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1)

李存勖

后唐庄宗李存勖奉父遗命,东征西战,平定天下,然而在成立政权,当上皇帝后,仅仅3年时间他就身死国败。《伶人传序》中写道:"志勇多困于所溺",旨在说他多分沉溺于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让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经历。

从一个毛头小子到一代帝王

李存勖自幼便长于军旅之中,善于骑射,胆识过人。而且还精擅音律,可谓是文武双全。公元895年,河东节度使李克用奉命讨伐反叛军王行瑜。当时年仅11岁的李存勖也随父姓军,并受到了唐昭宗的嘉奖。

公元908年,李克用得了重病,在死前给了庄宗三支箭,让李存勖消灭政敌,完成自己的抱负。这时他的内心目标十分明确,就是完成父亲的意愿。于是他便开始整顿军纪,一路披荆斩棘,征战沙场15年,最终消灭了劲敌,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2)

李存勖

然而让人遗憾的是,之后的李存勖却逐渐走向了自我灭亡的道路上。公元262年,李存勖在去剿灭兵变首领李嗣源的时候,不幸被流矢射中,死在了绛霄殿,时年四十三岁。

身份难以转变——根本原因

司马光在评价唐庄宗时说他:"灭梁后,骄于骤胜,逸于居安,忘栉木之艰难,徇色禽之慌乐。"他把唐庄宗灭国原因,说成他在灭梁前后行为上的改变。但我认为并不是这样。在短时间内,一个人的性情是不会大变的。李存勖虽然登上了帝位,但依然是一个军事统领,而一个军事统领和政治帝王是有根本区别的。他没法真正适应帝王身份是他走向灭绝的根本原因。

作为封建王朝的帝王,在地方割据的时代是需要具备两种能力的。一是骁勇善战的能力,其二是深谋远虑的能力,但李存勖只有前者。所以当他夺取政权,登上帝位后,他仍然以一个军事统领的身份思考问题。他的行事作风,处事方法都并没改变。这点可以从他支持孔谦敛财中看出。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3)

李存勖影视形象

灭梁前,庄宗军队的粮草由张承业来负责供应。在战争中收集粮草,往往会将负担最终落在百姓身上,更何况战争打了20多年,由此可以想象但是农民的生活一定很困苦。但在李存勖灭梁后不仅没有改变传统做法,继续设租庸使一官,反而把盐铁、度支、户部都委租庸管辖,相当于把整个国家经济生活都纳入了战争体系当中。这就让百姓更加苦不堪言,而且对这位君主也极为失望。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4)

李存勖影视形象

再比如灭蜀一事之中,也能看出李存勖站的角度并不对。

当时军阀割据已有20多年,此时的蜀主王衍昏庸无道。实际上从军事角度而言,北方统一后在一鼓作气攻下蜀地也不是不行。但就政治上考虑而言,实在不是明智的选择。当时后唐内部并不稳定,在灭蜀前两个月之前全国大面积发水,洪水泛滥,百姓流离失所。但是粮食十分短缺,生活极其艰难,士兵们都吃不饱,大家都在逃亡。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5)

李存勖影视形象

而后又发生了蝗灾和地震,在这种情况下下令西征。实属火上浇油的行为。即使在战争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胜利,但是打击了国内的政治。李存勖的悲剧在于,过去与今天的角色明显差异,导致无法转变过来。在幼年就没有被当作帝王培养的他,本来就不具备处理政务的能力。

更何况在继位后,李存勖也一直在忙于战争,他几乎都是在前线上度过的,身边更是缺乏能够教导他为帝王的人。思想决定行为,当李存勖以一个军事统领的身份去做决策的时候,就注定他的帝王之路不会久远。他在处理政务是犯了很多错误,这些一步步的累计,政权内部渐渐被腐蚀完全,最后就轰然崩塌。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6)

李存勖影视形象

思想决定行为——用人不当 官场贿赂 朝廷腐败

我认为李存勖的失败除了角色转变问题,还要归咎于用人不当,以及朝廷内部腐败不堪,贿赂问题上。

我们知道,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必须要有规矩,而制定规矩后者需要官吏去治理。所以用人政策的正确与否,将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和平安定。唐太宗曾说:"吾为官择人,惟才是与",他已经尽可能摆脱门第来任用人才,所以才能出现"贞观之治"。而身为后唐主李存勖并没有借鉴这项科学的用人政策,反而按门第取士任官。这样的做法只能让地方宗族势力强大,此消彼长,伤害的自然是皇权。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7)

李存勖影视形象

公元923年,庄宗要求在藩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赋予官职。这样就选用了很大一批士族在朝中担任重要职位。而这批人在位时期,并没有做出什么政绩,反而相互勾结、尸位素餐、囊害百姓。当时的大臣郭崇韬,在用人上就不讲才能,只看出身。这样长期以往,那些曾和庄宗一起打天下的武将渐渐与庄宗产生了矛盾,有了异心。

此外庄宗在任用官员时,随心所欲。曾有史书记载:一次,庄宗与臣子打赌,他说,"你若能赢我,就给你一镇。"结果臣子赢后,庄宗便确实给了他一块封地。这样的用人方法和用人态度,使得朝中大臣上行下效。大家都不去思考如何治理好国家,而是去钻空子,朝廷内部的风气败坏的一干二净。至此,国家吏治衰败,局势变得混乱不堪。

此外还有一个问题,便是官场中公然行贿。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8)

李存勖影视形象

实际上,官场贿赂问题是前朝后梁灭亡的原因之一。然而身为君主的李存勖并没有一次为戒,反而放松了管制,还坦然接受官员的巨额贿赂,甚至暗许臣子收贿。

灭梁后,宋州节度使袁象表示归顺于后唐。当时他带了数十万珍宝前来觐见,将当时的权贵、宦官、伶人都贿赂个遍,皇帝也不例外。至此,在朝堂中深受恩宠。当时朝堂中,只要接受了贿赂,官员的罪过都可以赦免。

这样的情况下,衍生出很大一批蛀虫,他们搜刮民脂民膏来上缴然后获得权力,变成了一个死循环。长此以往,百姓自然受不了,这种行为动摇了后唐的统治根基,所以后来庄宗的帝位不保。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9)

李存勖影视形象

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伶人专政

最直接导致李存勖悲剧的问题,自然是他放任伶人专政。

实际上李存勖在小时候便喜欢戏曲,然而因为要征战沙场所以抑制住了自己想要玩乐的心。但称帝后,自己是最高统治者,别人也管不了他了,就放任自己的爱好,甚至开始演戏。

李存勖的宫婢有2000多人,其中大多都是能歌善舞的伶人。伶人其实就是现在的喜剧演员。为了演戏方便,他还专门设乐官千人,组织一个庞大的"乐队",名为"李天下"。

李存勖如何灭亡(骁勇善战的李存勖)(10)

李存勖影视形象

由此便可以看出李存勖有多么喜爱伶人。但如果仅是喜爱也不至于闹到悲剧的下场。可他还放任这些伶人专政。当时伶人不仅能对朝中大臣颐指气使。而且还有很多伶人在朝中、军中担任重要位置。这些人怎么能担当得起保家卫国的大任呢?最终李存勖也是悲惨的死在了这些亲信伶官的手里,实在是让人唏嘘。

唐庄宗从一个骁勇善战的大将到手握大权的帝王,并没能好好地治理国家。正所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他在3年里就轻易的葬送了自己打下来的天下,不仅是一个笑柄,更引人深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