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不听话怎么治(难怪揭竿而起的现象屡见不鲜)

时下史学界似乎有这么一种舆论倾向,说当年洪杨之乱时的“长毛”有多么“坏”,其实代表正统的清政府那些兵勇,对于老百姓而言,更是殃民。

张集馨在他的《道咸宦海见闻录》里面记载:有一天行至山东冠县,天气将晚,于是到路旁一个大村庄求宿。得到允许后,方驱车进入,见四面沟垒齐整,刀枪林立,威风凛凛,令人肃然。

兵不听话怎么治(难怪揭竿而起的现象屡见不鲜)(1)

可是接下来的情景,让张集馨就不那么淡定了。

他们刚进入村庄,就有一些人顶着帽子哭诉在张集馨面前“大人啊,我们这日子算是过不下去了。”,张集馨非常惊讶地让随从服气这些百姓,“不要哭,有什么委屈慢慢讲来”。

这些村人哭诉道“大人有所不知,小人禀告大人。兵勇住在小人们家里,吃饭喝酒不付钱有,还用刀背砍我们,还抢掠我们家的财物。”

兵不听话怎么治(难怪揭竿而起的现象屡见不鲜)(2)

张集馨当然知道楚勇、川勇就住在这个村子里,这事儿一定是他们干的。于是只能含糊其辞地说“营中带兵的各个长官,各人只能管自己那营里的人员,不能约束别人的营盘。如果是统帅就不同了,所有的营盘他发布一个命令,无不言听计从。”

张集馨被安排在一个贡生家里,为了消除这个贡生的后顾之忧,他先告知 那个贡生“我今晚住在你家,所需米面以及喂马所需草料豆子等物的费用,都会先给你钱,然后我才会取用,绝对不会让你家受连累。如果我的随从有滋扰之徒,必定会严加惩办。”那个贡生听后非常开心。

次日天亮行将启程时,见村民揪一人来,还有赃物等待呈验。张集馨经审问方知,此人乃四川勇总旗。张集馨训斥那个人说“你身为哨总,每月饷银十六两,不可谓不多;住村民的房屋,吃村民的米面,人家不给你要钱,就已尽地主之谊了,为什么还要抢掠人家的东西。”

兵不听话怎么治(难怪揭竿而起的现象屡见不鲜)(3)

村民们纷纷诉苦“我们这个地方,来往兵勇特别多,像这样强盗一样的兵勇,让我们何以安生。”村民们接着诉说“朝廷兵勇过境,我们断然不敢杀害。可是兵勇们这样鱼肉乡里,真不知该如何办?”

他们停了一会儿接着倾诉“现在县城被攻破,当官的逃跑了。我们这些小老百姓想找个诉苦的地方都没有,知道向您哭诉也不会起什么作用”

张集馨听罢,只能开导这些乡民“国家不幸,现在时局如此动荡,致令民众遭此涂炭之苦。朝廷派兵征剿,初衷是为拯民于水火。兵勇能够保护老百姓则是官兵,倘若祸害老百姓,则为盗贼。兵不得加害,但是盗贼是可以诛杀的。我不便为你等拿主意,你们掂量着办就可以啦。”村民们听罢说道“大人既然不肯管,我们自己处理好了”。

等到张集馨的车辆出庄,见村民已经合力杀死很多兵勇,并且扣押兵勇牛车四辆,还有很多衣箱包袱,并且还有好几件锡器。这些都是兵勇在途中抢掠所得,被百姓扣押,兵勇们都四散而逃了。

四川兵勇在村民家住一晚上,让人家婆媳伺候他,临走的时候反而将人家的锅碗瓢盆全部捣毁,还说“老子走了,再也不受你家的气了”。老妇人捧着被摔碎的破锅,在张集馨马前哭诉。

雲清说史曰:自古兵即是患,兵即是祸,兵即是害,兵就是匪。爱民就是官军,害民就是盗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