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简介100字(玄武湖的别名)

南京出版社推出《南京稀见文献丛刊》新品——摄影、散文集《南京》(印芝虹译,二0一五年七月版),德文原版由Verlag von Max Noessler & Co.于一九四五年在上海出版收录德国摄影家赫达•哈默尔所摄南京风景、文物、人物照片两百余帧,德国驻中国汪伪政权的外交官、学者阿尔弗雷德•霍夫曼配文哈默尔后来回忆:“由于当时很难获得优质的印刷材料,因此尽管其他方面制作精良,这本书还是因其低劣的纸质逊色不少雪上加霜的是,这本书刚好在日本投降前不久问世,在接管时期的混乱之中,许多拷贝(按:指德文版《南京》的复本,并非摄影底片)不翼而飞,它们可能都已经回收成为纸浆了”据中译本编者介绍,摄影家在中国十三年间所拍摄的一万多张底片、六千多帧照片等已赠存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了之前,曾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用这些原始资料,先后印行过两册影集,“其中包括六十多幅一九四四年的南京影像”现在所出《南京》中译本,图像可能复制于纸质低劣的上海旧版,推想不如上述牛津版影集清晰,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南京玄武湖简介100字?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南京玄武湖简介100字(玄武湖的别名)

南京玄武湖简介100字

南京出版社推出《南京稀见文献丛刊》新品——摄影、散文集《南京》(印芝虹译,二0一五年七月版),德文原版由Verlag von Max Noessler & Co.于一九四五年在上海出版。收录德国摄影家赫达•哈默尔所摄南京风景、文物、人物照片两百余帧,德国驻中国汪伪政权的外交官、学者阿尔弗雷德•霍夫曼配文。哈默尔后来回忆:“由于当时很难获得优质的印刷材料,因此尽管其他方面制作精良,这本书还是因其低劣的纸质逊色不少。雪上加霜的是,这本书刚好在日本投降前不久问世,在接管时期的混乱之中,许多拷贝(按:指德文版《南京》的复本,并非摄影底片)不翼而飞,它们可能都已经回收成为纸浆了。”据中译本编者介绍,摄影家在中国十三年间所拍摄的一万多张底片、六千多帧照片等已赠存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了。之前,曾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用这些原始资料,先后印行过两册影集,“其中包括六十多幅一九四四年的南京影像”。现在所出《南京》中译本,图像可能复制于纸质低劣的上海旧版,推想不如上述牛津版影集清晰。

《南京》中的照片,风格上趋近自然主义和唯美倾向,看不到多少战火浩劫的留痕。霍夫曼的文章,尽管也惋惜“国民政府令人十分看好的建设工作,很大一部分沦为战乱的牺牲品”,“今天的城市面貌到处都还带有未愈的战争伤痕”, 但他“对艺术的兴趣胜过对政治的兴趣”(赫达•哈默尔语),也就与照片风格适配了。他的观察,别具只眼,敏锐捕捉到“人们可能会在同一条街上找到破旧的茅草棚、简单的中式瓦房和最现代化的、欧洲风格的多层楼房,它们直接相邻而立”——近乎“关键的一瞬”。书中有几帧玄武湖的风景照,没有迷蒙的烟柳,有的只是象当年一位作家形容的那样,“莲丛已尽,芦荻萧萧,莽苍荒寒”(钟敬文《湖上散记》)。霍夫曼专门写了一章,细致地介绍玄武湖的简史、四季风光与生态,特别提到“夏季湖中荷花繁茂,‘荷湖’由此得名,但只有欧洲人使用这个名称”。

关于玄武湖的得名,夏仁虎《秦淮志》云:“后湖,古桑泊也,亦曰北湖。宋元嘉中,黑龙见,因名玄武。宋孝武阅水军于此,因号昆明(池),俗曰饮马塘。”王焕镳主纂《首都志》引《南史• 昭明传》,记“梁昭明太子建果园于后湖,植莲子湖中,更立亭馆与朝士大夫名素著者,游咏其间”。又记,清同治十一年四月,“湖神庙工竣,共造房屋方亭披厦三十三间”,中有“赏荷厅”云。民国文人记游玄武湖,多有着墨于莲荷者,如“莲叶莲花天际开,莫愁只合作舆台”(柳亚子《初至玄武湖有作》),如“后湖荷叶招人欲往”(胡适《日记》),如“湖中有了菱儿菜与荷花,使我们趣味横生”(鲁彦《我们的太平洋》),如“满湖都是荷花,不仅开时似‘水殿风来暗香满’,而且一直到深秋,还‘留得残荷听雨声’”(陈千帆《玄武湖忆旧》)……。倪贻德在小说中,描写玄武湖的寒秋,“几片残荷,一堤疏柳,默默的在那里表现出一种颓废的诗美,除开数丛白头的芦花随风飘摇之外,这荒广的湖面上,更没有半点儿动静,大约自从秋风吹过江南以来,她的青春时代的荣华,也都随着四周的草木,一样的消衰下去了。”(《玄武湖之秋》)

霍夫曼笔下“荷湖”的别名,其来有自,惜乎后来没有叫开,亦且被国人遗忘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