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

康乾盛世算不算盛世?这是现如今不少史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认为,康乾时期,清朝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国土面积增长,处处体现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强大。可事实上,这只能算治世,绝对算不上盛世。

每一个朝代的君王都有他们应有的历史责任。在这一点上,康熙、乾隆做的好,也做的不好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1)

好的地方在于他们对国家的管理的确值得肯定,不好的地方则是他们始终没能跳脱出传统的国家发展思维和发展观念

这倒也怪不得他们自己,毕竟清朝的确没有危机感,这让整个国家的发展目光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然而了解整个世界的变化以后,依旧不愿意接受现实,这就是清朝乾隆皇帝的不对了。

公元1792年,当英国皇家战舰携一众使臣来到清朝觐见乾隆皇帝之时,如果他真正明白国家发展的需求,那就绝不应该坚持自称为天朝上国并闭关锁国。

而由他写给英国国王的信件之中,全文虽长达976字,却处处彰显愚昧,也无怪后人认为康乾盛世有名无实。老是沉溺于自我满足式的繁荣,这样的国家必然充满危机。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2)

英国人的诚意

事情还要从英国使臣拜访中国开始说起,乾隆皇帝八十大寿之时,远在大洋彼岸的英国也逐渐兴起

和经济、政治、文化发展都达到世界顶点的清朝相比,英国虽然没有体现出同样的“成熟”,但他们的科技和军事却蒸蒸日上

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英国顺利成为彼时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其发展潜力远超清朝。

只是英国暂时还没有能够远渡重洋,进攻清朝的能力,并且他们也不了解清朝的整体实力究竟有多强悍。于是借拜访之名,希望能够接近这个远在东方的神秘大国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3)

除此以外,如果能够在中国开通更加广阔的海外市场,那更是值得高兴的一件事情。毕竟彼时欧洲地区,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追求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

这不仅是他们对清朝精美物件的喜爱,同时也是他们对历史文化厚重感的一种崇拜。毕竟和清朝相比,欧洲各国的历史发展,并没有一个完整且大一统的国家。

于是如此契机之下,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两广总督提交预约函,希望能够安排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勋爵为乾隆皇帝祝寿,增进两国之间的感情。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4)

为了此次祝寿成功,英国人做了万全准备,其一是使团人员足有700多人,体现出英国对清朝的重视。

其二则是相关礼品中,即体现出英国科技的先进,同时也体现出英国军事实力的强大。尽管就第二点来说,我们有理由怀疑英国这是在炫耀自己的“肌肉”,但别人的态度至少是好的。

换句话来说,一个真正目光长远的君王,在看到其他国家如此强悍的发展以后,为什么没有想着学习对方,反而坚持认为自己的发展才是最好的?

远的不谈,就以距离清朝最近的明成祖朱棣而言,当他看到英国的军事实力已经如此强悍的时候,他一定会想办法学习或者超越对方,这是皇帝性格原因,同时也证明皇帝的眼光长短差距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5)

可乾隆做了什么?他始终坚持认为清朝是“天朝上国”,在完全不了解对方国家位置、国内发展状态的情况下,单方面认为对方是向清朝朝贡

以清朝彼时的发展来看,这样的情况的确不少见,但一个合格的君王,不应该对自己的“藩属国”有所了解才对。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乾隆真是连皮毛也不愿意学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6)

乾隆的骄傲

不仅如此,在之后面对英国使臣以及回信英国国王的过程之中,乾隆恨不得将愚昧两个字写下来交给对方,让一个野心勃勃且逐渐强大的国家更加具体的了解清朝外强中干的事实

首先是在面对英国使臣通商请求的时候,乾隆皇帝拒绝英国使臣提出的所有请求,并大言不惭地表示清朝上国,应有尽有,何需番邦外夷彰显特殊

这里不得不提一句,当时马戛尔尼送给清朝的礼物中,就已经有英国最新式战列舰“君王号”的模型

这艘战舰装备110门火炮,清朝到底有没有,乾隆自己心里没数?可他偏执地认为这是英国想象中的战舰,实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就这样,绝佳的学习机会被骄傲的乾隆皇帝果断放弃,让清朝错失最好的学习机会。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7)

更重要的是,不学就不学,狐假虎威的道理总该明白。

英国对清朝有所顾忌,那是因为不了解清朝内部发展究竟是什么样的,结果乾隆皇帝非要让马戛尔尼从清朝内部乘船出海,沿途了解清朝的实际情况

如果清朝真正强悍还好,结果军队腐朽,社会经济体系落后等一系列毛病全都落入马戛尔尼眼中,这也为后来英国勇敢入侵埋下伏笔。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8)

其次则是在给予英国国王的回信之中,乾隆皇帝也如一只骄傲的公鸡。

原本英国来拜访中国,就一直是以平等的态度来朝拜。马戛尔尼对乾隆皇帝的妥协,也根本不是害怕清朝,而是担心自己完不成任务。

在这样的情况下,乾隆依旧以上国的口吻对英国国王表示:“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甚为嘉许。”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9)

后来发生的故事暂且不谈,就当时英国不卑不亢的礼节来面对清朝的时候,清朝不应该彰显自己的大度才对

别人都已经展示出强悍的武力,并且目标也只是和清朝相互通商,史学家们实在想不通,乾隆皇帝究竟从哪里看出来,英国远渡重洋是希望学习清朝的文化,并且向清朝俯首称臣

已经驳斥了对方以后,乾隆皇帝还不过瘾,再一次在回信中对英国国王提出:“岂能因尔国王一人之请,以至更张天朝百余年法度。”

听听,这说的什么话。有朋自远方来,我当他为下属;有朋回远方去,我再指教两句。面对如此骄傲且自大的皇帝,换谁能做到心平气和?就这样,英国逐渐强大的同时,清朝还沉溺于强大的梦境之中。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10)

清朝发展的选择

从那以后,英国以及整个欧洲对中国的观点和态度彻底改变

以往人们认为清朝经济发展世界第一,国家一定足够强悍,结果却是这个样子。

这倒不是英国国王真的因为乾隆皇帝的回信而生气,反倒是如此愚昧的国家,已经注定了发展将会落后于欧洲。清朝的所有财富,也纯粹就是在等待其他国家的掠夺

终于,当时间来到1840年,为了改变清朝与英国的贸易优势,英国人用坚船利炮彻底打开清朝的国门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11)

从那以后,清朝终于不再沉溺于天朝上国的美好幻想之中,而世界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也都企图从中国境内分一杯羹。彼时的清朝有多悲哀?但凡只要是洋人面孔,几乎都能让清朝官员不敢仗义执言。

事已至此,后续的发展大家也都了解,清朝想要改变,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

那么我们不妨思考一下,乾隆皇帝闭关锁国,以及用极其骄傲的态度去回应英国国王,根本原因是什么?而乾隆皇帝本身,又是否是清朝衰弱的罪魁祸首?

想要知道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就不得不从大环境下的被动以及皇帝可以做出的主动进行分析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12)

其一,大环境下的被动,除去前文中提到藩属国给清朝皇帝们带来的传统印象之外,还有就是封建社会之中,皇权的重要性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闭关锁国,一方面是他对外来文化的轻视以及不认可,另外一方面就是他担心外来文化会影响皇权对国家的掌控力。别说乾隆皇帝,后来的清朝皇帝们一直坚持这一点,也是将皇权放在了首位。

其二则是乾隆皇帝可以做出的主动,原本他有机会改变这一切,可彼时的他,早已没有年轻时候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因此乾隆的主观意识上,就从来没有将英国放在眼里。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13)

而为了彰显上国的威严(愚蠢),乾隆果断拒绝英国的一切请求,将好不容易的主动机会浪费以后,也就注定清朝会走向衰弱。

因此,乾隆皇帝的确算是清朝衰弱的罪魁祸首,但同时也只是其中之一

一个朝代的衰弱,并不只是因为某一个皇帝没有做好,而是各种各样的问题积累在一起之后,才终于导致国家逐渐灭亡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东汉亡于汉献帝刘协,可东汉的灭亡,真的能够全都怪到汉献帝刘协头上?这实在算不上公平。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14)

总结

时至今日,乾隆皇帝曾经写给英国国王的回信,依旧放置于英国大英博物馆之中

每当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这封信件以后,人们都会为前人的选择感到遗憾

乾隆写给英国女王一封信(乾隆写给英国国王的信)(15)

尽管后人不确定乾隆皇帝同意互通商贸以后,后续的发展又会变成什么样,但只要虚心学习先进文化和先进军事,相信以清朝的底蕴,也不至于落得个任人宰割的下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