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中的模型 意识的建构

通过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剖析和分解,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还原成更为细小的独立的意识成分、元素,即作者在前面已简单介绍了的意识的六种成分:知觉、心觉、感受、心意地位、心理信息、自我;由这些意识成分按照不同的方式,程序有机地组合将形成不同的意识现象,心理现象,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车水马龙……真叫人眼花缭乱,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意识中的模型 意识的建构?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意识中的模型 意识的建构

意识中的模型 意识的建构

通过对意识和无意识的剖析和分解,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还原成更为细小的独立的意识成分、元素,即作者在前面已简单介绍了的意识的六种成分:知觉、心觉、感受、心意地位、心理信息、自我;由这些意识成分按照不同的方式,程序有机地组合将形成不同的意识现象,心理现象,形成五彩缤纷的世界:日月星辰、花草树木、飞禽走兽、车水马龙……真叫人眼花缭乱。

在意识现象的心理活动中,由于不同的元素自身的特点不同,那么,它在意识(心理)的组合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

(1)由于知觉和心觉具有独特的相对稳定的觉知性,那么,它们主要是作为意识,心理活动的载体或者工具,特别是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或者工具。

(2)感受是靠自身的体验来为意识,心理活动增添色彩,提供心理能量,让我们的世界不再单调,沉闷。

(3)心意地位专为心理信息提供能量,提供动力,专门支撑心意在我们心中的份量和位置的高低。

(4)心理信息是自我的手臂,专为自我服务,是自我的表达途径,是自我需要表达的意思。

(5)自我有着强有力的自主能力和能动作用,这为它作为意识或心理活动的主体,“大脑中枢”铺平了道路。

自我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和核心;它是无意识的,是通过心理信息来表达的;由于心理信息是无意识的,最终只有通过知觉和心觉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来运载;由于知觉和心觉具有天然的觉知性让我们间接地知道了心理信息的存在,最终也知道了自我的目的所在;同时,也确认了意识的觉知性。

知觉和心觉主要起到载体的作用,这载体要么是以物质的形体出现,要么是以抽象的符号出现;它们是为运载着的思想给予了表达方式或者是为心理信息的运行方式在我们心中出现。正在创造着的载体或者工具也是以知觉或心觉的方式出现,最终体现我们的思想和感情,以心理信息的方式体现自我的存在。

心理信息是自我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自我展示的途径。也就是说,心理信息是为自我服务的,是自我派生的指令。自我是被知觉、心觉和心理信息围绕之内的调控中心或者“大脑中枢”;也就是说,自我是意识或心理活动的主体或者核心。知觉、心觉和心理信息是围绕在自我之外并为之服务的工具。自我本身是无意识的,由于太宏大和宽厚而无法通过载体来运输,自我最终选择了以心理信息作为表达自身存在的途径,心理信息是自我需要表达的意思;心理信息虽然比较单一,但是它也是无意识的,自我最终选择了具有天然觉知性的知觉和心觉作为运载心理信息的载体;让我们和他人看得到,听得见;并理解其涵义,懂其心理信息本身之思想。

第一节 知觉与心理信息

知觉和心觉是自我的工具,它们是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或者作为心理信息支配的对象。

简明扼要地说,知觉是感觉的有机组合。知觉相对于心觉来说,知觉代表着 “事物”本身,形体知觉代表的是具体事物,符号知觉代表的是具体的文字、语音等“事物”,它为我们破解人类的心灵提供了便利。

由具体事物的物理特性所形成的知觉作者称之为形体知觉,形体知觉如一栋楼房形成的知觉,一辆汽车形成的知觉,一头牛形成的知觉,一棵黄果树形成的知觉,还如琴声的知觉,雷鸣的知觉……都是形体知觉。

形体知觉主要分为视觉的形体知觉和听觉的形体知觉两种;由于其它感觉形成知觉的量有限,形成的知觉又不是很明显,在此作者就不作讨论。

(1)视觉的形体知觉简单地说是指与视觉有关的形体知觉,即具体的事物形成的视觉的知觉;如:一栋楼房形成的知觉,一辆汽车形成的知觉,一头牛形成的知觉。

(2)听觉的形体知觉指的是具体的事物形成的听觉的知觉,这种知觉主要与听觉有关;如琴声的知觉,水声的知觉,雷鸣的知觉。

在知觉世界里,除了形体知觉以外还存在符号知觉,符号知觉指的是以语言,文字,图案等符号形成的知觉;如我们说话所形成的知觉,看到的文字,图案所形成的知觉都是符号知觉。

符号知觉也分为视觉方面的和听觉方面的。

(1)视觉的符号知觉指的是符号形成的视觉的知觉,如我们看到的文字,图画,图案。

(2)听觉的符号知觉指的是与听觉有关的符号知觉,它是符号形成的听觉的知觉,如我们用嘴说的话所形成的知觉,读书产生的知觉。

符号知觉由于自身物性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抽象符号知觉、艺术符号知觉和虚拟符号知觉。

从用途上说,形体知觉、符号知觉,不管是视觉方面的还是听觉方面的都可以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成为载体知觉;不过,听觉方面的形体知觉作为载体的时候相对少一些。形体知觉、符号知觉也可以作为心理信息支配的对象成为创建知觉。另外,在视觉方面的形体知觉可以作为无载体的心理信息独自行动时的联结纽带或者桥梁,成为联结知觉。

一、载体知觉与心理信息

心理信息在自我调控下的运行是需要载体的;心理信息没有载体要想独自地长时间运行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就像没有船的船夫要想过江也是不可能的一样;当船夫有了船就可以正常地运行了。心理信息的运动是在自我支配下进行的,同时为自我服务的,心理信息的内涵就是自我所要表达的意思;由于心理信息是无意识的,我和他人都无法直接地觉知到它的存在,更不用说它的运动了;在此,自我就安排了具有觉知性的知觉和心觉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运载心理信息去远航;如此我和他人才能进行觉知和交流。在我们还是婴幼儿时,知觉和心觉的载体还没有完全建设好时,婴幼儿只能通过哭叫或者啊啊发音来表达内心的疼痛或者饥饿或者冷暖等不舒适的感觉,提醒父母我有新问题出现,需要解决。幼儿园的小学生在做算术题“2+3=5”时,先数2个方块放在一边,然后又数3个方块放在一起,最后一起数总共5个方块。方块就成了算术题的载体,也就是“2 3=5”的内涵(心理信息)的载体;也就是说,(视觉的)形体知觉(方块的形体通过视觉而形成的知觉)成为了相应心理信息的载体,没有这个载体就无法完成这次的心理信息运动——数学运算。人们进行的各种动作思维,肢体语言,包括目中传情都是形体知觉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象这种作为心理信息载体的形体知觉作者称之为载体的形体知觉。

我们在表达意见时需要语言或者文字,我们在作报告时需要语言或者文字,我们在进行写作时需要文字,我们在进行抽象思维时也需要文字,……这些语言或者文字是我们表达意见时,作报告时,写作或者思维时的载体;没有这些载体我们无法表达意见,无法作报告,无法写作,无法进行思维;而我们表达意见的内容,涵义是心理信息;我们作的报告的内容,涵义是心理信息;我们写作的内容,我们抽象思维的内涵也是心理信息。三年级的小学生在做算术题“2 3=5”时,是可以直接写出答案的;2、3、5是符号知觉,它们直接成为了“2 3=5”的内涵(心理信息)的载体,这整个过程说明了心理信息的发展,这也说明三年级的小学生可以进行简单的抽象思维了;象这种作为心理信息载体的符号知觉作者称之为载体的符号知觉。我们看文章,知道其思想内容;文章中的文字是载体的符号知觉,思想内容就是心理信息了;没有这些文字,我们是不知道其思想内容的。我们看到的只是这些文字,符号,由于它们的组织方式让我们知道了思想内容;而我们是直接看不到思想内容本身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我们看到的是文字,符号,是载体,理解的才是思想内容或者心理信息,这才是自我需要表达的。……我们可以看出,心理信息的运行是需要载体的,同时也有着相应的载体;我们所直接觉知到的只是载体本身:形体知觉、符号知觉。形体知觉、符号知觉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是让心理信息持续地走路,让心理信息去远航,也让心理活动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它们的关系同于散文中的形与神的关系,没有神,有形也毫无意义,有了神,没有形也无法施展出来。心理信息需要载体,否则将寸步难行;心理信息正由于有了载体才让心理,意识成为现实的可能;同时让我们意识到,感觉到心理信息本身的存在。

在动物那里,心理信息的载体只有形体知觉,它们是没有符号知觉的(相对来说),至少是没有文字的符号知觉的。

二、创建知觉与心理信息

自我支配下的心理信息的运行是需要知觉作为载体的。同时,自我也会按照自己的想法或意愿去创造和建构新的知觉,支配着原有的知觉进行配置,重组,创造出新的事物,创建出新的知觉;象这种被自我支配而进行重组成的新知觉作者称之为创建知觉。小孩子们在拼凑七巧板时,把七巧板进行了重组,创造,最后形成一个新的事物;这创建知觉就是创建形成的新事物形成的知觉,七巧板不过是堆原料而已。也就是说,我们的创造,发明及人类创造的所有文明都是在自我的调控下,把原料(原知觉)创造成新的事物(新知觉——创建知觉)的过程,或者说,是把原知觉创建成新的知觉——创建知觉的过程。在建房的工地上,工人们正在用砖、钢筋、石子、水泥、沙……建造适合人类居住的房屋(符合设计规格和要求)。在建桥的工地上,工人们也正在用钢筋、石子、水泥、沙……建造符合设计规格和要求的桥梁。这些砖、钢筋、石子、水泥、沙……是创建的原料,是形成的原有的知觉,而由它们创建成的房屋和桥梁形成的知觉就是创建形体知觉。建筑工程的设计规格和要求在工人们内心中所形成的标准就是心理信息。我们写作时,可以把不同的字、词进行有条理地组合,形成新的文章。这些字、词等符号知觉受到作者思想,思路(自我和心理信息)的调配,进行了重新的组合,创造形成新文章,形成新的知觉——创建符号知觉;如文学的创作,音乐的创造,图画的描绘……都是在自我支配下的创建符号知觉。创建符号知觉是把原符号知觉从新进行了组合,创造形成新的符号知觉;象这样形成的新的符号知觉作者称之为创建符号知觉。

创建形体知觉和创建符号知觉合称为创建知觉。创建知觉是在自我的调控下进行的创造和建设,形成的新的知觉,是新形成的事物产生的知觉;创建知觉是为自我服务,体现新的心理信息的。这句话怎么理解呢?自我为了达成自己的意愿或目的,发出新的心理信息让他人知晓,由于心理信息是无意识的,只有通过载体来运载这些心理信息;而此时,并没有已经存在的,现存可用的载体存在,如此,只有创建新的载体来运载这个心理信息;如此,就出现了新的创建知觉,出现了人类的创造,发明及文明;这些新的创建知觉是专门运载新的心理信息的,最终让他人知晓,达到服务自我的目的。我们和他人觉知的是创建知觉本身,最终却知晓了新的心理信息。可以看出,创建知觉是体现心理信息的内涵并为之服务的,最终达到自我的目的。

创建形体知觉和创建符号知觉都是进行的创造,是形成的新的知觉。它们既存在视觉方面的:如我们注视的房屋、桥梁,我们注视的文字、图表;也存在听觉方面的:如雷声、音乐。

创建形体知觉在物质的生产,运输,消费的过程中运用得比较多;而创建符号知觉在学校,办公室等室内的办公场所运用得比较多。

三、联结知觉与心理信息

我们知道:自我是意识活动,心理活动的主体和中枢;心理信息仅仅是自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并为自我服务的;而心理活动的运动需要形体知觉,符号知觉作为载体;同时,自我又可以支配,调动形体知觉,符号知觉进行创造,形成新的创建知觉。在有些心理活动中,心理信息的运动没有任何的载体(没有知觉载体,也没有其它的载体),它毫无牵挂地潇洒地走了一回。如我们骑自行车转过一个街角时,无需用复杂的计算来找出精确的转弯角度,行驶半径和用力大小;我们很自然轻松地转了过去。我们是不知不觉,无意识地转过去了,好象没有什么心理活动,没有考虑,没有思索。实际上,这个过程里是有心理活动的,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到,意识到而已;并不是没有发生心理活动,是发生的无意识思维的过程。假若真没有发生一丝丝的心理活动,我们的心理没有一丝丝的变化,而我们又很自然地转过了街角那就太神了。有的人骑自行车转过一个街角时很粗心,撞到了街角处那墙壁上;他很后悔:早知道这样,把自行车的龙头(方向架)转急一点就好了。当他撞到墙上时,他的心理活动就非常明显了。这也能间接地说明:我们骑自行车转过一个街角时是有心理活动的,是无意识思维的过程;只不过我们没有意识到,感觉到而已(习惯了)。这时的心理活动(心理信息的独自运动)由于没有相应的载体而不明显。当我们骑着自行车走近街角时,街角的位置通过视觉印入到我们的脑海里,我们的内心在默默地评估(依据以往的经验)街角处在我们正前方的什么位置:距离有多远?街道有多宽?我们在多大的范围内能够正常地转过街角?只不过这一过程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进行的无意识思维,是心理信息独自去完成的,速度非常之快;由于没有知觉作为载体更使我们难以感觉到,意识到,我们好似不知不觉地就完成了。 在功夫影片中,侠客用剑朝主人公刺来,在千钩一发之际,主人公没有思索,犹豫,立即闪身。我们分析一下主人公当时的心理状态:当侠客用剑朝主人公刺来时,主人公是知道的,主人公或许还会认为:这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我得立即闪开;于是,发出行动——闪身。假若主人公并不知道侠客用剑已朝自己刺来,他是不会闪身的。假若主人公知道侠客在用剑朝自己刺来,而自己又认为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主人公也是不会闪身的,他觉得侠客的剑是用纸做成的。只有当主人公认识到剑的刺来会对自己造成伤害时他才会闪身,而这一心理过程,连主人公他自己也不是明显地感觉到,但他的内心已经意识到了,意会到了这一层;是无意识的思维过程。或者说,他只知道侠客的剑朝我刺来时,我得立即闪身(这是明显地感觉到,有时,既便是“我得立即闪身”也不是明显地感觉到);主人公的这一心理过程是存在的——无意识思维,只是他没有明显地感觉到,意识到那一过程而已;那心理活动的内涵就是心理信息,它没有载体,以致难以感觉到,意识到。假若主人公看见剑已刺来,而自己又没有任何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他是不会闪身的;相当于他没有看见剑已刺来如同人发呆的状态一样。既使我们这些非专业的“武林人士”在遭到意外袭击时也会迅速地躲避;当自己躲过一劫时,也会心有余悸,心情难以平静(我的妈呀!好险啦!)。上述心理活动是存在的,只是由于(心理信息或者心理活动)没有载体而使我们没有感觉到,意识到;这就是心理活动中心理信息的单独行动(无载体的行动),是无意识思维的过程。

心理信息的单独行动也就是心理信息的独自行动,没有载体,我们很难觉察到,意识到。心理信息的单独行动并不是指心理信息绝对地独自行动,不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从一开始到最后结束都只有心理信息一个独自完成,不是仅仅只有无意识思维的过程;而是指心理信息的心理活动是没有载体协助的,即无意识思维这一过程是没有载体的。心理信息绝对的单独行动,完全由心理信息完成的心理活动是不存在的;如同没有任何内外刺激而进行无缘无故思维活动一样。由于心理信息没有觉知性,心理信息绝对的单独行动我们是一点儿也不知道的,我们也是无法进行加工和控制的;这等于是什么也没有。也就是说,只有无意识思维独自参与的心理活动,没有其它任何事物的参与协助是不存在的。

“心理信息没有载体的行动”这一环节常常是作为心理活动的核心,是心理活动的思维的过程,思索的过程,是无意识思维的过程,这是心理活动的中间环节。也就是说,心理信息无载体的行动(单独行动)也是受到了其它意识成分(主要是形体知觉,形体心觉)的协助才完成了相应的心理活动。从上面的第一例可以看出:我们只有看到街角的具体位置后,才能安全地转过街角;街角形成的形体知觉协助了我们心理信息相应的运动,相应的心理活动的完成,它们起着联结的作用。从第二例可以看出:主人公只有看到(或者感觉到)侠客的剑已朝自己刺来时,自己才会闪身;剑形成的形体知觉协助了主人公心理信息运动(心理活动)的完成,它们起着联结的作用。

——心理信息的变化没有载体,却有形体知觉(形体知觉附带了某种涵义或意境或状况)的联结,它对无载体的心理信息起联结的协助作用,最终让整个心理活动能顺利地完成。形体知觉在与心理信息的联结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把前后的各种心理信息联串起来完成整个心理活动;此过程无需过多分析,考虑,思索,心理信息将有条不絮地进行。象这样对心理信息起联结作用而完成整个心理活动的形体知觉作者称之为联结的形体知觉。联结的形体知觉是把前面意会到的心理信息与后面意会到的心理信息串联起来,让整个心理活动能正常地运行;或者,也可以这样地认为:无意识思维是联结前后形体知觉的纽带。如图示:

(1)联结形体知觉——(2)心理信息(无意识思维)——(3)发出行动(——(4)新的联结形体知觉——(5)新的心理信息(无意识思维)——(6)新的行动)。的单独行动,即心理信息无载体的行动是心理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是无意识思维的过程。无意识思维这一环节是处于心理活动的过渡过程,是心理活动的中间环节,是思索的环节,思维的环节。

联结形体知觉是对心理信息起联结的作用,协助完成相应的心理活动;联结形体知觉它首先是形体知觉,其次,它才是联结形体知觉;也就是说,符号知觉是没有联结作用的,它仅仅是个代号而已;由于符号知觉作为联结手段的时候即使有也是特别地少,如棋子,货币的情况,故此,联结形体知觉可以称为联结知觉。此时,有的读者或许将问:为什么符号知觉在通常情况没有联结的功能,作用?我们知道:形体知觉是具体的事物形成的知觉;

(1)具体的事物在运动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能量,冲量,这相应的能量,冲量将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或者压力,比如或许会对我们构成伤害。

(2)事物自身的变化也会让我们对它的看法发生改变;事物的变化带有某些特定的信息,包含某些特定的涵义,这对与心理信息的联结作了相应的铺垫。

(3)在通常情况,符号本身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符号的改变说明了它已变成另外的符号了),也是不会发生位移(运动)的;它没有能量,冲量,就像白纸一样不会对我们的心理带来任何的影响或者压力,所以,它无法直接与心理信息相联结,它没有与心理信息可联结的条件或者渠道。假若把文字符号“切”中的“刀”赋予能量,自我想象成真实的刀(如武侠小说中),在它的挥舞转动下是会对我们的心理产生影响的,这时,它是可以与心理信息相联结的(是自我把它视为了真实的刀,能伤人的刀)。……所以说,符号知觉是没有联结作用的,联结知觉是没有符号的。

联结知觉与心理信息的联结作用是很短暂的,常常在刹那间进行;必定心理信息独自存在的时间是在刹那间。至此,心理信息想要长时间地运行,大范围地行动是不可能的。

下面,我们总结一下,协助心理信息完成心理活动的知觉大体上有以下五种:

(1)载体形体知觉,它是对心理信息起载体的作用,是属于形体知觉的方面。

(2)创建形体知觉,它是受心理信息的支配而进行的创建,创造的形体知觉。

(3)联结形体知觉(联结知觉),它是对无载体的心理信息起联结的作用,常常是无意识思维的过程,最终完成整个心理活动,如心理无意识。

(4)载体符号知觉,它是对心理信息起载体的符号知觉,如文章的内容。

(5)创建符号知觉,它是受心理信息的支配而进行重建的符号知觉。

形体知觉,符号知觉都可以作为载体的,创建的,并常常这样出现;有时,同一知觉既是载体的,又是创建的,如文学创作中对词句的修改。

第二节 心觉与心理信息

心觉是人内心的“知觉”,是知觉的痕迹,表象。任何知觉都可以转化成心觉,那么,形体知觉转化成的心觉就是形体心觉;符号知觉转化成的心觉就是符号心觉。具体如下图

在视觉方面的形体心觉同于心理学中讲述的视觉心象,在物理特征上表现为形状、大小、方位、颜色等形象,我们的内心就好象看到了它们的出现一样;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幻觉都是视觉方面的形体心觉。在听觉方面,形体心觉同于心理学中的听觉心象,在物理特征上表现为音高、响度、音色、旋律等形象,我们的内心好象真的听到了似的,瀑布声,有旋律的钢琴声,幻听。符号心觉在视觉方面的主要表现为:回想起以往的图案,图画,回想起今天刚学习的生字,纠正的错别字等。符号心觉在听觉方面表现为:回忆起今天的对话,总是很恼悔;默默地思索,考虑,要么是内心的自言自语。形体心觉,符号心觉都将协助心理信息完成相应的心理活动,它们可以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成为载体的形体心觉,送着心理信息去远航;它们也可以受到心理信息的支配而从新组合、创造或建构成为创建的形体心觉;……心觉是由知觉转化而来,有什么样的知觉就转化成什么样的心觉,形体知觉转化成形体心觉,符号知觉转化成符号心觉;具体情况如下:

载体的形体知觉——载体的形体心觉,对心理信息起载体的作用;

创建的形体知觉——创建的形体心觉,对心理信息起创组的作用;

联结的形体知觉——联结的形体心觉,对心理信息起联结的作用;

载体的符号知觉——载体的符号心觉,对心理信息起载体的作用;

创建的符号知觉——创建的符号心觉,对心理信息起创组的作用;

一、形体心觉与心理信息

形体心觉是形体知觉,虚拟的形体知觉转化而来,它是对心理信息起协助的作用;形体心觉对心理信息的协助具体表现在:

(1)协助心理信息起载体作用的是载体形体心觉,如回忆电影中的故事情节就是载体形体心觉对心理信息的协助(包括视觉方面的,如画面;也包括听觉方面的,如水声、鼓声)。

(2)协助心理信息起创建作用的是创建形体心觉,如形象思维,空间想象就是心理信息支配下的创建形体心觉,听觉方面的如音乐的创造。

(3)协助心理信息起联结作用的是联结形体心觉,如回想擂台上的武术对抗,回想今天上午观察天空而作出“今天将要下雨”的判断是否正确,回想起某些缓慢旋律的音乐,人们总是伤感不已;作者想说的是形体心觉与心理信息的协作更多的在于视觉方面。关于形体心觉与心理信息的协作在心理学中讲述得比较多,比如,什么是想象?幻想?至此,作者就不多讲述。

二、符号心觉与心理信息

符号心觉是由符号知觉或者虚拟的符号知觉转化而来,它是对心理信息起协助的作用;具体表现为:

(1)协助心理信息起载体作用的是载体符号心觉,如背诵或者默写诗词(默写诗词是载体的符号心觉与创组的符号知觉协助完成的),回忆文章的内容,回忆图案。

(2)协助心理信息起创建作用的是创建符号心觉,如内心的自言自语,思索。作者想说的是协助心理信息的符号心觉在听觉的方面比较多。由于符号知觉没有联结作用,那么,符号心觉对心理信息也是没有联结作用的。

在以语言,文字符号为载体的心理活动中,我们要理解其意义,寻求内部的心理信息,我们必须通过心灵的“读”,通过心灵的“说话”(以心觉为载体的言语行动)才能理解其意义,知道它的意思或思想,知道心理信息的存在。我们在朗读文章时(嘴发出了声音,是载体符号知觉),是知道其意思的;我们在默读文章时(内心在发声音,是载体符号心觉),也是知道其意思的。我们看报纸、杂志时,好象内心在“读”,内心在发音(即便我们“读”了也必须是在我们的理解范围,认识范畴之中);假若我们的内心没有在“读”,没有在发出声音,我们是不会知道其中的意义,涵义的,即便我们看了很长一段文字(通过视线的扫描也是不知道其内容的)。也就是说,我们在看文章时,控制内心不要在“读”,不要发出“声音”,我们是不会知道文章的内容的,涵义的;我们所看到的文章只是不同的符号,不同的文字图形。所以说,符号知觉、符号心觉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我们的内心必须在“读”,内心必须在发出“声音”才能够懂其意思,内涵,否则,我们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这或许是与人类的进化(在第二系统方面)首先是从语音开始的有关。我们读文章时,嘴是发出了声音的,我们能知道其中的内容,涵义,而我们的内心好象没有发出“声音”,没有在“读”,这又是怎么回事?实际上,我们读文章时嘴所发出的声音已印入了或触动了我们的内心(自我),进入到了自我的系统;我们的内心,心灵(自我)感应了相应的声音及其涵义,思想(随后进行了分析,综合,进行了主观的加工)。同样,我们内心的自言自语,我们内心的“声音”,内心在“读”才能够进入到自我的系统中,心理信息才能在自我的系统中进行建构;这也是“声音”或“读”受到了自我的感应,自我进行了协助,调节;最终,我们知道其内容,涵义;并作出相应的反应。……我们的内心、心灵或者自我必须感应到相应的“声音”,(让心灵“听见”声音,声音是心理信息的载体)才会懂其相应的涵义,内容,这或许与我们刚开始学习语言时,是通过声音的刺激来完成有关。

“心灵在读”在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那里是内心的说话,内心的自言自语:心灵在思想时,它无非是在内心里说话,在提出和回答问题,……我认为,思想就是自言自语,判断就是说出来的陈述,只不过是无声地对自己说,而不是大声地对别人说而已(柏拉图:《对话集》,1963年英文本)。霍布斯也说:思维从语言上说是灵魂中的一种对话,是心理的独白。华生也说:内部言语就是思维,是无声的谈话。……在他们看来,心灵在读是内部的言语,是思维。

形体心觉和符号心觉在心理中的出现代表着一定的涵义或内容,是为表达自我的欲望或动机或意思、想法而出现的。心觉在心理活动中的运行是受自我支配、调控或监督的;当心觉在心理中运行的时候发生了偏差,它将反馈给自我(——这一过程是刺激的过程),自我为了心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对心觉将进行相应的调整。

第三节 意识的组合不是“冯特式”的

很多时候,当人们听说“对意识元素进行研究”时,就会谈虎色变,会惊愕地,毫不掩饰地说出:真有这样的事情。在人们心理,觉得“对意识元素的研究”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是会在冷宫中迷失的。

对意识元素的研究是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最先开始进行的。他认为人的意识是由感觉和情感两个最小的基本单位——意识元素通过联想或统觉进行的心理组合,或者心理的再组合。其次,他的学生铁钦纳奠基了构造主义心理学派。铁钦纳认为:感觉是知觉的基本元素,意象是观念的元素,情感是情绪经验的元素;人的一切意识活动都是由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基本元素化合而成。

心理学家冯特提出的“心理组合”是由“心理要素”——最简单的感觉和情感相互结合而成。“……心理经验的实际内容总是有感觉的和情感的要素的种种不同组合所构成……。一种心理的复合物在这方面是有关于化学的化合物的。”(卷八 四十)感觉与情感结合成复合的心理组合,这是心理的第一层次的综合,它具有独立性。由这些心理组合以种种方式相互结合起来形成更大的观念错杂体——心理组合的相互组合,这是心理的第二层次。第三层次是心理的发展,它是不同的心理相互结合形成包含更广的复合。(请参阅《心理学简札》:潘菽 下册 卷八 三十六)……心理的形成就是心理从简单(从心理要素的感觉与情感开始)到复杂的综合,是心理结合后的再结合;就像一篇文章的组成,它由单个的字组成词,由词组成句,由句组成句群,段落,直至整篇文章。从程序来看,冯特的构思是比较巧妙的。至于心理是怎样相互结合的,特别又是第一层次的综合是怎样进行的?感觉与情感是怎样复合成心理的?冯特没有科学地说明。他说:“每一心理组合都是由一些一般都并不恰恰同时产生或同时终止的心理因素所组成的。其结果是,心理要素联系成一个单一的整体的互相结合总是伸展到个别心理组合的界线之外的,因而同时或相继的心理组合也是互相结合起来的,虽然比一个单一的组合中的心理要素的结合确乎要松懈一些。”这就像意识流一样不间断地进行。

……至于冯特式的“心理组合”的科学性作者在此就不多加评论,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它科学性的荒谬。

——由于构造心理学派严重脱离实际,并且清规戒律太多,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例如:

(1)他对内省法进行了严格而多方面的限制。反对使用没有受过训练的观察者,这使得这一方法不可普及。

(2)意识构造的体系是封闭的,拒绝吸收当时先进的科学成果。

(3)未曾考虑到这些基本元素与个体生命需要之间的关系,因此很难将各种元素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4)构造主义心理学体系只重视纯粹的学术性问题,而毫不关心意识科学的实际运用,这也极大地影响了其理论的生命力。

冯特和铁钦纳的意识元素过于简单,前者只存在感觉和情感,后者也只存在感觉、意象和情感三种;元素的组合过于笼统,如冯特把觉知的一切心理现象都认为是感觉的组合,这将难以达到科学的阶段。……意识的组合不是冯特式的,不是金字塔式的,不是建立一个 “更大的观念错杂体——心理组合的相互组合”;意识的组合是针对不同的心理现象分别而论,具体地分别给予组合。

——不过,这不能说明对意识元素的研究就是个死胡同。这只能说明意识科学的发展还没走到那一步。意识元素的研究有它的光明之道:

(1)意识元素的研究是采取自然科学的思维方式定性或定量地进行,这类似于物理学和化学的研究。

(2)意识元素的研究还原了意识的本来面目,如还原了意识的组成,结构,还原了意识的存在状态,如此,便于分解。

(3)意识元素的研究能让我们动态地把握意识,进行监控和调节。

作为“意识的解构”的意识成分比起冯特的心理要素多得多,从最基本的来看就有:知觉、心觉、感受、心理信息、自我、心意地位;它们的相互组合形成不同的心理现象,意识现象。从更广的范围看,感觉也是一种意识成分,它是组成知觉的必备成分,是组成知觉的所有成分;同时,感觉也可以直接刺激自我而形成心理活动,如在情感的心理活动中,感受的产生,疼痛难忍产生的逃避都有感觉的身影。只不过,感觉的活动范围较小,在认知系统的组合中难以看到它的身影,以至把它排除在了意识成分之外。

在意识成分中,由于不同的成分自身的特点不同,那么,它在意识(心理)的组合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也就不同。

(1)知觉和心觉,它们没有自主能力,也没有心理能量,不过,它们却具有独特的觉知性,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它们作为意识,心理活动的载体或者工具,主要是作为心理信息的载体或者工具是再适合不过了。

所以说,知觉、心觉(包括形体的和符号的,视觉的和听觉的,载体的、创建的和联结的三种)常常作为心理活动的载体或者受支配的工具;如在思维的过程中起着载体的作用(也有工具的作用),在想象的过程中起着工具的作用,在学习,言语的过程中既有载体的作用,也有工具的作用。

(2)感受,自身没有自主能力,自己具有的觉知性又较差,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可以;还好,它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或者说“绝招”,它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靠自身来为意识,心理活动增添色彩,提供心理能量,让我们的世界不在单调,沉闷。感受常常作为情感,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决定因素,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状态,影响着心意地位的升高或降低,它为心理、意识提供情感色彩。

(3)心意地位没有觉知性,又没有自主能力,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可以,它又没有自己的特长,好象一无是处;可是,它专为心理信息提供能量,提供动力,这是直接的动力;它是联系感受与心理信息的桥梁,是动力的桥梁;它是专门支撑心意在我们心中的份量和位置的。

心意地位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系统或能量系统,它专为心理、意识(主要是心意)提供能量和动力。

(4)心理信息没有觉知性,又没有自主能力,这使得它作为载体也不行,作为“大脑中枢”也不行,它又没有自己的特长,好象一无是处;可是,心理信息变化莫测,它是心理活动的核心,是自我的手臂,专为自我服务,是自我的表达途径。

(5)自我有着强有力的自主能力和能动作用;它作为意识,心理活动的主体或核心或者“大脑中枢”是上帝的安排。自我不具有觉知性,是无意识的,它是通过心理信息来表达;由于心理信息是无意识的,最终只有通过知觉和心觉作为载体来运载;由于知觉和心觉具有天然的觉知性让我们知道了心理信息的存在,最终也知道了自我的目的所在。所以说,自我是心理活动的本质所在。

所以说,自我是心理、意识的“大脑中枢”,控制中心,它是心理、意识的核心;知觉、心觉是心理、意识的载体或工具;感受为心理、意识提供色彩;心意地位为心理、意识(主要是心意)提供能量和动力;心理信息是自我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自我表达的途径。

……同样,意识的组合比起心理要素的组合复杂得多;虽然,并不是每一种心理现象,意识现象都必须存在某种意识元素,但是,每一种意识元素都可以与其它的意识元素组成一种心理现象。如“知觉”在我们空间想象时(闭着双眼),它是在休息,它不是空间想象的组成成分,可是,它却是我们看文章时的载体(符号知觉),是我们建造房屋时的工具——创建的形体知觉。下面,作者就通常的心理现象如想象、思维、知觉、注意、学习……进行具体的分析。

是需要载体的,是以知觉、心觉作为思维(确切地说,是指思维这种心理活动的核心——心理信息的运动)的载体,作为思维的支配工具的。思维的载体可以是形体知觉、形体心觉、符号知觉、符号心觉(有视觉方面的也有听觉方面的),思维的工具可以是形体知觉、形体心觉、符号知觉、符号心觉(有视觉方面的也有听觉方面的),它们是创建的知觉、创建的心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