铿锵玫瑰巾帼担当(铿锵玫瑰魅力绽放)

她们用“团结”的力量,超越了梦想的脚步;她们用“平凡”的坚守,铸就了城市的温度;她们用“微弱”的光芒,点亮了人生的道路!

让我们走进她们,领略她们的巾帼风采,见证她们最美的笑容!

浓浓“母爱”暖人心——市优秀巾帼志愿者朱秀英

她用浓浓的“母爱”为孤残儿童撑起了一片天,用一言一行诠释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她的微笑,如春风化雨般润泽心田,如冬日暖阳般温暖人心。

她就是原南外街道下壕塘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朱秀英。

铿锵玫瑰巾帼担当(铿锵玫瑰魅力绽放)(1)

△朱秀英(右一)给困难居民送物资。

“居民们是我的亲人,他们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这是朱秀英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多年来,面对社区的困难户、残疾人、下岗职工等弱势群体,朱秀英如亲人般给予他们无微不至地悉心照顾和关心关怀,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先后资助多名孤儿、残疾人士子女 ,帮助他们解决学杂费、生活费等难题,让原本绝望的家庭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小雅是下壕塘社区的一名孤儿,从小没了父母,和奶奶相依为命。在小雅三岁时,朱秀英就开始帮扶她。她拿出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小雅上学,给她买书包、文具、衣服等,给小雅无微不至地关怀。

小雅在上学时被同学嘲笑没有父母,产生了自卑感,一度想要辍学。朱秀英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上学怎么行?她一个娃娃不上学还能去做什么?”

铿锵玫瑰巾帼担当(铿锵玫瑰魅力绽放)(2)

为此,她多次上门做小雅的思想工作,鼓励小雅要坚持读书,要积极面对生活,还发动社区其他的党员志愿者一起关心小雅。得知小雅学习成绩跟不上,朱秀英又联系爱心人士免费为小雅辅导功课。如今,小雅顺利考上了赣州卫校,朱秀英心里的一块石头也落地了。

社区居民岳允信、张启香夫妇俩是残疾人,生活十分困难,两个孩子缴不起学费面临辍学,朱秀英得知这一情况后,通过社区党总支发出倡议,有的党员为他们捐款,有的党员自觉与他们结对帮扶,朱秀英还自掏腰包资助俩孩子上学。

看到失业在家的俩夫妻,朱秀英四处奔波,给他们办理了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帮助他们办起出租书摊,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这个贫困家庭逐渐拾起了生活信心。

在朱秀英和社区的帮扶下,岳允信的两个孩子得以继续学业,并顺利考上了大学,如今已经在天津安家立业。

“我做这些不是为了让孩子们回报我什么,只希望他们从小不要把路走歪了,能够好好读书,将来能为社会做贡献,把这份正能量传递给更多人。”朱秀英说。

铿锵玫瑰巾帼担当(铿锵玫瑰魅力绽放)(3)

像小雅、岳允信孩子这样被救助的困难户,在下壕塘社区已经数也数不清了。因为爱,他们都与朱秀英结下了深厚的情缘,一声“朱妈妈”,饱含了孩子们对朱秀英的深情厚爱和无限感激。

如今,这些得到帮助的孩子有的顺利考上大学,有的已经成家立业,不管身处何方,他们始终不忘社区还有一位“朱妈妈”在牵挂着他们。

有时,朱秀英会接到他们打来的问候电话,有时,孩子们会登门拜访,主动为朱秀英做家务活。只要看到孩子们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心态阳光起来了,懂得把这份爱传递下去,去帮助更多人,这就是朱秀英最高兴的事。

在任期间,朱秀英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省先进工作者、省民政系统劳动模范、赣州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在朱秀英的带动下,下壕塘社区互帮互助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多的爱心志愿者参与到爱心接力中来,只要得知谁家有困难,他们就第一时间站出来捐款捐物,并主动结对帮扶孤残儿童。

在这个团结互助的大家庭里,许多难题,都一一得到了化解,爱和希望的种子在生根发芽。

如今,退休以后的朱秀英依然闲不住,她来到南外街道“老师傅”调解室做起了调解工作。自担任“老师傅”调解员以来,她调解了上百起邻里、家庭等纠纷,对辖区信访、维稳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真正做到了退休不褪色。

“我是一名党员,我的生命也属于党,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只要身体允许,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朱秀英如是说。

医者仁心绽芳华——市三八红旗手李媛媛

从事护理工作已26年,李媛媛现任广东省人民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立医院)教学培训科科长,荣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省百佳优秀抗疫护理工作者、省抗疫最美家庭、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护士、市最美护士等荣誉称号。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袭,李媛媛主动请缨,毅然出征武汉,在武汉市第五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离死亡最近的地方,李媛媛一干就是54天。

铿锵玫瑰巾帼担当(铿锵玫瑰魅力绽放)(4)

工作期间,她顾不上因滑石粉过敏肿得像包子的双手,每天数十次洗手消毒,酒精的刺激像是在伤口上撒盐,但李媛媛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再坚持。

“勿为有损之事”“忠贞职守”,李媛媛用实际行动阐释着南丁格尔的誓言。

在当时的武汉第五医院,ICU患者病情危重、情况复杂,李媛媛所在的团队直面的是巨大的救治压力和沉重的身体负担。

病人没有家属陪护,这个时候,李媛媛不仅仅是护士,更是病人家属,她不仅要完成医疗护理,连生活护理也全包了。同时,她还要负责病房消杀,扫地拖地清理垃圾,搬运药品及各种物资,甚至遗体装袋。“装着消毒液的箱子有几十斤重,背着它每天喷洒消毒,对体能和意志都是很大的考验。”

早期,武汉防护物资紧缺,为了节省防护服,李媛媛很少喝水,因长时间脱水,导致结石发作,而所在医院是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没有其他疾病的基本用药,为了整个医疗队的安全,她放弃做检查,简单吃了类似功效的药物,打了镇静剂,但效果不佳,药物副作用反而让她呕吐不止。

这种状态下,她仍想着第二天要上班,便忍着疼痛站起来扶着墙壁开始蹦跳起来,尝试将结石通下来。在历经二十个小时的激烈疼痛和呕吐之后,结石终于“老实”了,第二天她默默回到工作岗位。

当记者提及此事,李媛媛一笑而过,“在当时病人更需要我,我必须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把病人从死神手里拽回来。”

病人的理解与感恩,是李媛媛最大的安慰。

“我的病区里,有一位老爷爷在治愈出院时,特地给医疗队打来电话,哽咽说道‘说是再见,却一面也没见,希望疫情过后我能看到防护服下的你们’。那一刻,我的眼泪涌了出来。”

铿锵玫瑰巾帼担当(铿锵玫瑰魅力绽放)(5)

在援颚结束返赣州后,李媛媛也没停歇,利用休息时间先后数十次赴多个学校以及单位宣讲抗疫故事,弘扬抗疫精神,用简单朴实的语言,折射出白衣战士不畏艰险、慨然逆行的奉献精神。生动再现疫情期间医护人员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

“我是一名党员,只要人民群众需要我,我就会去做。我也会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为医护工作贡献一份我的力量。”李媛媛坚定地说道。

教育路上谱华章——市三八红旗手苏丽华

她治校有方,无论名校或薄弱校,都能让学校焕发出令人赞许的光彩;她重视经典,将国学教育与阅读融进孩子的日常学习;她建设家长学校,积极引进教育团队传导良好家风家教;她正直向上,无论在哪儿工作,总以满满的教育情怀关爱孩子,关心教师。她就是章贡区教研中心负责人——苏丽华。

自1993年进入教育行业以来,她先后荣获了“江西省小学语文骨干教师”、赣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章贡区“十佳校长”“三八红旗手”“优秀党员”等称号。

铿锵玫瑰巾帼担当(铿锵玫瑰魅力绽放)(6)

“我的职责我担当,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这是苏丽华一直以来的坚持。

“在红旗二校任校长期间,为了尽早让孩子们用上崭新的三明路校区教学楼,从征收土地、项目流程、设计方案,到施工建设,再到保质保量竣工,她全身心投入,牺牲自己的寒暑假和节假日。”苏丽华的同事说道。校建工程的完工,也开创了该校“一校三址”的办学格局。

2014年8月,苏丽华交流轮岗至滨江二小,正值该校刚刚启用稼轩校区、九曲河校区办学进入第三年、学校实现“一校三址”的开端。

面对政府的关心、上级的嘱托、百姓的期盼和老师的等待,她没有被“陌生”环境所难住,凭借自身丰富的管理阅历和灵活的办学思想,在短短3年时间里,与高校、市体校联合办学,实现了学校从普通校到优质资源校的转变,多项工作实现“零”突破,被市、区教育界称为“崛起中的滨二”。

2017年8月,苏丽华调任章贡区教学研究室支部书记,一向注重教师培养和文化建设的她,主动担当,不断创新。先后创建“党建 名师工作室”特色,党支部连续4年获区教体局党委“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开创区级“名师工作室”建设,分批培育建设38个有教育情怀的名师工作室;健全完善教研工作制度,形成教师梯队建设,培育了中小学幼儿园800余名教坛新秀和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研水平提升,带领教研室走上了一条优质发展、内涵发展之路,不断取得可喜成绩。

铿锵玫瑰巾帼担当(铿锵玫瑰魅力绽放)(7)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苏丽华勤耕不辍,精业笃行,送教、送研下乡,开展主题讲座,指导学校教学发展,进行课题研究都成为了她的专业必修课。

她致力于读写结合、精讲多读的教学体验,研究了多项省重点课题,组织编撰了《初级国学读本》《江南宋城 福寿章贡》等学生读本,个人还兼任了赣州市教育督学、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合作导师、中国写作学会中小学写作教学专业委员会江西协作会副秘书长。

从业29年,教育融进了苏丽华最美的青春年华,融入了她最美的奋斗身姿。在工作和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苦难和困惑、受到怎样的压力和委屈,她始终能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她说,耕耘教育是自己认为最美丽的一项事业。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