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共和内容介绍及个人感悟(走向共和到底有哪些历史硬伤)

《走向共和》是一部耗资5000余万,以近代中国历史为题材的一部电视剧。播出之前该剧被誉为历史正剧、“可以当作教科书”,播出之后因为涉及李鸿章、慈禧太后等近代史上的敏感问题,而在网上网下引发了激烈的讨论,收视率节节上升。

走向共和内容介绍及个人感悟(走向共和到底有哪些历史硬伤)(1)

可是,《走向共和》是一部很好的历史剧的同时,也出现大量的史实错误,给观众造成了困扰。

一,时间和空间错误。

走向共和内容介绍及个人感悟(走向共和到底有哪些历史硬伤)(2)

比如该剧前十集是讲1890到1894年间的事,但实际上翁同龢是1885年接任户部尚书,他的前任阎敬铭升任大学士,当时的人事变化与兴建颐和园无关;

如将李鸿章在检阅海军时赠醇亲王的诗改为醇亲王本人所作,又将原诗中“佽飞禁旅严千帐”改成“同携禁旅严千帐”,凭空带出后来太后的指责:“你和谁‘同携禁旅’?和李鸿章?北洋水师什么时候变成你们哥俩的啦?”以及醇亲王就此活活吓死的情节;

“定远”舰仅有一发炮弹,表演实弹射击时是由水兵在靶船上用血肉之躯引爆炸药的情节;

孙中山拜会李鸿章,两人共进晚餐,孙中山席间劝李鸿章“革命”的情节,都是虚构的。对于重大事件随意编造,显然是非常不严肃的。

李鸿章作为直隶总督,任所在保定和天津,不奉朝命,不能随意前往北京。从甲午战争爆发到奉命到京商谈马关议和之前,他从未如同剧中那样,在光绪帝面前与翁同龢争论政事。

走向共和内容介绍及个人感悟(走向共和到底有哪些历史硬伤)(3)

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建设一共五巡威海,每一次都有史可查,从来没有悄悄跑到旅顺口、威海卫去私访和杀人。至于太监小德子怨恨李鸿章,居然在太后祝寿的宫殿里用凿子破坏地面,好让李鸿章跪拜时膝盖疼痛,更是让人匪夷所思。

黄海海战之后,光绪帝为邓世昌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足”字居然错成“是”字;“经远”管带林永升被错成“林文升”。犯这种低级错误,明显暴露出剧组的文案工作十分粗糙。

当然,作为商业电视剧,《走向共和》无疑是成功的,获得了大众和学界的认可。但任何一件事情一旦放在聚光灯下,它的问题一下变得很严重。及时最成功的《舌尖上的中国》、《美丽中国》不也是被人批的千疮百孔吗?

亲爱的读者,这个问题你怎么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