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

今天要说的是江苏南通的如皋古城。热播电视剧《欢乐颂》的“五美”之一的妩媚的樊胜美,她的家乡就是南通,印象很深。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1)

大家还记得樊胜美被母亲无情压榨的桥段吧,恨的人牙根只痒痒。其实,南通最令人震撼的是它的教育,这里可是出“学霸”的地方,“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这得有多霸气!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2)

当悠扬的钟声从千年古刹定慧寺中传出,古城里深深浅浅的巷弄开始热闹起来。位于长江三角洲北翼的如皋,与苏州隔江相望。据《左传》记载,春秋时,贾大夫南屏公携族人来到这片水土丰茂的地方定居,他们为这片水边高地起名“皋”,如皋的名字由此而来。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3)

伴随着潮起潮落,一代代如皋人走过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他们守着河、临着水,日子过得清雅而从容。古城中香烟缭绕的千年古刹,精巧雅致的江南园林,高低错落的民间宅院,记录着古城漫长的历史。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4)

汉朝时,如皋属吴王刘濞的封地。当地盐业发达,为了方便运盐,刘濞开凿了一条运盐河。把如皋和扬州连通起来,使得这一带成了当时海盐的集运地而发展起来。明嘉靖年间,如皋建起了城池,后来由于受到倭寇侵扰,又筑起了四千多米长的圆形城墙,建起了四座城门,并开凿了一条外城河,由此形成了内方外圆,形似铜钱的古城格局。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5)

如今,古城中依然保留着一段古城墙,成为当年辉煌的见证。老街老巷、一座座古宅古庙,既是如皋人对传统生活和文化的坚守,也承载着古城千年的历史记忆。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6)

每天,如皋的孩子们都会在大成殿前晨读。这里是古城文庙的旧址,也是如皋人的文化根脉所在。人们常说,中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南通,而如皋正是南通教育最强的县市。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7)

自古以来,如皋人对教育就十分重视。唐朝末年,中原战乱,大量人口迁居到此。南唐保大十年如皋兴建起一座学宫,由此开启了崇文重教的风气。读书识礼之风的盛行,让当地走出了许多有识之士。北宋教育大家胡瑗就是如皋人引以为傲的先贤。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8)

在古代,通过科举考试入朝为官,是读书人的至高追求。胸怀鸿鹄之志的胡瑗也曾希望通过科举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然而有一年,如皋江潮暴涨,地方盐官为保官位欺上瞒报,导致数千人伤亡。这让胡瑗深恶痛绝,在他看来,读书的目的是求得学问,功名次之。做官的根本是道德至上,为民造福。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9)

于是,他不再追求科考入仕,而是在家乡做了一名私塾先生,立志为百姓、为天下教书育人,改善民风。胡瑗先生看到了科举制度的这样一个弊端,所以用他的教育理念,他认为到社会去、到最基层去,为社会培养更多的能够应对社会各种问题的人才,这个对国家更有帮助。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10)

中国有句老话,行善积德三件事,修桥、铺路、办学堂。在胡瑗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他要求学生既要通晓儒家经典,也要懂得治民、讲武、堰水等科目。学以致用,才能对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11)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在从教的三十多年里,胡瑗一直以身作则,教导学生容貌举止要时刻保持端庄,才能身怀正气,做出对百姓有利之事。他提出“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的理念,影响了无数学子,也为当时的社会培养了大批有用之才。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12)

在胡瑗的影响下,宋元期间,如皋建起了许多书院、社学。街头巷尾,琅琅读书声不绝于耳,为当地带来文化的繁荣。因祖籍陕西安定堡,胡瑗被人们尊称为“安定先生”。古城里的安定小学、安定广场、安定街的名字,都因他而来。

90年代如皋车马湖(江苏如皋古城形似古钱)(13)

绵绵文脉,就这样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直到今天,如皋的教育依然十分突出。2019年,如皋以高考本科一批上线率68%,位居江苏各县市的第一,成为“国家教育现代化监测样本县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