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感人催泪电视节目(父亲首演好评如潮)

演出现场剧中的父亲高大山(右)劝养女春苗接受治疗,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父亲感人催泪电视节目?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父亲感人催泪电视节目(父亲首演好评如潮)

父亲感人催泪电视节目

演出现场。

剧中的父亲高大山(右)劝养女春苗接受治疗。

【鹤壁新闻网讯-鹤报融媒体记者 张志嵩】6月16日晚,我市戏迷团体乡村梨园艺术团的20多位戏迷历经3年时间排出的大型豫剧《父亲》在淇滨区芝麻官公园首演。没有大的舞台,也没有绚丽的灯光和高水准的音响设备,一群戏迷却把这场大戏表演得淋漓尽致。现场上千观众掌声不断,还有观众频频落泪。

业余时间整理出24页剧本

虽然《父亲》在父亲节首演了,但从整理剧本到首演历经了3年时间。“我2016年发现这个剧,并推荐给了团长侯秋喜。”6月16日,窦春敏告诉记者。

《父亲》是一部关于亲情、大爱的戏,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四川,单身父亲高大山在川南打工的时候,临危受托领养了春苗(春苗的生父当时在监狱服刑),18年含辛茹苦把亲生儿子和春苗拉扯大。儿子和春苗同时考上大学的时候,因为家里只能供得起一人读书,高大山“作弊”让春苗抓阄成功去读了大学。大学期间,春苗身患尿毒症需要换肾,高大山倾尽所有,最后把一个肾脏捐给了养女。

曲折感人的故事情节让窦春敏久久不能放下,侯秋喜也觉得这是一部好剧。如果有现成的剧本和谱子,排戏肯定能省不少劲儿,但是没有。为此,白天还要工作的窦春敏就利用晚上的业余时间对着原视频一句一句记录,密密麻麻整理了24页。

最难的还是谱子,需要专业人士来听和记。“我们先找了李克军老师,2016年,78岁的他听着曲子在家里边记边落泪。考虑到他年龄太大,太激动对身体不好,我们又找了薄春胜。”侯秋喜回忆,当时他觉得难度很大,觉得曲子弄出来需要很长时间,“任务交给他的时候我就说了不限时间,没想到他看了戏也深受感动,他的家人也很支持,不到20天他就交给了我”。

后来,侯秋喜又带着团员费尽周折整理、刻印,最终,一个专业的剧本完成了。

排练常因激动落泪暂停

为什么这部戏排练成熟需要这么长时间呢?“头半年一直在整理唱词和谱子,又用了一年半时间选角、换角。”侯秋喜告诉记者,固定演员很难,大家的水平不一,除了包括他在内的几个人有专业演出的经历外,其余大部分是业余选手,“很多我们认为合适的角色,一排练发现不行,只能换,这消耗了很长一段时间”。

2018年冬天,团队正式开始排练,但选场地成了难题。“没办法,大冬天我们就在公园排练,后来九州社区和牛庄社区的工作人员路过看到后,主动为我们提供了场地,帮了我们大忙。”侯秋喜说,半年多时间里,大家平时都在家背台词做功课,一周一次的集体排练,谁都不想落下。“有两个演员在贸易区住,去鹤壁东站附近牛庄社区排练的时候,他们是骑车过去的,很辛苦。”

“没有资金支持,我们这部戏就像机器没有润滑油,是干磨出来的。”侯秋喜说,负责音响设备的刘金波喜欢追求完美,办事仔细,为了方便运送设备,他自费购买了一辆面包车,“中午在一起吃盒饭,大家都争着买单,回想起来很感动”。

采访中,侯秋喜反复强调,排练《父亲》的过程充满了汗水和泪水。“太多的困难需要我们去克服,每个人都在付出。”侯秋喜说,排练中常常因为大家情绪激动无法继续,需要暂停休息,“我们的首席板胡赵银福拉一遍哭一遍,乐队也常因为感动落泪暂停”。

侯秋喜说,如果剧本交给专业团队,可能一周就能完成,他们这群戏迷付出了太多。“以前我们都是排练一些小片段,这次演出整部戏耗时两个小时。一般来讲,超过一个半小时就算大型豫剧了。”

戏迷们最大的难题是没有基本功,有一幕是一群学生骑自行车,怎么在舞台上表现成了难题。“骑车大家都会,但到了舞台上怎么都不像那回事儿,肢体语言不行,只能练。”侯秋喜说,在导演罗青云的督导下,仅这一个动作就练了一个多月,“排练的时候他还开玩笑跟我们说,谁做不到位就罚钱”。

6月16日晚首演,市广播电视台戏迷乐园栏目的主持人梁红应邀主持。因为工作的关系,梁红经常和全市的戏迷打交道,但16日早上她才得知侯秋喜他们排了这样一出戏,为此她深受触动。“都是业余演员,和专业演员有差距,场地简陋,条件跟不上也是限制。因为爱好排出这么一出大戏,他们真的需要鼓励。”梁红动情地说。

首演好评如潮

当高大山要卖血救女,老母亲不同意时,有人落泪;当春苗知道自己身世后执意要寻短见,高大山开导女儿时,有人落泪;当亲生父亲因为心脏病不能捐肾,高大山挺身而出时,有人落泪;当最后高大山把春苗交给亲生父亲外出打工时,大家都落泪了。

毫无疑问,对父爱的刻画是整部戏的用意所在,这一点也获得现场观众的共鸣。“唱到我心里了,看戏的时候,我想起了已经过世的父亲。”现场一位戏迷说。

一群戏迷排出的戏,在简陋的条件下首演能达到这样的效果,不得不让人称赞。这部戏能如此受欢迎,究其原因是剧目接地气,有时代的痕迹。“豫剧现代戏很少,我都是在网上看,真没想到鹤壁的戏迷能排出这样一部戏,太难得了。”观众魏先生说,剧中高考、社会捐款的情节令他印象深刻,“春苗在家里有养父的爱,社会上有陌生人的爱,这都是正能量,演出2个小时,我和爱人看得很入迷。”6月17日,记者在侯秋喜住的小区里采访时,不断有现场观众过来打招呼,向侯秋喜伸出大拇指。

团队里大多是退休的老年人,最年轻的也有40多岁。对他们来说,把《父亲》搬上舞台,分享给大家,可谓实现了一个梦。“我们的戏可以说场场有高潮,幕幕感动人,演出虽然不是完美的,但现场的效果已经超出我们的预期,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打磨。”侯秋喜说。

总值班:霍海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