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服九衣与七衣的区别(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二)汉传佛教的常服1、古代的僧人常服,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僧服九衣与七衣的区别?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僧服九衣与七衣的区别(关于僧衣你不知道的那些事儿)

僧服九衣与七衣的区别

(二)汉传佛教的常服1、古代的僧人常服

在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僧人的常服和普通人的衣服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只是在做法事的时候,会披上三衣。

据《续高僧传》中记载,在东魏末年时,法上法师掌僧录时,认为僧俗之间“仪服通混”,所以“一知纲统,制样别行,使夫道俗两异”。这才慢慢使僧人的常服和普通人的衣服局分开来,但区别还是不太明显。甚至到了唐代,义净法师从天竺回来时,还忍不住在《南海寄归内法传》中吐槽中国僧人的常服“咸乖本制”、“此即皆是非法衣服也”。

那么古代僧人常服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古代僧人的常服有很多种,这里选几种有代表性的常服稍作说明,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一种是偏衫,又名褊衫,据竺道祖的《魏录》中说:“魏宫人见僧袒一肘不以为善,乃作偏袒,缝於僧祇支上相从,因名偏衫。今开脊接领者盖魏遗制也。

而在宋代元照法师的《佛制比丘六物图》中说:“此方往古并服祇支,至后魏时始加右袖,两边合谓之褊衫,截领开裾,犹存本相。故知偏衫左肩,即本祇支,右边即覆肩也。

它起先是缝在僧祇支上、用以遮蔽露出的肩膀和手臂的,后来改进成开脊接领式的衣服,僧尼皆可穿着,也就成为僧人的一种常服了。

一种是直裰,它可以说是把偏衫和僧裙完美结合在一起的僧服。它是从唐代末年开始流行的,主要颜色以皂色为主,也就是大家常在书中见到的“缁衣”的缁色。那它到底是什么样的颜色呢?

《大宋僧史略》中说道:“问缁衣者色何状貌?答紫而浅黑非正色也……知缁本出绛,雀头紫赤色也。故净秀尼见圣众衣色,如桑熟椹,乃浅赤深黑也。

也就是一种像熟透了的桑椹那样的稍带红色的深黑色。

值得一提的是,古代普通人的居家常服中也有一种直裰,道士也会穿着,所以也常称为道袍,但是它的款式和形制与僧人所穿的直裰是有所区别的。这种直裰袍袖宽大,边缘很宽,衣服下沿加边栏,而在衣前加系长带。

所以在古装剧里面看到其中僧人的装扮时,就会瞬间秒懂义净大师当初吐槽的心情是怎样的了。

还有一种就是现在大家经常见到、也许会觉得奇怪为何不列在法服的常服,它就是海青了。

海青,它的正式名称为大袍,是从我国古代的宽袍大袖的袍服变化而来。它的特点是袍袖特别的宽大,一看到它就会想起李白的“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的诗句。

海青的颜色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泥黑色,也就是咖啡色,七众弟子都可以穿着。一种是明黄色,一般是寺院的方丈和参与大型法会的法师才会穿着。顺便提一句,现在许多佛学院的学僧也都穿着该种颜色的海青了。

至于为何不将海青列为法服嘛?那是因为海青是中国制式的衣服,并不在三衣之列,虽然它常在法事场合穿着,但是也不宜将它列为佛制的法衣。

至于古代僧人常服的颜色,其实还挺多样化的。据《大宋僧史略》中记载:除了有黑色赤色,还有黄褐、石莲褐之类颜色。

到了明朝洪武初年,朝廷终于正式制定了僧人衣服的颜色。据明代的《礼部志稿》中说:“洪武十四年令,凡僧道服色,禅僧茶褐常服,青绦、玉色袈裟;讲僧玉色常服,绿绦、浅红色袈裟;教僧皂常服,黑绦、浅红袈裟。

这就明确规定了当时禅僧、讲僧和教僧的常服和法衣颜色。

2、现代僧人的常服。

终于说到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了。

现代僧人的常服,除了前面所说的:在正式法事场合会穿着的海青之外,还有三种常服,分别是小褂、中褂和长褂。

小褂是属于在自己寮房和在寺内日常穿着的常服,它是对襟的短褂,有四个贴兜,扣子有布扣和纽扣两种,衣领处用三层布贴制缝合,称为三宝领。颜色以褐、黄、灰三种为主。

中褂是比小褂稍为正式一点的常服,偶尔会有出家人外出时穿着。款式和小褂相似,只是下摆稍长,直到膝盖。颜色也与小褂一样,以褐、黄、灰三色为主。

长褂,又称长衫,是根据古代的斜领常服变化而来,在斜襟上割截成小块,作为福田衲衣的象征。出家人外出时多穿长褂。颜色也多同小褂和中褂。

当然,有些对颜色另有追求者,不在此限,这里就不吐槽了。

顺便说一下僧裤,僧人常服中的裤子,和古代的裤子类似,裤脚特别宽大,有些师父还会穿上大袜,也就是长统的布袜,最后用脚绷(也就是行缠,现在多用松紧带),将裤脚扎紧,也就是常说的打裤脚。其实打裤脚也是一门技术活,裤脚没有打好的话,连走路都不知道怎么走的。

最后说一下鞋子,僧人的鞋子一般有四种,也就是芒鞋、罗汉鞋、僧鞋和棉鞋。

芒鞋就不用解释了吧?就是草鞋。

罗汉鞋,是用布料制成,鞋面上有三片布条缝制牢固,而鞋帮上有六个孔,代表六度,也可以理解为谨守六根,勘破六尘,是表法的。罗汉鞋多在夏天时穿着。

僧鞋,是用稍厚的布料做成,鞋面中间有硬梁,全身无孔,多为春秋两季时穿着。

棉鞋,款式和僧鞋相似,中间有硬梁,全鞋无孔,有些棉鞋是高帮的,里面填有棉花等,以供保暖,多在冬天穿着。

僧鞋的颜色,多以灰、褐、黄三色为主,偶尔也会有咖啡色的。大家稍作了解就好。

总而言之,现代僧人的常服大多以褐、黄、黑、灰四色为主。据说在北方还有一种黄绿色,称之为湘色。在这五种颜色之中,又各任意深浅不一,是没有具体一定的规制的。

所以,以后有人在大家面前不懂装懂地说僧衣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僧人级别的时候,大家心里就有数,不会被蒙了。

讲到这里,关于僧衣的那些事儿就告一段落了,大家对僧衣有了初步了解了吗?那我们下回见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