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

日本的一位作家伊坂幸太郎曾说过:一想到为人父母竟然不需要通过考试,就觉得真的是太可怕了。

虽然这篇文章并不是指责父母,但希望能够给予一些恰好面对这些问题的父母一些启发,在教育的问题上有一个新思路。

青春期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也是最让人头疼的一个时期,在这个时期里面,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会继续下降。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1)

都说青春期又是叛逆期,这个时候的孩子和父母就像是火星撞地球,两个人都有各自的脾气,经常闹得不愉快。

父母觉得这个时期的孩子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明明从前那么乖巧可爱又听话的孩子,简直就是自己的贴心棉袄。

但为什么到了青春期之后,孩子就像是变了个人一样,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和父母争吵,叛逆的不像话,父母甚至会忍不住的像,现在面前这个人,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2)

当父母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又经历了一朝分娩的痛苦才生下了孩子,对于孩子,父母几乎是无条件的付出。

随着孩子一点点长大,开始学会叫爸爸妈妈,无论什么时候都要粘着父母,虽然身体上很累,但父母的内心里也一定是开心的。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3)

但当孩子上学,每天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变得越来越少,父母也开始忙着工作,和孩子之间的沟通开始减少。

但是,作为父母孩子不能不管孩子的,偶尔会过问孩子的成绩,在她们做一些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会及时制止。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4)

但是,很多父母觉得,之间已经很忙了,还要兼顾孩子的学习等问题,已经很累了,但是孩子有时候却不是一个好的样子,总是惹之间生气。

尤其是到了青春期的时候,孩子的性格越来越明显,脾气也越来越大,家长很容易和孩子发生冲突,甚至有的还会动手。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5)

在前一段时间,有新闻报道了这样一组数据,在3000多名中学生里面进行调查,其中有56.28%的学生表示极其反感父母,或者是痛恨父母,有19.22%的孩子对父母态度太冷,13.13%的孩子反感父母,6.62%的孩子会对父母产生恐惧。

仅仅有4.75%的孩子喜欢自己的父母。

当这组数据发出来的时候,很多家长都觉得不可置信,为什么自己辛辛苦苦养大的孩子,会反感自己?甚至是痛恨自己?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6)

想一想小时候,那个时候的她们多粘着自己啊!离开一步就会舍不得,走到哪里都要牵着自己的手,为啥现在就像是仇人一样呢?

其实,这是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或短或长,但如果家长能够好好利用的话,这个时期反而是一个很好的时期。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7)

一般来说,外界都将这个时期叫做“14岁现象”,是指孩子在14岁的时候,进入了一个典型的叛逆期阶段。

而所谓的叛逆期,是孩子们的心思变得敏感,遇到事情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一点小事情也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波动,当然,这样的情况也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

而这个时候,父母和孩子的关系进入僵硬阶段,不愿意和父母亲近,做事情冲动,不听劝等等。

这些都是拥有“14岁现象”的孩子最显著的特征,但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8)

如果家长想让孩子改变对自己反感的态度,那家长最好做好这几点。

首先就是在这个时候给孩子设置底线,青春期的孩子就像是一只小狮子,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让它炸毛,变得不安和焦躁。

所以家长要在这之前就给孩子设置好底线,你可以做什么,绝对不可以做什么,比如不可以打架斗殴,不可以违法乱纪,只要不触犯到法律,我都可以原谅你等等。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9)

有了这些,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信任和理解,才会甘愿越是自己的行为,不会变的莽撞,也不会做事不顾后果。

其次就是家长也要懂得反思自己,很多时候,家长自己也有一些问题,但家长却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问题,一味的指责孩子。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那孩子又何尝不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呢?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10)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如果家长连自己说的话都做不到,都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那在孩子心中又有什么威信呢?

最后就是要陪伴孩子,很多家长总觉得自己太忙了,没有那么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但孩子的成长都能缺席的话,家长在孩子的心中还重要吗?

哪怕不能够24小时都配着孩子,家长最好也规划一个时间,去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温暖,这才会让孩子有一个稳定的心态。

儿童听话背后的心理(为什么听话乖巧的孩子)(11)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你家的孩子有过“14岁现象”吗?你是怎么解决的呢?欢迎留言讨论!

有关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扰,都能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助到大家,让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