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装备(欧美人嫌弃的两件)

看过电影《平原游击队》,观众一定会对神通广大的双枪李向阳印象深刻。

两支驳壳枪是李向阳最得意的武器,他把驳壳枪使得出神入化,让日军胆战心惊。

抗战胜利装备(欧美人嫌弃的两件)(1)

电影《平原游击队》双枪李向阳

殊不知,驳壳枪在欧洲并不那么受欢迎,甚至被很多士兵嫌弃,戏称驳壳枪是一块“废铁”。

这是因为驳壳枪不仅造价昂贵,体型笨重,后坐力大,射击时枪口跳动过大,致使射击精度不高,所以,驳壳枪在欧洲军队不受欢迎。

但是,被欧洲军人遗弃的驳壳枪却备受中国军人的喜欢,被许多中国人视为“宝物”。

毛瑟厂总共生产过百万支驳壳枪,近一半被销往了中国,中国各派军阀的兵工厂也大批仿制驳壳枪。

驳壳枪之所以能够在中国成为“宝物”,除了它有其他手枪无法媲美的巨大火力,与当时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武器禁运有关。

总而言之,驳壳枪之所以能够在中国大行其道,中国自产武器能力低下是根本的原因。

抗战胜利装备(欧美人嫌弃的两件)(2)

老照片 抗日战争

与驳壳枪的命运类似,有一门火炮,它在欧洲声名狼藉,被德国军人视为一堆“废铁”。

可是,这款火炮一到中国就广受青睐,这就是一款被军人称为“敲门炮”的战防炮。

德军看不上“敲门炮”,是因为它对盟军的装甲坦克几乎构成不了任何伤害。

1940年,德军对法国发动闪电战,隆美尔的装甲师一路横冲直撞,过关斩将。

隆美尔之所以如此凶悍,与他强大的装甲部队和野战炮不无关系。

可是,隆美尔对于自己部队装备的反坦克炮却非常不满,甚至怨声载道。

面对法军的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隆美尔的Pak-36反坦克炮形同虚设,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在一次战斗中,德军向一辆法军坦克发射了14发炮弹,那辆坦克居然只受了轻微的“皮外伤”,根本伤不了其“筋骨”。

抗战胜利装备(欧美人嫌弃的两件)(3)

老照片 抗日战争

德军官兵由此鄙视这种火炮,因为炮弹打在坦克上会发出“咚咚咚”的敲门声,所以,德军官兵戏称其为“敲门炮”。

德军很快就淘汰了这款火炮。

1935年,中国开始大量采购德式武器,这种被德军淘汰的火炮就是其中一个大项。

到抗战开始前,中国军队装备的Pak-36火炮已经达到了300门左右。

德国军火商没有想到,Pak-36在中国成为了“宝物”,中国军队对它推崇备至,格外喜欢。

1937年的淞沪会战,日军遇上了Pak-36“敲门炮”。

日军没有想到中国军队会用上Pak-36火炮,更没有想到中国军队把这种火炮用得那么娴熟。

中国军队打出一到两发高爆弹,就能够毁了日军一个碉堡,一轮齐射,日军阵地上就不见了活物。

尽管如此,因为火炮数量有限,日军又拥有绝对的制空权和强大的火炮支持,中国炮兵部队最终招架不住,损失非常惨重。

抗战胜利装备(欧美人嫌弃的两件)(4)

老照片 抗日战争

在南京保卫战中,Pak-36火炮遇到了日军的“薄皮坦克”。

这就要吐槽一下“日本制造”了。

在网络上,许多朋友调侃日本汽车“皮薄如纸”。

不知道什么原因,日军当年的坦克也是一个“德性”,人称“薄皮坦克”。

在这款火炮打击下,日军的“薄皮坦克”不堪一击,一炮打上去,“薄皮坦克”上就会留下一个窟窿,日军数辆坦克被击毁。

遗憾的是,南京最后失陷了,国民党守军仅有的32门Pak-36战防炮全部落入了日军之手。

此时,作为日本的盟友,德国已经不再向中国出售武器,这就意味着“丢一门就少一门”。

所以,“敲门炮”在中国军队中愈加显得珍贵,成为不折不扣的“宝物”。

在台儿庄战役中,“敲门炮”达到了它的巅峰时刻。

3月23日,国军用四门Pak-36火炮伏击日军快速机动部队,日军“薄皮装甲车”再次遭遇“敲门炮”,几次进攻都被击溃,留下数十辆烧焦的装甲战车。

次日,日军坦克部队前来报复,再次被国军的Pak-36火炮打退,折损数辆“薄皮坦克”。

三天后,日军步兵在11辆坦克的掩护下,进攻台儿庄西面防线,被数门Pak-36火炮组成的交叉火力网拦住。

结果,日军6辆“薄皮坦克”被击毁,日军步兵则四散溃逃,败退下去。

台儿庄战役期间,国军总共动用了28门Pak-36火炮,击毁了日军30余辆坦克、装甲车,击毁日军数个防御工事,击毙一大批日军步兵。

抗战胜利装备(欧美人嫌弃的两件)(5)

老照片 抗日战争

可以这么说,台儿庄大捷,“敲门炮”功不可没。

“敲门炮”的短板也非常明显,除了德军诟病的毛病外,它的射程不够远的问题也非常突出。

因为这个毛病,“敲门炮”必须部署到靠近日军的一线阵地,这样,一旦作战失利,“敲门炮”就很有可能来不及撤离阵地,遗憾地落入日军之手。

所以,从上海打到南京,再打到台儿庄,几次大战下来,总共才300门的“敲门炮”就所剩无几了。

次后,“敲门炮”在武汉会战、豫中会战再度露面,几次“灿烂绽放”后,“敲门炮”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中国战场,再也不见了它的身影。

抗战胜利装备(欧美人嫌弃的两件)(6)

老照片 抗日战争

驳壳枪、Pak-36“敲门炮”,这些曾经被欧洲人视为“废铁”的武器,却在中国战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

因此有人这样说,是中国军人给了它们第二次生命。

不管怎么说,在全民族联合抗日的那场战争中,无论是Pak-36“敲门炮”,还是驳壳枪等这些不受欧洲人待见的“废铁”,都是中国人民打击日寇的利器。

我们也由此可见,当年的抗战有多么艰难,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有多么坚强。

即使只有大刀、长矛、红缨枪,也要顽强地抗争下去,直到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大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