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1)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2)

年后家长大都投入到了工作岗位,孩子的假期也即将结束!

文友小敏在家长群收到了老师的微信,布置了一大堆任务,督促孩子写寒假作业、给孩子安排家务、让他们少看电视少看手机、多带孩子锻炼锻炼或者出去走走....

刚上班忙的焦头烂额,家长们自然心里不高兴,有的甚至直接委婉的怼了回去,过年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开心,其他的可以缓缓么。

老师沉默了一会儿,又发出了一条信息,“寒假太快乐了,能接受开学之后的落差么?”

家长群里,因为老师这句话,又引发了一系列的讨论。但小敏是做记者的,瞬间心猛地跳了一下。

因为去年春节过后刚开学,在他们所在的城市的一所学校,曾发生过一起跳楼事件。事情的起因很简单,寒假作业完成的潦草,被老师讲评的时候点了名。

结果,才10来岁的孩子,竟然直接冲出教室,直接从二楼跳了下去。所幸教室在二楼,才没有酿成最大的悲剧。

大喜之后常是大悲。

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因为假期太快乐和父母百依百顺,常常在开学后,接受不了枯燥的学习生活和正常的批评,甚至是点评。

每个学期开学,都是孩子自杀的高峰期,而在媒体报道最为集中的2017年秋季开学季,一个月内10名中小学生跳楼。

17年9月7日,南京珠江路某小区一初三学生跳楼;

9月14日,汉中一高一男生坠楼;

9月14日,城固一中一学生从学生公寓楼五楼坠亡;

9月16日,合肥十岁男生,留下书包和遗书,从34楼坠楼;

9月17日,杭州一初三女生坠楼,因为使用手机发生争执而跳楼;

9月17日,杭州一名四年级小学生,突然从学校教学楼的四楼跳下,所幸双脚骨折,没有生命危险;

9月18日,清晨6点40分左右,无锡一初三女生坠楼,从6楼坠楼;

9月18日,湛江一名高中生跳楼;

9月20,南京某学校一初中学生跳楼

……

即便在日本,也是开学日自杀率最高。

在小敏的城市,2月21日小学开学,也就是说,只剩下10天了,小敏第一次感到对于时间的恐慌。

而老师,让家长督促孩子写作业是让孩子开学时减少挫折,安排家务和体育锻炼是磨砺心志,多出去走走是让孩子见见世面。

这些事情,如果父母不在意,真的会害了孩子。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3)

开学季孩子自杀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前后对比的落差,对环境的不适应,挫折与打击,但最根本的,还是现在的孩子承受能力太差了。

因为即便不是开学,孩子有时候也接受不了一点不如意。

去年,陕西一个10岁的小女孩,带糖果去学校,因不符合学校规定,被老师批评后,跳楼身亡。

死者母亲提供的截图显示,在一QQ群内,一名老师发布文字并附照片。

"经调查,昨天带糖的有以下同学”。

"学校是不允许带零食的,来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特别是有的同学上课偷偷在嘴里嚼糖,影响自己读书”。

随后,带糖果的家长都被请到学校将糖果取回。

但谁知,在放学途中,小女孩并没有回家,而是选择用极端的方式离开了这个世界。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4)

一个生命的失去,让我们痛心,更让我们反思,为什么一场本属正常的批评,会酿成这样的悲剧,而这样的悲剧又为什么不断的重演?

根据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的调查数据,每5个中学生就有1人有过自杀念头。

现在的孩子成了不能触碰的气泡,只要稍微有点不如意,就会要死要活。

但是吃苦和挫折一定是这个世界的主旋律。

如果说孩子连一点正常的批评都接受不了,又如何面临生活中的风风雨雨。

我们应该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比智商、情商更重要的,是逆商,是抵抗挫折的能力。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5)

其实,在很多父母心里都认为,孩子还小,内心很脆弱,所以不能批评。

他们往往以爱为名,为孩子包办一切,并认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么?

去年,一则名校生在家啃老7年的新闻曾经刷屏。

82岁的丁婆婆有一个儿子,本科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后又在加拿大滑铁卢大学拿到了工程硕士学位。

妥妥的名校 海归,可以说一直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谁知,自从12年学成归来后,8年时间儿子竟然都没有出去工作。

靠着母亲接济生活,在家里晚上打电脑,白天睡觉,垃圾堆在墙角,房间从来不收拾。

而丁婆婆几年前得了尿毒症,每个周都要去医院做三次透析。退休工资总共3500,看病就要花两千多,还要养一个48岁的儿子深感无力。

丁婆婆苦劝儿子去工作,但是儿子怎么都不肯,还说,是母亲毁了他的前途。

无奈之下丁婆婆将儿子告上法庭,让他承担赡养义务,就是为了逼迫儿子能出去找工作。

但是律师告诉丁婆婆即便是胜诉,儿子如果不去工作法院也没有办法。丁婆婆只好撤诉。

丁婆婆说:“都是自己的溺爱毁了儿子,小时候儿子学习好,就特别宠他,样样包办,导致了儿子过分依赖。”

父母以为把最好的都给孩子,为孩子包办就是爱孩子。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6)

但是没有那个孩子是一天长大的,如果一直活在家长的温室里,那么等他长大了,他面临的一点小挫折,就是人生中过不去的坎。

就像丁婆婆的儿子一样,到头来还会埋怨,是母亲的爱毁了自己的一生。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7)

穷人的孩子在富养孩子,富人的孩子却在不断的让孩子吃苦。

乐嘉曾把5岁的女儿灵儿送到少林寺去习武,每天早晨5:30起床,跑步3公里后开始练功,早功午功晚功各2小时,晚上8:30前睡觉。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8)

有网友留言说,摊上你这么个爹,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了。

确实,这么小的女孩子,家里又不缺吃少穿,送去少林寺吃苦真的很少见。

后来乐嘉在微博上道出原因:女孩子家,没生在王室,不可能一生时刻有人照料你,送你进少林寺两周,吃点小苦,练点功夫,强身健体,学习自救。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9)

他还说,家长们总是自我设限,低估了孩子的潜力。

是啊,孩子没有那么娇弱,吃不得一点苦;我们也没有那么强大,可以护的孩子一生周全。

美国儿童心理卫生专家说过,“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

而在西方国家,父母们普遍的认知就是,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抵抗挫折的能力。

在德国,中小学生会利用假期到南美洲和非洲,去接受生活的锻炼。

在美国,有些州立学校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方能予以毕业。

至于犯错的孩子,在家庭有沉默惩罚法,在学校有禁闭室,在社会上还有少年法庭。

与其让孩子们长大茫然而无助,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多吃点苦,摔打出直面人生的能力。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10)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11)

最聪明的父母,其实都知道,自己不可能保护孩子一生周全。所以,比一直给孩子打伞,更重要的是教会他自己打伞的能力。

● 学会说不

公安大学李玫瑾教授说,6岁之前,一定要学会对孩子说不。

因为这个时候,孩子还小,如果有不满,一般只会用哭鼻子来表达。抓住这个时期,告诉孩子,只有合理的要求才能被满足。

孩子就会在这种拒绝中懂得,我不是这个世界的中心,不是所有的愿望都应该被满足,进而逐步建立起界限感和心理接受能力。

● 学会放手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

所以,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吃饭、自己整理书包、自己买学习用品、自己学会处理和同学的矛盾...

让孩子在“自己事情自己做”的过程中,掌握独立生活的本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让他们能在顺境时不过分得意,逆境中也能调整自我、坦然面对。

● 正确归因

孩子摔倒的时候父母总会说:“都怪地板,把宝宝摔倒了,妈妈帮你打地板”。

这样做就是在教宝宝推卸责任,把自己的失败看成是别人的原因、环境的原因,认为自己是个受害者。

而正确的做法是鼓励宝宝自己站起来,告诉他们摔倒是自己的责任,跟地板和其他人都没有关系。

孩子学会正确归因,能更懂得查找问题的根源,也能提升自我的责任感。

昂立教育转型了吗(昂立教育你上班了)(12)

● 见见世面

孩子的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而不是成天都是学习。家长可以带孩子旅行增长见闻,运动锻炼身体,外出结交朋友。

当孩子的见识得越多,经历得越多,他自身和世界就会有更准确的认识和更高的承受力。

脆弱的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坚强的大人也不是一夜蜕变的。

作为父母,我们不求孩子有多高的人生成就,但起码不能让他遇到一点小的不如意,就用颓废,甚至是轻生。

别到了那时才明白,对于孩子来说,比学习更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过好这一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