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丧事守灵几天(邳州丧葬民俗丧后祭礼)

(作者:王如坤)圆坟 葬后第三天,孝子和亲属为新坟添土聚坟,谓之“圆坟”这天,吃过早饭,孝子和亲属穿着孝服,抬着筐,带着铁铣等工具,抬土“聚坟”所抬的土,要按照阴宅先生的指示去办,如土用坟西南方的土,就不能抬东南方的土抬土聚坟是孝子,侄辈,孙子辈的事,年长者不去,或去只是指点指点,女眷不得参加聚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邳州丧事守灵几天?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邳州丧事守灵几天(邳州丧葬民俗丧后祭礼)

邳州丧事守灵几天

(作者:王如坤)

圆坟 葬后第三天,孝子和亲属为新坟添土聚坟,谓之“圆坟”。这天,吃过早饭,孝子和亲属穿着孝服,抬着筐,带着铁铣等工具,抬土“聚坟”。所抬的土,要按照阴宅先生的指示去办,如土用坟西南方的土,就不能抬东南方的土。抬土聚坟是孝子,侄辈,孙子辈的事,年长者不去,或去只是指点指点,女眷不得参加聚坟。

圆土时,不能用铣拍,拍打泥坷垃不好,影响亡者安息。所聚的坟堆也有不同:一种是单身葬坟堆,坟堆小些且全为新土;二种是合葬坟堆,原坟堆不要全用新土覆盖,要有一些显露,坟堆自然略大些;三种是夫妻二人同时或同天亡者,可并棺同葬,坟堆要有两个“馒馒头”,中间不应堆合成一个“馒馒头”,三年后合聚一起。

“圆坟”,其意可见,新坟需要孝子孝敬,抬土聚高、聚圆,成为圆圆的坟堆,坟堆象“馒馒”样。邳南在墓前还留有小墓门,或上写上名讳。圆坟后,回家就可以吃盖斗饼饭了。

但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聚坟形式,如果是回族的坟堆,不是圆坟堆,而是基本成方形的平头坟堆。

圆坟仪式:

(一)时间及人员、祭品  圆坟在用土圆聚坟后的当日下午,亡者的儿女们、亲属们,穿着孝服聚齐,抬着纸钱筐(筐用秫秸编成,且边是散边),提着祭品——圆坟饺子,饺子包得要小,素馅,而且是一岁一个,不多包不少包。有的女儿们架着纸扎纸祃祭品,(如下葬时烧完纸祃,就不用再烧)。

(二)圆坟的仪式

出了家门向坟前走去,途中一边走一边哭着,称之为“哭道”。到了坟前用三块土坷垃当支架,其上放钱筐子,易于点燃。

祭品开光后与钱筐子放在一起(下葬时烧过,圆坟就不用了)在坟前燃烧。烧纸钱始于五代,盛行于唐,以纸寓钱为鬼事,这也是汉前厚葬明器的延续,便也体现了文明和节俭。

将饺子(一般不带去果品)。埋在坟前的边上。

燃烧纸钱和纸扎祭品时,圆坟者行叩拜礼。因悲伤,多数圆坟者以头抢地哀哭为主,其他圆坟者要施时劝阻才行。

圆坟,即围绕坟堆转三圈,并用手抓土向坟堆上添土。俗话说“绕坟三圈鬼不追”,三圈使亡魂迷失方向,礼毕。回家时,各人都要抓一点土兜回家,放在院中,谓之“添财添丁”。

圆坟时,有的还把亡者的衣物抬到坟前,与火纸同烧,谓之“送衣”。

踩林 踩林缘于旧时的守墓和护林,旧时有钱有势的人家,要在老林坟地处盖看林房,雇用贫困人家的壮年长期住在林上,一年给一定的粮食和钱物,也有给几亩地作生活费用的。岔河镇良壁村西北处有一处明万历年间姓全的林地,为扶沟县县令,林地百余亩,便雇用洪姓父子在林地看林,并种植部分土地,老百姓只知洪家父子,不知给全家看坟地的,便称之为“洪家林”至今。2002年全家后代寻找到自己的林地,并找到明万历三年的墓碑,老百姓才知是全家林。邳州市清代、民国初期的庄、马、窦、戴四家族的坟地,都有看林的,及其护林宅院。

贫苦百姓有的连安葬之地都没有,哪有钱再盖护林房,因此,安葬亡者之后,孝子为了防止狗和其他动物破坏坟墓或盗墓就施行了踩林。踩林在夜间,有几位孝子去几位,如果有一位孝子,还可以叫儿孙、侄子帮助踩林。踩林有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是给亡者作伴,亡者才从家中搬到湖里,怕孤单,孝子夜间去踩林、叨念,作为伴陪。二种说法是有人踩林,说明有后人,有子孙后代,踩林更会使人丁兴旺。三种说法是踩林是为压邪镇林,以防邪气冲入新坟墓。四种说法,踩林防止过去人破坏坟墓和个别人使坏点了。五种说法是防止狗一类的动物破坏,如果有狗嗅到亡者臭气,会扒去土层,撞开棺盖,撕吃尸体的。如发现有这种情况,谓之为“犯天狗星”,于是就把瓦罐子去底,涂上石灰成白色,立在坟头上,坟腰部周围插上用白纸糊上的白棍棍,以镇“天狗”,实则以吓唬狗不再来扒尸。

踩林一般从安葬至月内的每天夜间进行,少则也得十天左右,孝子带上孝,绕坟堆三圈,查看坟堆情况,一般一夜两次。在坟堆处歇息一下,看一看周边的情况便可回家。

烧七祭 周年内的祭奠礼规。是过去死者从去逝之日起,每七天就举行一次坟前烧纸祭奠,谓之“烧七”,“烧七”也是七天一祭祀。平常只烧一七到七七,而这七祭中,以五七最重要,其他几七不烧,也得烧“五七”;俗话云:“五七三周年,不烧不周全”。因此“五七”为大期,又叫“五期”。烧五七,亡者儿女孙男嫡女都要戴孝上坟前奠纸。奠纸时将成纸钱的笼箱子放在三个土块上支之作垫,中间用土弄平整,盖上一个碗,其上放纸钱筐箱,而后点燃并叩拜,而后把灰吹干净,打开碗,看碗下的土上是否留下什么印记,俗说“显影”;据说亡者已这是才知自己去阴间了。传讲,人亡后,其魂魄并不知道已死,只有到了五七这天,登上“仙台”后,才知自己离开人间,离开亲人,来到阴间仙台了。所以五七纸必烧,烧完五七纸,而后的纸就烧的少了,只到百日、周年再烧。俗话说:“五七尽,谁人问”就是这个道理。

五七是35天,但一个孝子可以免去一天,如有五个孝子就在30天这天早上或晚间烧,也有烧早纸的。但邳州中部、南部也有不少村庄,五七的天数不只是儿子顶去一天,闺女也可顶去一天,这也是“三里不同俗,十里改规矩”而习俗不同罢了。

为何规定“七”为忌日?谓人生有六道流转,人死此生彼亡间,有一个“中阴身”阶段,如童子形,在阴间杂求生缘,以七日为一期,若七日终,仍未寻到生缘,则可以更续七日,到第七个七日终,必生一处。(《瑜珈论》)

又一说,先秦时代,人之初生,以七日为腊,一腊而一魄成,故人生四十九日而七魄全。死以七日为忌,一忌而一魄散,故人死四十九日而七魄散,做七的意义就是祭送死者。

百日祭 旧时孝子要守孝三年,守灵百日。人遭父母之丧,百日内不娱乐、不戏闹、不访友、不穿艳服、不坐凳、不洗澡、不理发等;百日祭纸后方可从事正常活动。百日这天,死者的儿女亲属,穿戴孝服带着剪好的纸钱,上坟祭纸,谓之“烧百日”或“百日纸”。百日纸后,儿女的孝服要求不那么严格了,一般只在白鞋、白帽、白衣扣和白衣边上表现出来。说明此人着孝服。

周期祭 周期祭也称“年祭”或“周期纸”或“忌日纸”。这天,古时是死者一周年举行的小祥礼,两周年行大祥礼,第三年潭祭,行释服礼。潭祭过去如同烧五七一样重要,祭礼后才脱孝服而恢复正常人生活。邳州一般烧周年纸,不烧两潭祭纸,烧周年纸后便可脱去孝服了。对死者来说,不再享受特殊的祭祀了,和其他祖先一样,逢年节才享受子孙们的祭祀和纸钱。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