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

相信在很多人的童年记忆中,俗语都会占据着一席之地,这些通俗易懂的俗语在人们听来,或许是荒谬的,或许更是毫无根据的,但不能否认的是俗语确实陪伴了华夏儿女数千年。

所谓的俗语论华丽程度,可能根本无法与师哥相较,然而俗语的特点却能够令人津津乐道许久,因为基本上俗语的诞生,都是因为人们根据生活中失败的经验教训,从而总结出来的真理。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1)

当然毕竟作为从远古时代传下来的理论,放于现代总归会有些过时,可是要知道当初老祖宗们也是经历了无数次失败,才敢于将一条条结论代代相传。

老祖宗们并不希望后代继续步了他们的后尘,所以便在那个信息闭塞的年代,冥思苦想决定以俗语方式来告诫后世人,也可以这样认为,每一条并不起眼的俗语,曾经都是老祖宗们智慧的结晶。

提及俗语通常会立刻勾起,老一辈人们的回忆,比如这句人怕三长两短,便是老一辈人用来鞭策自身行为的一种标准。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2)

在曾经灿烂的华夏文化中,对于吾日三省吾身的观念极为推崇,而这也代表了华夏民族谦逊的作风,同时古人们对于平素吃穿用度的关注也很是可观

三长两短含义 代表死亡

为确保未来一生会过得顺风顺水,古人们会格外注意一些事物,至于人怕三长两短这句话,便是古人们用来时刻鞭策自身的俗语。

由于农耕时代对于老天爷的态度极为重视,所以一切由天注定的事与物,也均会迎来古人们来了解,不过这句话中的三长两短却令无数人一头雾水,甚至可能十人有九人不知。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3)

说起三长两短首先要明白的便是,这个成语合起来的意思,实际上变相代表了死亡。

起源是古人们在棺材上汲取到灵感,众所周知棺材通常会与阴森相联系,如此以棺材来代表死亡也并不突兀,同时也不会令刻板的古人们觉得过于晦气。

毕竟棺材原本就是用来承载尸体与灵魂的,久而久之棺材就变为了死亡的代名词,不过还有一个原因便是,棺材一般都是由四块长木板与两块短木板组装而成。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4)

而由于这些模板在安装前,都是长短不一参差不齐的,所以也就导致了后面三长两短说法的形成。

因棺材而衍生出来的成语还有很多,就如同现代人们常说的盖棺定论一般,纵然生前人们有多么想要长生不老,可惜死后一切过往也都会烟消云散。

后来当盖棺那瞬一切便成往事的观念,也逐步主导着古人们的思想,封建时代死者为大的观念,被深深植入百姓脑海中,所以这也就导致古人们敬畏生命,同时也对死亡也更加畏惧。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5)

正因为基于对死亡的敬意,才让古人们不愿直言死亡这个词眼。

说到这里便该提到古代所提倡的含蓄内敛之美,古人们对待感情甚至是任何事物,都钟情于将自身热烈的情感掩藏于心底,与西方所追求的奔放热情之生活态度,乃是两种极端观念。

不论是面对不想放手的食物,相信古人们也并不会放声表达出心中的喜恶。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6)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单单是死亡一词,古人们也不愿去直呼这个词眼。

观念作祟 迷信色彩

另外以古人们对老天爷的敬重,人在死后其家人也会想方设法为死者超度,希望死者来生能够获得美好的一生。

在如此观念作祟之下,导致古人们在死者去世后的多年间,依旧不会掉以轻心。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7)

站在现代人的角度,或许会认为此举迷信色彩太过浓烈,可是这在封建时代中,却能够表达出对死者的崇高敬意,对于死亡古人们会保持沉默,此乃古人们对已逝死者的尊重。

所谓含蓄的敬意,恰恰是封建文化对死亡的绝佳诠释,其实民间关于弱化死亡这个词犀利特点的方式还有很多。

其中通过几炷香也可以实现目的,烧香一直是华夏文化中,祭拜死者的一种传统方法,人们将心底对于死者的悼念,像是全部藏在了那一根根香中。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8)

古人们似乎在借着烧香的机遇,来证明对于死者的惋惜。

而借着烧香来用三长两短的观念,来证明死亡的含义,则需要三根长香与两根短烛。

不排除是古人们借用了三长两短的特征,才将烧香场景视作为死亡的替代词,只是无论古人们用哪种形式来证明死亡,都表明了死亡在封建时代,的确是一个不吉利的词语。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9)

相比于如今以科技社会著称的大时代,人们面对死亡已经变得更加轻松,随着医疗条件的提升与进化,人们开始变得不再畏惧死亡。

同样也不会再有意躲避谈论死亡这个词,因为在高速发展的今时今日,死亡并不是个禁忌话题,而是现代社会的医疗条件,也可以有效减少死亡概率,这便是社会进步的积极效果。

但是从封建时代中传下来的观念,依旧值得人们去尊敬,至于是否应该继续相传下去,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10)

毕竟在人怕三长两短的观念之中,多年来实则只凸显了古人对死亡的尊重与敬畏,那么当换位思考后,现代人们也应该理解古人处于封建时代的背景下,思想观念难免会具备时代气息。

文化特点 值得了解

因为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文化特点。当一条条俗语历经数百年,才传入了现代人们的耳中,这本身就是一种历史性的成功。

那些辉煌伟岸的遗址经过岁月洗礼后,都已变得痕迹斑驳不再华美,可是这些口口相传的俗语,却能够保留时代韵味。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11)

单从这点上来看俗语背后的历史典故,的确值得人们去了解,对于文化如果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思想看待,那么人怕三言两语这句话,继续传下去似乎也并无问题。

老祖宗们的智慧结晶有好有坏,现代人们必须去尊敬古老文化的传承,这是华夏文化灿烂千百年的证据。

也更加是佐证华夏民族曾真的屹立于亚洲之巅,至于那些不值得提倡的方面,可以选择性忽略。

人怕三长两短的说法(农村俗语人怕三长两短)(12)

如此既能够做到不负祖先们所望,也能省去未来思想观念可能会倒退的弊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