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南站的管理方面(北京南站屡被吐槽凸显城市管理短板)

【热点聚焦】

新华网舆情分析师 霍晶莹

7月27日,央视再次曝光了北京南站周围乱象:站外黑车横行堵塞交通;正规出租车变身黑车,25公里路程叫价300元……这篇《北京南站怎么就成了“北京难站”?》的文章在朋友圈呈现刷屏之势。29日,北京市交通委、北京铁路局、丰台区政府、北京南站管委会等多部门迅速行动,在北京南站召开现场会,研究运输保障、交通秩序治理和服务提升等措施。

南京南站的管理方面(北京南站屡被吐槽凸显城市管理短板)(1)

图片来源:东方IC

北京南站屡被吐槽凸显城市管理短板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北京南站遭吐槽。今年4月,也有网民吐槽,指出北京南站等待席位偏少、进出站特别长、停车场比较“闷”、出租车接驳难等一系列问题。

30日,微信公号“牛弹琴”文章《干脆,请上海虹桥站接管了北京南站吧!》从打车难、拥挤程度(太多的商业设置)、车站外乱象等三个方面分析了北京南站与上海虹桥站在管理和服务方面的差异,并指出,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如果还没有改进,干脆,请上海虹桥站接管了北京南站吧!该文章赢得网民大量转发,短时间内阅读量就成为10万 。

舆论普遍认为,车站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缩影,车站乱象放大和集中了城市管理当中的一些缺陷和短板。从细节着手体现人性化关怀,是城市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

央视评论感叹: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给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往往不是地标性建筑有多高,也并非高楼大厦有多少,而是城市在与人们接触当中不经意间透出的气质、每个环节中展现的效率和每个角落呈现的人性化细节。

光明网评论说,不让北京南站变“难站”,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它需要车站方面能够正视问题,重视乘客的诉求和权益;也有赖城市管理理念的更迭和进化,真正将以人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公共管理与政策当中去。

钱江晚报评论说,一个先进的城市光有高楼大厦、地铁高铁这些光鲜外表还不够,还要将精细化管理思想引入城市管理领域。管理者只有如匠人般苦下精雕细琢的功夫,用细节化管理的药方治疗城市粗放发展引起的痼疾,才能使城市建设的成果不断造福人民。所以,“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才能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和谐温润,才能使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能赶上发达国家。

舆论建议标本兼治科学施策解决北京南站乱象

网民认为央视报道还是很给力的,在此之前若干年的各种埋怨与投诉,都没有此番这么大震动。但是仍有不少网民对于南站的整治不抱希望。知名媒体人@陆新之说,作为中国最大的火车站(交通枢纽),管理的确是很难的,特别是京城地域,利益纠结,一个小小车站也是九虫治水,大多有责任有义务却无利益,于是缺乏得罪人变革的动力,得过且过。这次兴师动众,少则三月多则一年,恐怕还是不会有太大改观。

对于打车难,网民认为,解决这个问题要标本兼治,科学施策,而重在源头治理。凤凰网冰川思想库文章说,一般来说,一个车站治理打车难题,可以诉诸三个方面:一是地下,二是地上,第三点,就是依据原有设计、选址进行个性化改造。具体而言,南站是否可以适当延长地铁停运时间?比如现在是11点停运,那么是否可以到十二点或者更晚?这其中当然涉及地铁保养的问题,但通过技术是否能实现改善?这需要北京地铁与铁路部门的协调。地上改进,则是指夜班公交的扩容。延长运营时间是一方面,但通过增加夜班公交线路,提升运力,有没有可操作性?个性化改造,比如增设网约车专用通道。网约车内置开放共享基因,是社会闲置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场景与实验工具,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其持开放宽容态度,而不是走传统出租车牌照总量管控的老路。

还有网民指出,北京南站的问题并不仅限于打不到车,商业店铺过多挤占公共空间也亟需整治。对此,@陈里说,高铁应该具有和航空空港一样的品位和管理要求,要为国内外旅客提供一流的服务。高铁作为民生工程,必须是责任大于利益,服务大于效益。恳切希望北京高铁站,交通管理部门,政府管理部门,能够充分尊重民意,汲取合理建议,把北京高铁建设成全国的典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