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

70年前的今天——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解放上海。从此,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在上海的统治彻底结束,中国最大的城市回到了人民的手中,历史开启了崭新的篇章。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

清晨从上海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俯瞰浦东陆家嘴金融城楼群(2018年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

自1949年上海解放以来,这座城市已在风雨中走过70年。在这筚路蓝缕、砥砺奋进的70年中,上海的城市面貌和市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今天,为致敬上海解放70周年,我们将过去散落的红色记忆串起,用心感受70年历程中一路走来的那些“上海故事”。

壹 · 图说上海70年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

游船经过上海外滩建筑群(2018年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5月的外滩,阳光和煦,清新明媚。游客在江畔,看一江春水奔向大海。不远处的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三块巍峨雄伟的枪状塔体,追念着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人民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烈。

丰碑无言,誓言有声。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4)

这是1949年5月2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上海市解放后,不惊扰上海市民,不住民房,露宿街头(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70年前的5月27日清晨,上海市民打开家门,发现解放军战士们和衣睡在马路上。

被称为“瓷器店里打老鼠”的上海战役,是解放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打的不仅是一场军事仗,也是一场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更要争取人心。打胜仗的军队睡大街,这在历史上绝无仅有。

为了保护人民生命财产,解放上海选择了代价更大、在吴淞‘硬碰硬’的作战方案。进城后,战士们严守纪律,不管下雨还是生病,不进民宅,不扰市民,‘天王老子也不行’!”92岁的老战士郑国芳说。

“人民军队爱人民。一个个历史细节告诉你,共产党为什么赢了,共产党是怎么赢的。”《战上海》作者、著名军史学家刘统说。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5)

这是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外景(2017年10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在解放军将士露宿上海街头的同时,40辆卡车装载着4亿元人民币陆续抵达上海。但人民币流通的一大难题是,要不要收兑市民手中的金圆券?此前,国民党为了携财逃跑,疯狂发行金圆券吸干了市民手中的黄金、银元、外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收兑形同废纸的金圆券,相当于共产党要为旧政权的巧取豪夺“埋单”。

砸锅卖铁,也不能让老百姓饿肚子!“如果我们连这样的责任都不敢承担,就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当时的上海财经委主任果断拍板,按照人民币一元折金圆券十万元兑换,短短数天就兑出人民币3.5亿多元。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6)

5月20日,观众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拍摄展品。当日,“上海解放70周年——上海珍档发布”活动在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举行。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重温历史,我由衷佩服共产党人。他们有一种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不被任何困难吓倒。更重要的是,他们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赤诚赢得了上海人民的拥护。”刘统说。

70年沧海桑田,执政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始终不变。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7)

2013年8月31日,上海董家渡18号地块搬迁居民向欢送人群招手致意。当日,上海黄浦区董家渡18号地块首批居民集体搬迁。新华社发(郭长耀 摄)

2019年2月22日,静安区百年张园首批居民集中搬迁;3月2日,杨浦区定海126街坊二次征询成功;3月9日,上海黄浦区乔家路地块一轮意愿征询成功……有“天下第一难”之称的旧区改造在上海加速推进,中心城区今年计划完成二级旧里以下房屋改造50万平方米,涉及约2.5万户。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8)

上海市适存小学学生放学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花样跳绳(2019年3月20日摄)。当日起,上海全市小学将免费课后服务延时至下午6点。新华社记者刘颖摄

今年,上海聚焦养老体系和养老服务、幼儿托育和青少年教育、旧区改造和历史风貌保护、乡村振兴等“老小旧远”问题,攻坚民生“小事”,办好民心“大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9)

上海华怡小区一位居民搭乘加装的电梯(2018年6月26日摄)。2018年,上海市静安区静安寺街道美丽园居民区里的华怡小区3幢6层居民楼加装电梯工程全部完工,并交付使用。新华社记者 胥晓璇 摄

70年间,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人均居住面积从3.9平方米,增至去年的34平方米;人均绿化面积由0.132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相当于从“一双鞋”扩至“一间房”。改革开放40年来,上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寥寥数百元增至2018年的6.4万多元。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0)

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剧照。新华社发

5月20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大戏在上海首演,以解放上海地下工作者李白烈士为原型的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让现场观众热泪盈眶。

抚今追昔,人民不会忘记,黎明破晓前牺牲的千千万万个共产党人;人民也不会忘记,70年峥嵘岁月,一代代共产党人传承红色基因,为着人民的福祉倾情奉献、奋斗不息。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1)

这是2017年12月23日拍摄的位于上海外滩的上海海关大楼。新华社记者 任珑 摄

悠扬的钟声响起,庄重的上海海关大楼沐浴在晨曦中。浦江对岸,陆家嘴金融城鳞次栉比的高楼拔地而起,上海中心如巨龙般盘旋而上,直冲云霄。

作为国门象征,90多岁的上海海关大楼见证了沧桑巨变。1950年,旧中国末任外籍总税务司李度离任前妄言:“离开了我们,你们海关就要垮了,钟楼就要哑了!”今天,雄浑的钟声予以最有力的回答:2018年,上海口岸进出口货物总值达8.53万亿元,占全国的27.9%,成为全球最繁忙的口岸之一。

“共产党军事一百分,经济只能得零分”“解放军进得了上海,人民币进不了上海”……“解放初,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和大资本家嘲笑共产党是‘土包子’,管不好大上海。事实证明,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上海市档案馆档案专家张姚俊说。

上海军管会成立的第一战,就是“银元之战”。由于国民党搬空国家银行储备,卷走大部分财富和物资,解放后投机商借机操纵市场,物价飞涨。上海军管会坚决打击银元投机,查封“黄牛”大本营,惩办一批违法犯罪分子,银元价格应声而落。在随后的“米棉之战”中,上海在中央支持下,调集全国物资打击投机商,迅即稳定市场。“经济战线的淮海战役”,赢了!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2)

上海环球金融中心、上海金茂大厦和上海中心大厦沐浴在晨光之中(2018年11月2日摄)。新华社记者 殷刚 摄

“在经济困局中探索破局之道,上海是一以贯之的‘试验田’。在接管上海的过程中,共产党探索总结出一系列财政、金融、城市管理的制度和方法,这些经验在很大程度上运用到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政策法规和城市管理。”刘统说。

筚路蓝缕,百折不挠勇向前。作为经济重镇,改革开放以来,从浦东开发开放到全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上海作为“拓荒牛”继续承担“先行者”“排头兵”的使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了无数个“全国第一”。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3)

这是从控制塔上俯瞰上海洋山港四期无人码头(2018年5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首家外商独资医院、首家外商独资金融类投资性公司、首家外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上海自贸试验区始终扮演着“开路先锋”的角色。浦东新区区长、上海自贸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杭迎伟说,上海自贸区设立5年多来,先后推出两轮54项扩大开放的措施,在近40个领域集聚了一批首创性的外资项目。如今,改革的“苗圃”枝繁叶茂,负面清单、证照分离等百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已向全国11个自贸区复制推广。

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不停步。上海“一网通办”政务服务,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一系列有力举措使政府服务的效率更高、企业发展的生态更优、百姓生活更便利。

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建设“特殊经济功能区”,上海正紧锣密鼓开展增设自贸区新片区工作;科创板发行审核筹备工作加速推进,已有70余家科创板申请企业回复首轮问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出台,将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样板间”……如今,中央交给上海新的三项重大任务正快马加鞭。高擎改革开放大旗,上海向世界呈现了一个生机勃发的国际大都会。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4)

这是2018年11月9日航拍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新华社记者 凡军 摄

70年前,人民解放军31军93师279团二营副营长王昭堃率领前卫营攻下浦东金家桥。70年后,90岁的老人从福建来到上海重游战地,昔日偏僻农村已成为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让他感叹“换了人间”!

致敬历史,是为了壮行未来。人均GDP刚刚迈过2万美元、进入发达经济体行列的上海,正向着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弄潮出海,驶向深蓝。

——商通四海、人聚万邦,坚定不移走开放路、打创新牌。

2018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展现中国主动开放的胸襟和自信。如今,国家会展中心“四叶草”正在筹备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让四海宾朋分享中国机遇、中国红利。

目前,上海有外资企业5万多家,其中跨国公司总部677家、外资研发中心444家;在沪工作外国人才达到21.5万人。通过实施“扩大开放100条”,一批标杆性、首创型的外资项目落地上海,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持续增强。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5)

中国首款国际主流水准的干线客机C919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首飞成功(2017年5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追求卓越,对标最高,不断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两年前,首架国产C919大型客机腾空而起;今年,中国商飞公司计划再投入3架飞机进行首飞试飞。“如果不飞翔,怎知蓝天的广阔?”试飞员徐远征说,“会有越来越多中国人自己造的大飞机冲向云霄!”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6)

“雪龙号”停泊在码头上(2018年9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当年突破封锁,自主研发;如今瞄准顶尖,转化为硬核生产力。大型LNG船、‘雪龙2’号科考船……每一个高科技精品都是上海创新突破的新名片。”有“中国第一厂”之称的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资深专家张申宁说。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7)

五只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2018年11月27日摄)。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研究员与刘真研究员、张洪钧研究员合作,三个研究团队经过三年努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新华社发(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供图)

国际首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原创新药完成临床试验,克隆猴“中中”“华华”呱呱坠地,国际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的真核细胞,率先建立千米级高温超导带材应用示范项目……创新活力迸射,创新资源涌流,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向着自主创新的神秘领地,纵横驰骋。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8)

这是从上海浦西白玉兰广场顶楼俯瞰晨曦中的外滩和陆家嘴(2018年11月1日摄)。新华社记者 方喆摄

——代表中国,竞逐世界,新时代“闯”出新天地。

“上海声音”“上海价格”逐渐唱响世界舞台。上海原油期货上市短短几个月,交易量就超过迪拜阿曼原油期货合约,成为仅次于纽约、伦敦的全球第三大原油期货合约。目前,“上海油”日均交易额超千亿元,纽约、伦敦两地的亚洲交易时段交易量明显上升,三地价格联动初步形成,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企业签订以“上海油”为定价基准的贸易合同……

长江出海口,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化码头上,巨型桥吊、无人驾驶车辆昼夜不停,成千上万的集装箱装上巨轮从这里远航。

贰 · 珍藏的70年历史记忆

1949年,一场围绕大上海的征战在四五月间展开。70年后,让我们跟随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脚步,重走上海解放之路,看看这些地方留下了哪些可歌可泣的历史?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19)

1949年4月21日晚,百万雄师冒着猛烈的炮火横渡长江(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0)

中共上海地下党绘制的国民党政府在上海的军事、经济重要据点分布图(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市区篇

1949年5月23日夜,三野发起总攻,上海市区战斗打响。

漕宝路七号桥碉堡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1)

漕宝路,是西南市区一条很长的交通要道。这条路在古时即为驿道,俗称“东官路”,是进入上海市区的陆上要道。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2)

漕宝路碉堡

沿着漕宝路坐车西行,在距离七宝教寺不远处便是七号桥,一座钢筋水泥碉堡赫然出现在桥的东堍北侧。1949年初,国民党军以这座碉堡为母堡,沿七宝蒲汇塘一线,利用自然地形,构筑了大量子堡。

如今,七号桥碉堡已被闵行区列为革命历史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日日夜夜面朝着繁忙的漕宝路,成为这条马路变迁史的永久的见证人。

杨树浦工业区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3)

1949年5月27日,市区已大部解放,但国民党青年军第21军230师8000余人仍驻守于杨树浦发电厂与自来水厂等厂区负隅顽抗,解放军已将他们包围,如果用武力解决,本来并非难事,但供水供电系统必遭破坏,会危及市民的生活和工厂的生产,双方于是就这样僵持着。陈毅同志得知守军指挥是该师副师长许照后,灵机一动想到了许照的恩师——国民党陆军大学教授蒋子英。蒋接到解放军的电话后,很配合地拨通了许照的电话进行劝降。当日下午,许照的部队没有放一枪,全部放下了武器。

复兴岛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4)

停靠在复兴岛码头的渔船

1949年5月25日,复兴岛上渔业管理处的护厂队通过政策宣传,争取了该处处长和国民党军一名营长投诚,逮捕了一名顽抗的团长,复兴岛得以和平解放。上海解放后,浚浦局体育会花园由港务局接管,1951年2月移交工务局,于当年5月28日作为复兴岛公园对外开放。

苏州河畔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5)

上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图(上海市档案馆藏)

离开复兴岛,沿杨树浦路和东大名路往西南方向走,便来到苏州河边。这条大体呈东西走向的弯曲河道将浦西一分为二,靠河上的数座桥梁连接南北市区。从西南方向进入市区的解放军为攻入苏州河北岸,首先就要突破这些桥梁。1949年5月25日,接到命令不得使用重武器的解放军与占据桥边高楼顽抗的国民党守军,在苏州河畔展开了上海战役中最后的激战。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6)

解放军迅速向苏州河北岸挺进(上海市档案馆藏)

外白渡桥桥北堍,有一座黄褐色的装饰艺术派建筑,它就像外白渡桥的闺中密友,已经与外白渡桥相伴了80余载。它就是上海大厦,原名百老汇大厦,是解放前上海仅次于国际饭店的最高建筑。上海战役时,它却是外白渡桥上最危险的火力点。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7)

上海大厦

沿北苏州路往西走,过了乍浦路桥便来到四川路桥。四川路桥是国民党守军在苏州河北岸防线的重中之重。它的重要性在于它直接联结北岸的四川北路,与汤恩伯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和淞沪警备司令部直线距离不过3000米,再往下直插虹口、江湾,顺公路就可直达吴淞口。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8)

上海邮政大楼

直到今天,四川路桥边最高大的建筑还是桥北堍西侧那幢有着巴洛克式的钟楼和古罗马式巨柱的邮政总局大楼,从大楼上发射的火力可以完全覆盖整个桥面,当年自然也成为国民党守军—青年军第37军第204师第611团3营近千官兵的最佳防御据点。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29)

四行仓库

沿着苏州河边,经过河南路桥、福建路桥和浙江路桥一直走到西藏路桥堍,便来到了当年淞沪抗战中八百壮士孤军奋守的四行仓库。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0)

江宁路桥

从西藏路桥再往西,有一座造币厂桥,现在叫江宁路桥,1949年5月25日上午,海关总署关警总督察王仲民受中共地下党委派,就是冒险走过这座桥到苏州河北岸去劝降国民党守军的。5月26日,刘昌义率国民党第51军投诚;邮政总局大楼至百老汇大楼一线的国民党青年军相继投降。5月27日,上海全境解放。

上海郊区篇

宝山:4000多名指战员牺牲在此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1)

第三野战军作战行进中(上海市档案馆藏)

宝山,堪称上海北面的水路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上海战役的主战场。

宝山战区,西起浏河、太仓、昆山,东至宝山、吴淞的黄浦江口,北起长江,南至安亭、南翔、真如、大场、江湾一线。为保障海上退路吴淞口的安全,汤恩伯在这一地区配置了国民党第123军的大部,第52军、54军、21军及第99师的全部,共计4个军13个师。

另一方面,为完成钳击吴淞口的任务,解放军在宝山投入了三野第十兵团的第26军、28军、29军和33军,加上后来参战的25军,先后共有5个军参与了攻打宝山。其间,共有4000多名解放军指战员壮烈牺牲,占整个上海战役阵亡烈士的一半。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2)

破除鹿砦,越过深水壕沟,向敌军地堡冲锋(上海市档案馆藏)

吴淞口客运码头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3)

吴淞口

黄浦江与长江交汇入海处,是当年国民党军重兵扼守的海上逃路出发地——吴淞口。

1949年5月24日下午,汤恩伯率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淞沪防卫司令部和淞沪警备司令部在吴淞口上船准备撤逃台湾,同时秘密指示嫡系各军逐次向吴淞口撤退。因为所调集的船只有限,无法在短时间内撤离,国民党部队方寸大乱,潮水般地涌向码头,争先恐后夺船逃命,码头上一片鬼哭狼嚎,场面混乱不堪。

25日夜间,撤运国民党军的船舶相继驶离吴淞口。26日上午8时许,解放军十兵团25军先头部队赶到吴淞口,未及登船而猬集码头的国民党败军全都成了解放军的瓮中之鳖,竟有8000人之多。

浦东:另一个主战场

70年前浦东是上海战役的一个主战场,解放军钳形攻势的“右钳”—三野第九兵团20军、30军和31军在浦东的川沙、高桥等地与国民党守军37军、51军和12军进行了16天的激烈对战。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4)

解放军战士在浦东战场上对空射击(上海市档案馆藏)

川沙烈士陵园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5)

川沙烈士陵园

川沙是浦东东出大海的重要门户,川沙以东的白龙港则是浦东最便捷的入海口。1949年5月13日下午,解放军第30军军长谢振华率军指挥所和第一梯队第88、89师,从浙江平湖出发,长途奔袭浦东。

打到17日拂晓,全歼了国民党守军第51军和暂编第8师,俘敌近8000人,截断了国民党军在白龙港的海上逃路,也及时粉碎了国民党计划在5月18日海潮来时炸毁奉贤拓林地段海堤、水淹浦东南部的阴谋,取得了上海外围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

川沙烈士陵园位于川沙镇华夏东路2629号,建于1956年4月,安葬着在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和解放后在保卫祖国、抗洪抢险斗争中光荣殉职的378位烈士,其中以上海战役牺牲烈士为最,多达343位。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6)

解放军日夜兼程向上海进军(上海市档案馆藏)

5月26日,上海解放在即,粟裕在金城新村签发了此役最后一项命令——《第三野战军淞沪警备命令》,于当夜率指挥机关离开苏州,经南翔于27日晨抵达上海市区。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7)

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8)

人民解放军骑兵部队行进在外白渡桥上(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39)

解放军部队行进在南京路上(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40)

解放军进入上海后,严守城市纪律,坐在马路边吃自带的干粮(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41)

严守纪律的解放军官兵夜宿上海街头(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42)

疲惫熟睡的战士

遗爱般般在,勿望缔造难。历史从来不曾被忘却,长眠于烈士陵园墓碑下、湮没在淞沪田野间的英灵忠骨值得我们永远心存感念,而今日的和平与安宁,也正是对他们最好的告慰。

上海解放70周年的故事(这70年我们这样走过)(43)

新时代,风起云涌、奋楫者先。今天的上海,肩负着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的光荣使命,也面临着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责任。这座城市需要加快建设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需要更好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需要用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发展来回应人民的期盼。

从高峰迈向更高的高峰,前路会有挑战,会有艰难,会有更多要跨的坎。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继承这座城市的光荣传统,矢志追求卓越、富于创造、奋发有为,就一定会跑出我们这代人的好成绩,上海这座历久弥新的城市,也将不断创造新的传奇,续写新的华章!


来源|综合自新华社、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上海市档案馆官方微信@档案春秋、上海发布

责任编辑 | 邱悦、李飞

声明|转载请注明来自“浦江天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