹联军全军覆没。

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5)

后又大败突厥叶护部落,取乌苏米施可汗首级至长安。对吐蕃的青海湖会战,大破吐蕃北线主力,吐蕃死伤数万人,两王子阵亡,使吐谷浑降唐。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

对于安禄山造反,王忠嗣早有预见,并数次上书奏言安禄山将会作乱。宰相李林甫对王忠嗣嫉恨,诬陷王忠嗣“欲奉太子”李亨为帝。唐玄宗对王忠嗣审讯,打算处以极刑,但在哥舒翰苦求下,将其贬为汉阳太守,一年后抑郁以终,年仅四十五岁。

TOP、1 侯君集

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6)

侯君集早年人比较浮夸,学弓箭学不会,还号称自己有勇武。后来加入秦王府,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军功,逐渐被李世民赏识,得以参与各项事务的谋划。被封为左虞侯、车骑将军,封全椒县子。

在“玄武门之变”中,侯君集作为李世民的主要推手和得力干将,在李世民登基为帝后,封为左卫将军、潞国公,赐邑千户,后又封为右卫大将军。唐统一后,侯君集官位越来越高,开始学习,参与选拔人才等。

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7)

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贞观年间,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开始居功自傲,因讨灭高昌时私取宝物而被下狱,得释后开始心生怨恨,先后劝大将张亮、太子李承乾谋反。

而后李承乾事情败露被废,贺兰楚石又将侯君集与李承乾一起谋划的事告诉李世民。李世民觉得侯君集有安定国家的大功,不想治侯君集的死罪,但群臣进谏说侯君集的罪天地难容。李世民非常难过,将侯君集处死。

唐朝八大名将简介(盘点唐朝未能善终的三大名将)(8)

临死前侯君集请求赦免自己的妻子和儿子,好为自己守丧。李世民同意后将其妻子儿子迁至岭南。当时的岭南是什么地方?那就是流放罪行极重,但又不好判死刑之人,环境极其恶劣,能活下来的寥寥无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