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

胡萝卜又名红萝卜,是伞形科胡萝卜属二年生草本蔬菜作物,其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钾等。既可生吃熟食,又可进行脱水加工成干制品等,目前胡萝卜已经成为蔬菜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期国光技术人员在胡萝卜种植基地走访时发现,胡萝卜的叶片和叶柄上出现了白色或灰白色的粉状霉层,部分叶片甚至出现了枯萎现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1)

胡萝卜叶柄上出现白色粉状霉层

经过诊断识别之后,发现这是胡萝卜一种常见病害,称作白粉病。其主要危害胡萝卜的叶片和叶柄,发病严重时造成叶片枯萎,直接影响胡萝卜的产量和品质。那我们该如何识别和防治胡萝卜白粉病呢?

胡萝卜白粉病的发病症状

胡萝卜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叶片、叶柄染病,一般多先由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时,在叶背或叶柄上产生白色至灰白色粉状斑点,发展后叶表面和叶柄覆满白色粉状霉层,后期形成许多黑色小粒点。发病重时,由下部叶片向上部叶片逐次变黄枯萎。

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2)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白色粉状斑点

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3)

发病中期,叶柄覆满白色粉状霉层

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胡萝卜白粉病的识别与防治)(4)

发病严重时叶片变黄枯萎

胡萝卜白粉病的发病规律及原因

1、病原菌越冬及传播方式

病菌在伞形科寄主植物上以无性孢子越冬,也可以子囊果在寄主上越冬,种子也可带菌。翌年环境条件适宜,产生子囊孢子引起初侵染,发病后在病部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多次重复再侵染,扩大危害。

2、胡萝卜白粉病的发病原因

(1)病菌喜温暖潮湿的环境,最适发病环境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80-95%。最适感病的生育期为成株期至生长中后期。

(2)品种选用不当,不同胡萝卜品种对白粉病的抗性不同。

(3)与伞形科蔬菜混作、重茬连作的田块发病较重。

(4)地势低洼,易积水,田间湿度大,植株易发病。

(5)偏施氮肥,植株长势过旺,植株瘦弱的田块发病重。


胡萝卜白粉病的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品种

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抗病品种。胡萝卜白粉病发生的轻重与品种有密切的关系,优良的品种可减轻白粉病的发生,例如金港五寸、三红胡萝卜等。

2、合理轮作

可与禾本科、非伞形科等作物实行2年以上轮作,以降低病原菌数量,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3、清洁田园

及时摘除病、老叶,以利通风透光,减少田间菌源。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加速病残体的腐烂分解。

4、栽培管理

选择排灌方便、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保肥能力强的沙壤土种植胡萝卜。如遇连续降雨,地块积水时,应及时排水,避免地块积水,降低田间湿度,以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5、合理施肥

切勿偏施、过施氮肥,可根据胡萝卜长势,在成株期、生长中期使用国光松尔肥(15-15-15)/施特优(17-17-17)配合国光根莱士进行冲施,以补充胡萝卜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改土培肥,提高根系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从而提高胡萝卜的抗病能力,以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6、药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可使用国光沿展/国光三唑酮等药剂进行喷雾防治,间隔7-10天喷施一次,根据病情,连续喷施2-3次,可有效防治胡萝卜白粉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