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古诗讲解王之涣(古诗词赏析王之涣登鹳鹊楼)

登鹳雀楼古诗讲解王之涣(古诗词赏析王之涣登鹳鹊楼)(1)

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登鹳雀楼古诗讲解王之涣(古诗词赏析王之涣登鹳鹊楼)(2)

[作者简介]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唐代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后迁居绛县(今山西省新绛县)。开元初,他任冀州衡水县主簿(地位在县令之下与县尉通称簿尉),被人诬陷,弃官而去。晚年他出任文安县尉,卒于天宝元年。

王之涣为人豪放,常击剑悲歌。他的诗以描写边疆风光著称,热情洋溢,奔放雄阔,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可惜作品多已散佚,今存六首,见《全唐诗》。

登鹳雀楼古诗讲解王之涣(古诗词赏析王之涣登鹳鹊楼)(3)

[注释]

鹳鹊楼:原址在唐代河中府(今山西永济县蒲州镇)城西南角上,高三层。它的东面是中条山,西面可以俯瞰黄河,因常有似鹤的飞禽鹳(guàn)鹊栖息在上面,故有此名。今已倒塌。

“白日依山尽”白日:落日。一说是明晃晃的日光,并不是指太阳本身。(见人民出版社《唐诗鉴赏集》)。依:顺着、随着。尽:尽头,消失。山:指黄河西岸的远山。

这句诗的意思是:太阳傍着山慢慢地沉下消失。

“黄河入海流”入海:是说黄河最终流入渤海。人海流,即流人海。因鹳鹊楼距入海处尚有千里之遥,所以这里的“入海”不是实指,而是形容“流向”,主要在描写黄河滔滔东流的气势。

这句诗的意思是:黄河之水滚滚滔滔东流人海。

登鹳雀楼古诗讲解王之涣(古诗词赏析王之涣登鹳鹊楼)(4)

“欲穷千里目”欲:想,要想。穷:穷尽。千里:夸张,意思指更广阔更遥远。目:眼睛,眼力。

这句诗的意思是:要想看到更广阔更遥远的自然风景。

“更上一层楼”更:再。上:登上。

这句诗的意思是:再往高处攀登,登上一层楼。(今天还可以赋予它以新的含义:要有更多的知识,更大的成就,为人民服务得更好,就必须作更大的努力。)

登鹳雀楼古诗讲解王之涣(古诗词赏析王之涣登鹳鹊楼)(5)

[译文]

我登上鹳鹊楼远望,太阳傍着山缓缓地落下,黄河向着东海滚滚东流。要想看到一千里以外的地方,还得再登上一层楼。

[简析]

这首诗境界开阔,精神积极向上,虽然前后两句都是对句,却自然流畅,是一首广为传诵的很有名的小诗。

这首诗,描绘了北国壮丽的山河,抒写了作者开阔的胸臆。开头两句“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把作者黄昏时分登楼远望,夕阳傍着青山缓缓落逝,一泻千里的黄河之水滔滔滚滚东流人海的雄浑开阔景象,熔铸在十个字里,可谓出手不凡,气势磅礴。在对大自然雄伟壮观景致的描绘中,作者采用层层推进,借景抒情,以情喻理的方法,将全诗的思想感情凝炼深化,升华到一个更为广阔,更为深远的境界,自然而然地发出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感慨。这首诗虽然是以下联的明理之句来揭示主题的,但若没有上联对诗人凝眸远望情景的描述,全诗就没有了立意的基础。这是我国古代诗歌写景喻理常用的传统手法。

在这首诗中,作者除了注意使用明快的语言借景抒情,以情喻理,层层推进,使一首仅二十字的短诗意境开阔、气势奔放之外,还始终注意了紧扣“登鹳鹊楼”这一诗题。末句“更上一层楼”语意双关,既是写实,又是喻理,实际则是点题。倘若末句不点出“楼”,就会使人觉得诗题没有着落。而篇末点题,不仅使诗文圆满结束,而且使读者进入了不满足于眼前景物的沉思畅想之中。

登鹳雀楼古诗讲解王之涣(古诗词赏析王之涣登鹳鹊楼)(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