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饼民间故事(关于烧饼的故事)

我的家乡在豫北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我在家里排行老五,上面四个姐姐。父亲是一名教师,母亲不知疲倦的忙着小生意,可以说是摆摊界的前辈了。小时候父亲工资很低,所以就靠着做点小生意养家。平常家里生活也很节俭,加上我们那边民风淳朴,不讲究吃穿享受,各家都想着省点钱供孩子读书,然后条件好了在盖新房。

我家是1994年左右盖的新平房,那时候新盖房的邻居们都没钱垒院墙。所以串门都很方便[憨笑]吃饭的的话,家家户户早上晚上面汤,中午面条。大米饭 每家都舍不得拿小麦换,偶尔家户会吃一顿大米饭,大米费菜,没有面条省材料。

那时候就是蒸馒头,一大锅吃一星期。父母每天忙的不亦乐乎,所以我家吃饭就更不讲究。我从小也是业务缠身,放学就看小卖店,看外甥女,冬天还得和父亲去赶集。

有时候实在不想吃家里的饭了,就自己炒个土豆丝,然后生柴火烙烙馍,拿烙馍卷土豆丝吃。虽然吃着不错,但是实在太费事,自己也没做过几次。

当时因为伙食差,所以家家户户都变着花样做面食,各种器具齐全。火烧炉、烙馍盖、油馍鏊子、小鏊馍炉子、凉皮锣、最常用的就是蒸馍锅了。其中最奢华的就是油馍了,一个月也吃不上几次。

家里做火烧,和现在的烧饼有点不一样,首先就是水分更少。那时候可没有夹煎鸡蛋,那时候鸡蛋可是营养品,孕妇坐月子,大家送礼就送这个。好多家户那时候都做黄酱,弄开抹点黄酱,直接就吃了,要不然就撒点辣椒面。那时候家户都是辣椒面,饭店才做辣椒油。我们那边种花生,但是家家户户都舍不得吃花生油,都是炸成油卖了。一般都吃棉籽油,那时候我们那也种棉花。

后来上初中,大马路十字路口有家卖烧饼夹豆腐串的,五毛钱一个烧饼夹俩串,烧饼抹点芝麻酱,抹点黄豆酱,然后从卤肉的汤里夹俩豆腐串放里面。那时候一班同学,也很少有人买。

后来到了2006年,终于同学们才有几块零花钱,能买烧饼豆腐串吃了,还能加个鸡蛋了,不过那时候家家户户就很少再做火烧了。

到了2007年在县里面上中专,同学们就实现了烧饼自由,承包餐厅的一家人,不卖馒头,只买烧饼;一块钱四个。吃饭依然早晚2毛汤加5毛菜倆烧饼,学校800多人都这样吃。我当然与众不同了饭菜加倍,5毛满满一饭缸汤,一块钱菜,再来四个烧饼。上午五节课,中间大课间再来个烧饼夹煎鸡蛋鸡蛋夹俩串 辣条2块钱,别人来一个,我得来俩。中午大家都是2块钱2片烩面 俩烧饼,我得弄四片烩面 四个烧饼。晚上继续早上的翻菜,晚上下课还得再弄个烧饼垫垫[微笑]所以一天12个烧饼垫底。那时候正式网吧风生水起的时代,我们班是计算机班,基本上都是网瘾少年,家里对他们网瘾无计可施,于是我们就汇集在一起[呲牙]一星期五天寄宿,一般女孩生活费30左右、男孩都是50、60,我父亲对我特别爱护一星期80块钱。在我们班寄宿学生里是拔了头筹的。

那时候我们宿舍周日到学校,宿舍8个人一人先花20块钱买一箱方便面,这个星期就只吃这个,剩下的钱全部去网吧打夜市。那时候夜市5块钱,早市3块,夜市 早市7块钱。宿舍的人基本都要连着打四五个夜市。我那时时候确实个奇葩存在,我只允许自己每星期在周日下午去网吧玩一个小时,花费2块钱。剩下的钱除了5块钱车费,我一星期要全吃完的。过了一年,我给同学说我要打夜市,大家觉得破天荒了,同学们奔走相告。因为那时候班里女生晚上都翻墙打夜市,我却每天绞尽脑汁学习五笔打字。暑假我还问父亲要了600块钱,在学校对面报了电脑培训班。

那时候坐车每次路过沁河大堤,公交车都会停下来,那里有俩卖烧饼摊,许多乘客会买个烧饼夹豆腐串。我记得做这个最好吃的,是2008年我们学校这条街(武陟朝阳二街,金运网吧斜对面)西边有对小两口新开一家店,其实就是个遮阳伞带个烧饼炉。老板做烧饼相当讲究,首先个大,形状规则类似于老家以前的火烧,大火炙烤烧饼正面都凸起来像个圆盖,完全弹起来,用刀片划一下就自己开口了。出炉前抹点红色的糖色,再撒点芝麻,里面再夹东西。我也是周五放假,或者周日返校,才会去买一次。夹完东西,再淋一点肉汤,一嘴咬下去甜甜、酥酥的。虽然淋了肉汤,但是烧饼并不会变得软榻。不过外面烧饼都是五毛一个,他的烧饼一块一个。

辍学后,偶尔去县城,我还会特意去找那家店,可惜人家不干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吃过这种烧饼了。

2011年来郑州,城中村都流行烧饼夹菜,很少有豆腐串夹、然后就是肉夹馍。那时候经常吃烧饼加菜,肉夹馍舍不得经常吃。当时2013年文化路大铺还没有拆迁,村口大街有一家肉夹馍做的很好,烧饼烧的很棒,千层烧饼,价格也实惠。那时自己已经开店,收入稍微多了点,每次去都会和朋友买四五个。

这几年卖烧饼的越来越少,我都跑丸子汤去买烧饼[憨笑]后来中原路开了一家烧饼店,我经常去。后来住改商上年把人家店封了,我就不好找地方买了。能买到的做的也不咋地,疫情期间我跑三全路买了一次还可以,我一般买烧饼,起步都是1 0个。

今天为什么自己做烧饼,其实就是在菜市场买的烧饼死难吃,我买了四个,吃了俩实在吃不下午了。前两天我就在心中酝酿——现在烧饼越来越难买到,不行我就自己和面自己做算了,今天终于给我“逼上梁山”了!

超市15一斤的五花肉,加上我做的烧饼,吃起来确实不错。

烧饼民间故事(关于烧饼的故事)(1)

烧饼民间故事(关于烧饼的故事)(2)

烧饼民间故事(关于烧饼的故事)(3)

烧饼民间故事(关于烧饼的故事)(4)

烧饼民间故事(关于烧饼的故事)(5)

烧饼民间故事(关于烧饼的故事)(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