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怎么体现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国尽人皆知,一篇《隆中对》,人未出而天下三分已定。运筹帷幄之中而决胜天下,让人们知道,有一种天才叫经天纬地之才。

诸葛亮被神话,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也是读书人,但他跟其他读书人显著不同,不会去咬文嚼字不会去显摆才华自夸自吹。诸葛过后,成了无数文人的偶像。诸葛成神,就是成了文人们的理想之神。

三顾茅庐怎么体现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1)

千古奇才

在历史上,有一位千古奇才,他的诗文辉耀千古,他的奇闻轶事,多到数都数不清。人们爱戴他,连他掉水里淹死都不忍心承认,而说成是下水捉月亮而亡。他做梦都想遭遇三顾茅庐,而且,真的有了三顾茅庐。

说到这里,有的朋友已经知道今天要说的主人公是谁了,没错,他就是唐代大诗人,有诗仙之称的李白。

李白绝对是天才,这一点无可非议,他创作了那么多诗,流传下来那么多故事,都指向了这一点。

但是,我们说李白是天才,也只是说他是诗的天才,他不是诸葛亮那样治世天才。在治世上,他并没有什么才能,军事上就更是菜鸟一只。虽然他自己不承认这一点,很多李白的铁粉们也不愿承认这一点,但这就是事实。

三顾茅庐怎么体现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2)

分置战略

公元756年,56岁的李白,已经是名动华夏的大诗人了。当时,大唐帝国遭遇了历史未遇的空前浩劫,安史之乱。安禄山起兵造反,兵锋所指无不披靡。唐玄宗仓皇而逃,连自己最心爱的女人杨玉环都无法保全。

当时,房琯提出“分置”建议,由太子李亨为天下兵马大元帅,经营黄河流域,打击安禄山收复失地。由十六字永王璘经营长江流域。而当时,经营黄河流域根本没多大希望,这个分置的目的,就是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再一次形成南北朝,保住唐王朝在长江流域的统治。

这是一个有着重大战略意义的对策,得到玄宗认可,下诏施行。永王璘意气风发,随即南下。

而实际上,玄宗这份诏书根本就不管用,因为太子李亨在诏书颁发的四天前已经自封皇帝,遥尊玄宗为太上皇了。等到这封诏书到达时,已经是两个月之后了。玄宗得知,无奈之下只好承认了李亨为皇帝,派人把玉玺送了过去。

而永王璘对此并不知晓,他在那里招兵买马,准备讨伐安禄山,准备沿水路北上。他自然是知道李白的,那么大的名气,怎么可能不知道呢?

三顾茅庐怎么体现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3)

三顾庐山

于是,他效仿刘备三顾茅庐,但是,他自己并没有亲自来请。而是派了心服之人,三次到庐山请李白下山。当时,李白正在庐山隐居,跟宗夫人过着二人转。

李白一直以来,都梦想着有一天像诸葛亮那样得遇明主,也有人三顾茅庐来请他。没想到,这一天真的来了,梦想变成了现实。

李白是一个极其虚荣的人,他比较看重外在的形式。对于永王璘请他下山,三顾庐山,他觉得这跟刘备三顾茅庐何等相似,他这次出山,定能建立不朽伟业,像诸葛亮那样为后世景仰,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神。

当时,宗夫人是苦劝李白不要下山,因为李白对当时的形势是满眼漆黑,永王璘是怎样的人,有什么战略意图,他一概不知。他就知道,三顾庐山跟三顾茅庐是一样的性质,他现在就是诸葛亮,下山便可建立不世之功。

李白去了永王璘的幕府,当起了谋士。两个多月后,永王璘兵败身亡,李白仓皇逃命,自知逃脱不了而去自首。后来在郭子仪等人的斡旋下,得以保全了性命,但获罪难逃,被充军流徙。后遇到大赦,那首选入小学课本的《朝发白帝城》,表达了自己劫后余生的愉悦。

三顾茅庐怎么体现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4)

永王覆亡

有了李白这样的天才,还有那么多谋士,永王璘竟然连一个大的战役都没有,就兵败身亡了。覆亡如此之快,简直令人不敢相信。当时讨伐永王璘的,是李白的好友大诗人高适。其实高适的兵马跟永王璘的军队都没打一仗,根本就没接触,战争就已经结束了。

永王璘败在了归他领导的地方武装之下,仗根本就没怎么打,手下的将领几乎全部倒戈,这仗还怎么打呢?

永王璘的失败,主要责任在其刚愎自用,但那班谋士们对全国形势一片漆黑,不懂战略,更不懂经略,没有建立起自己可靠的武装,公然首先挑起内战,这样怎么可能不失败呢?李白做了些什么呢?干他的老本行,写诗。

永王璘出巡,李白等随行,然后李白就写诗,《永王东巡歌》写了十一首(其中第九首被认定为伪作)。这些诗里,描写了兵威雄壮,平定天下尽在掌握之中。李白自比谢安,谈笑之间即可扫荡胡尘。反正不是歌功颂德,就是自吹自擂。没有战略上的谋划,也没有经略策略的运筹。

三顾茅庐怎么体现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5)

政治白痴军事侏儒

从李白的诗里,透露出的,是一片盲目自信,好像就凭写诗,就可以克敌制胜了。那种稳操胜券胜利就在眼前的喜悦,是多么的肤浅,完全是政治上的低能儿,军事上的侏儒。

作为幕僚谋士,全国的形势如何,敌对势力安禄山何种情况,友军李亨又是如何状况,永王有多少嫡系部队,这些,李白等一干谋士一概不知。连李亨私自当了皇帝,这些都不知道,这情报工作简直就是瞎子。不用打,灭亡都是分分钟的事情。

当永王璘准备沿水路而下“扫荡胡尘”的时候,地方势力,也是归永王领导的李希言,写了一封信,信中直呼永王名讳,完全是一种对等的地位,质问永王意欲何为。

这样的反常行为,竟然没有引起永王和幕僚们的警惕。自己属下的军官为何敢于这样做,这难道没有原因吗?可以肯定是得到了李亨的旨意。而永王会做的,就是勃然大怒,然后直接派兵攻打李希言,公然挑起了内战。

要是自己有嫡系部队还好,他派出去的将领,只有一个高仙琦,其他的全部倒戈。一个回合都没抵挡住,永王只剩下连自己5个人仓皇逃命,在逃命途中被杀死了。

从这里可以看出,永王这里没有将才也没有谋略之人,简直就是一群什么都不懂的乌合之众。

三顾茅庐怎么体现诸葛亮智绝(诸葛亮成就三分天下)(6)

大不幸正是大幸

我们从李白的“东巡”诗中,或多或少看到了李白对于下山的后悔,因为他已经感觉到了永王并非他想象中的明主。可是,看到以后呢,李白没有采取任何措施,这时候不该急流勇退吗?他以诗人的想象,把事情想象得那么美好。

结果,李白成了阶下囚,好不容易才保住了性命。李白当时怪高适,而高适那个时候,根本就看不起李白了,因为李白实在是看不清形势,没有一点政治敏感性。李白这次被三顾庐山,也就是变成了一场笑话,一场险些给自己带来了杀身之祸的笑话!

李白是伟大的,他的伟大是因为他的诗。一个人不可能各个方面都是天才,李白不幸的是怀才不遇,而实际上,最大的幸运也是怀才不遇。如果真的当政治世了,可以肯定地说,会把国家治理成为一团糟,害了社会,也害了自己,那样,我们也就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想想,历史有时候也是令人后怕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