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

“我们只能从科学里寻找依据,如果是从其他地方找依据的话,那么我们就有理由去怀疑一切,特别是物质性的东西。”——笛卡尔

“你相信童话吗?”、“你可以选择相信”——张东升、朱朝阳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1)

最近因为《隐秘的角落》热播,让很多人开始关注剧中数学老师张东升给学生们讲的那个关于心形线的故事。不知道有多少人听说过这个故事,你觉得它是真是假?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2)

其实中国很多人就算没有听说过笛卡尔和公主的故事,总要看过一则广告,这里不是打广告,某岁山矿泉水就拍摄了一个很唯美,但很多人都看不太懂的广告,其实广告背后就有着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而这个就是关于笛卡尔和公主的。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3)

广告参考了1650年发生在斯德哥尔摩街头发生的一件事情:52岁的笛卡尔邂逅了18岁的瑞典公主克里斯汀,那时笛卡尔落魄无比,穷困潦倒又不愿意请求别人的施舍,每天就拿着一支笔研究自己的数学题,直到一天克里斯汀的马车路过,看到笛卡尔在研究数学,公主下车询问,最后笛卡尔发现公主很有数学天赋,两人的交集就开始了。

关于这个故事有两个版本,也就是张东升说的浪漫版和残酷版。

你愿意相信哪一个,是你的选择,不过现实可由不得你选择。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4)

科学界把这个故事称之为“人造传说”,也就是笛卡尔与他的心形曲线。

因为故事中的人物在历史中都找得到,就是故事情节基本全部杜撰。

而故事中只有一件事情是正确的,那就是一生未娶的笛卡尔确实是因为这位“公主”而丧命。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5)

笛卡尔

在现实中,笛卡尔出身不凡,家族产业还是有的,父亲是布列塔尼的议员,算是半个贵族,就算笛卡尔一辈子不工作,也不至于上街头流浪去,所以落魄数学家与公主街头偶遇的故事从一开始就不会发生。笛卡尔因为早产的关系,从小体弱多病,所以他的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多睡一会儿,时间久了就养成了赖床的习惯,所以也有人称他为“在床上思考的哲学家”。

“我鄙视你们这些11点之前起床的人,也鄙视你们这些3点31出门的人。”

这是一句调侃哲学家的话,前半句说的就是笛卡尔。

也正是这个“赖床”的习惯,为他的死埋下了伏笔……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6)

后来,笛卡尔认为呆在家里总是不痛快,就开始向着世界进发,说白了就是环游世界,同时观察世界并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这不就是有钱人才想到的日子吗???

笛卡尔一生的足迹,遍布了整个欧洲大陆,之后就要说他与“公主”的故事了,在大家熟知的经典故事里,记载的是1950年,52岁的笛卡尔与18岁的公主相遇,但现实中,人家已经24岁了。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7)

根据《牛津通识读本——笛卡尔》和维基百科的记载,1649年,笛卡尔接受瑞典女王克里斯蒂娜的邀请,从荷兰来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担任宫廷教师为女王讲述哲学课。

克里斯蒂娜女王(Drottning Kristina)生于1626年,6岁的克里斯蒂娜便继承了王位,而笛卡尔和克里斯蒂娜之间的故事其实是另一个悲剧前面说到,笛卡尔有赖床的毛病,而女王有早起的习惯,还要求笛卡尔在早上五点给她上哲学课,可怜的老头就只能在寒冷的清晨打乱自己的生物钟去给女王上课,要知道那可是冰天雪地的北欧啊,由于笛卡尔无法适应瑞典的冬天,很快就病倒了,与1650年2月11日死于肺炎。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8)

这女王与笛卡尔之间没有什么故事,但笛卡尔的生命中却是存在过一位公主,叫伊丽莎白。

伊丽莎白与笛卡尔一样聪明,精通六国语言,对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感兴趣,因为同样的兴趣,公主就对笛卡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陷入对笛卡尔的崇拜中不能自拔,有点像现在小姑娘追星一样,疯狂的给笛卡尔写信,而笛卡尔得到有才华的妙龄公主赏识,也觉得是件极其惬意之事,十分乐意与其探讨,不过就算两人情谊真切,但并没有关于爱情方面的传闻,更像是偶像与粉丝之间的关系。

所以回归笛卡尔的一生,结局确实是一个悲剧。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9)

但不管是哪一个故事,哪一个版本,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r=a(1-sinθ)”心形线。

同样的,现在也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心形曲线”就是由笛卡尔发明的。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10)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11)

首次提出“心形曲线”的是位意大利数学家,那时是1741年,笛卡尔逝世已经近一个世纪,因为写出心形曲线使用的并不是直角坐标系,而是极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到了后来的牛顿时代才开始被科学界熟知。

极坐标系:将平面内任何一个点与原点连线,这个线段的长度叫做极径r;极径与水平向右的方向还有一个夹角θ,称之为极角。

只要给定一个点,总能找到一个极径r和极角θ,反之亦然,所以就可以用(r,θ)来表示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了。

这种方式显然与笛卡尔的直角坐标系不同,极坐标方程并不表示某一个点横纵坐标x与y的关系,而是表示极径r和极角θ之间的关系。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12)

其实这些都是数学家应该思考的事情,除此之外,笛卡尔作为在现代思想文化背景中对知识的根据(或证据)最早予以特别关注的哲学家,他相信“精确和确定性”是科学知识至高的和必需的品性,从而把“建构在毋庸置疑的第一原则基础上的可信赖的和系统化的知识”作为他毕生为之努力的目标。

虽然现在围绕在他身边的故事有真有假,但他对世界作出的贡献都是真材实料的,“我思故我在”是笛卡尔最经典的哲学命题,除了在哲学和数学上有自己的造诣之外,他对科学领域的贡献也不浅,所学横跨光学、力学、天文学、生理学等多界。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13)

笛卡尔的四条思考规则,可以共勉:

  • 凡是我没有明确地认识到的东西,我绝不把它当成真的接受。
  • 把我所审查的每一个难题按照可能和必要的程度分为若干部分,以便一一妥为解决。
  • 按次序进行我的思考,从最简单、最容易认识的对象开始,一点点逐步上升,直到认识到最复杂的对象。
  •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尽量全面地考察,尽量普遍地复查,做到确信毫无遗漏。

笛卡尔这套探讨问题的方法益处,它可以帮助一个人博闻通古今,思考的更加精密。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14)

笛卡尔哲学从怀疑论开始,到最后客观世界却有了可靠性,世界上很多伟大的论点都是从怀疑开始,比如中国“我究竟是做梦还是真实?”诞生了“庄周梦蝶”而笛卡尔从怀疑开始又往前走了一步,“那我怎么知道,我现在的现实不是一个被制造出来的梦呢?”

还有:“如果包括数学这类看起来绝对可靠的知识也都是上帝的精心欺骗呢?”

就算是提出了这么多的怀疑,笛卡尔开始坚决的表示:“即便上帝在欺骗我,但只要我想到我在被骗,那我就一定存在!” 简而言之,我在思考的行为,是永远存在的。并且只要我想到这点,就能意识到它的存在。

“Je pense, donc je suis”——我思知我在

简单解读笛卡尔(可能连张东升都不知道的)(15)

“我在”这是一个比任何一切事物都要更加稳固的存在。自此笛卡尔的哲学体系有了坚固的根基,这就是一个哲学家需要思考的问题,只要稍微审视一下这个世界所谓的真理,你会发现,它往往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理所当然。

文原创,图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