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开世界的门青岛 轻轻推开那扇门

轻轻推开那扇门

------青岛游记

城市与城市之间总隔着一堵墙。他乡之人若希冀追寻一个异乡城市的灵魂,就要轻轻推开那扇门,走进城市的内心深处。轻轻抚摸那几块承载记忆的青砖。

我是个地地道道的南京人,在今年夏天,随着汽车一路颠簸,我来到了山东名城——青岛。

青岛乃是沿海城市。提起大海,我自然而然地联想到海南三亚,澳洲群岛和美国夏威夷的种种黄金海滩。啊,明媚的阳光!啊,金色的沙滩!啊,微醺的海风!啊,美妙的假日!

然而,当驶入青岛时,当汽车在跨海大桥上停下,我下车伫足眺望时,一切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

大海是青的,天空是白的——雾茫茫的。没有见到想象中的沙滩,几十块巨大的礁石取而代之地排在水上。海风刮个不停,像飞驰的马,掀起了一排又一排巨浪,冲杀而来。冲击在一块块礁石上,把我梦中的黄金海岸击得粉碎。

原来,我从未推开这座城市的门,只是曾透过相像的窗帘浏览了一下而已。我隐隐感到,一个异乡客与异乡的大海,隔了一堵厚厚的墙。我未曾读懂青岛。

进城,薄雾霭霭,细雨绵绵。 我撑着把雨伞走进了老城区。比起南京传统的黑瓦粉黛墙,青砖古井,青岛的建筑洋气了不少。依山而建的洋楼,洁白的西洋式雕花柱映入眼帘。估计从洋房的阳台上探身一望,就可看见烟波浩渺的渤海湾。德式建筑庄重而典雅,构成了一幅别样的图画。将近傍晚,20世纪的黑色长杆路灯泛起黄晕来,烘托出一片宁静得只有声浪的夜。

然而,我却高兴不得。在路灯光下婆娑的树影中,似乎映着一个被压迫成为帝国主义殖民地的城市伤感的历史。似乎我找到了一道与青岛的心相通的木门。但那门却半虚半掩。

几日后,我来到了五四广场。据说是新青岛的象征,还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中国第二大广场。

青青的草坪分割有致,喷泉喷着细细的水丝,这些不足以吸引我。然而,当我伸长目光时,我的心陡然一惊。

远处,似乎有一阵红色的旋风在大海上空盘旋,在旋转,在迸发,在乱舞,在席卷一切。我甚至听到了它卷起的浩荡水波。

小跑过去一看,站在我面前的是一尊红色雕塑。一圈又一圈卷上去的线条红得逼着我的眼球,似乎把雾沉沉的天空也染红了。明明是静塑的雕塑,却好像在这青岛的天与地之间,在渤海的无际海面之上活了起来。

这,是青岛的标志雕塑,五月的风。

几十年前的5月4日,全国各地的学生、工人傲然走上街头,为了挽救这座城市,为了挽救这个国家,为了挽救这个饱受侮辱、蹂躏的民族。红色的旗帜浓烈到天边,红色的鲜血守护了国土。这是青岛的骄傲,也是中国的骄傲。一扇门似乎打开了,射进了一角阳光。

也许我此时已轻轻推开了这扇门。也许,青岛有它被奴役的伤感,正如南京有被屠杀的哀痛。然而,今日南京每年的12月13日都会有红烛点燃,而眼前这座拥有国际亿级大港的城市,不也有一尊红色的飓风吗?

惟有轻轻推开一座有着些许沉重的门,城市的阳光才能洒入心田。在异乡的广场上,我轻轻推开了它灵魂深处的那扇门。

南师附中江宁分校初二 小克

2011年8月10日

(图片来自网络)

推开世界的门青岛 轻轻推开那扇门(1)

推开世界的门青岛 轻轻推开那扇门(2)

推开世界的门青岛 轻轻推开那扇门(3)

推开世界的门青岛 轻轻推开那扇门(4)

推开世界的门青岛 轻轻推开那扇门(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