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世故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京榜剧评电视剧好好说话

“任何一个人,只要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都可以通过培训成为人民调解员,随时随地解决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纠纷。”陈晓饰演的电视主持人杨光表示,民生调解节目《好好说话》第二季内容,就是“跟踪和记录这些基层调解员的日常”。

直到最后一集,电视剧《好好说话》才画龙点睛,点出该剧真正的主角,其实是“人民调解员”。全剧既可以看杨光如何从一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变成一名“人民调解员”的成长历程,也可以把主持人杨光作为一个群体的抽象化代表,聚焦“人民调解员”的工作与价值。

虽然为了更加符合影视剧的创作规律,电视剧《好好说话》用电视节目的形态为“人民调解员”这一职业进行了一些包装。但基于“沟通”这一价值,在处理社会热点议题与解决社会矛盾的过程中,整部剧不失“温柔敦厚”之旨,称得上是都市生活剧里的一股清流。

人情世故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京榜剧评电视剧好好说话(1)

01 “好好说话”的三个维度

“好好说话”是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语,简单四个字却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把一时不可调和的矛盾降解为“好好说话”这样量级的摩擦与矫正,既体现了一种民间化解纠纷的沟通技巧,也展现了中文的博大精深。

电视剧《好好说话》讲述了普通人在面对现实的鸡毛蒜皮、误解纠纷时,如何一步步敞开心扉,用“沟通”解决问题,最终互相谅解与治愈的故事。虽然逃不出家长里短的框架,但在表现“沟通”这一主题的时候,该剧的故事结构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具有很强的层次感。

所谓“好好说话”,说到底是不断调解人与自我、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这三层维度,放到《好好说话》这部剧中,分别主要体现在:三组青年男女身上存在的“沟通”难题、《好好说话》节目中调停的案例,以及与前沟村开发相关的社会“沟通”议题。

人情世故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京榜剧评电视剧好好说话(2)

先谈微观层次。杨光(陈晓 饰)与廖望(王晓晨 饰)、李恒基(王耀庆 饰)与牛志玲(曾黎 饰)、苏菁菁(朱近桐 饰)与罗修(赖艺 饰),这是《好好说话》中的三组感情线。有意思的是,他们都在各自的感情修复与双向奔赴中,完成了自我治愈,与自我和解。

罗修是一个恃才傲物的摄影师,高傲而敏感的性格让他总是很难与周围人相处,直到实习助理苏菁菁出现。她谦卑而真诚的付出打动了缺少人情味的罗修,让他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沟通问题。从悬浮于空到脚踏实地,罗修一点点做出改变,也接受了苏菁菁的爱意。

李恒基与牛志玲在事业与婚姻上一直是势均力敌的伴侣,直到因为“生育疑云”而打破平衡。牛志玲因无法接受一个“不完美”的自己而在婚前对丈夫撒谎,叱咤商界的李恒基更无法容忍被最亲近的人欺骗,曾经的亲密爱人渐生罅隙,直到离婚。两人在剧中走了一段类似真人秀《再见爱人》的戏码,最终为爱和解。

杨光与廖望在剧中完成了双向奔赴,但两人都存在原生家庭难题。孤僻的杨光一直活在儿时被母亲遗弃的阴影中,难以与自我和解;乐观的廖望一直被父母美满的婚姻滋养,直到有一天粉红色的堡垒倒塌。两人在《好好说话》节目中,凭借“情”与“法”组合成搭档,在为老百姓排忧解难的过程中也达成了互相治愈。

人情世故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京榜剧评电视剧好好说话(3)

再看中观层次。杨光在《好好说话》节目中,先后参与调解了“90后夫妻离婚案”“婆媳争抚恤金案”“黄昏三角恋案”“母子关系调解案”“装修乌龙案”“老青邻里纠纷案”“前沟村车祸索赔案”等纠纷案件,每个案子都折射了一定的社会热点话题。

《好好说话》中的每个案子,都具备一定的综合特质,最大限度展现了老百姓人际纠纷的复杂性。比如,“黄昏三角恋案”除了关注老年人的婚恋问题,还呈现了中国式父子的沟通困境;“母子关系调解案”表明涉及亲子关系,但根源在于夫妻关系的不平衡;“装修乌龙案”则一分为三:企业劳资纠纷、网络暴力和家庭教育问题。

除了复杂性之外,节目所挑选的案子还具有互文性。在参与调解这些纠纷的过程中,主持人杨光与律师廖望也在反思自身所处的沟通窘境。

人情世故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京榜剧评电视剧好好说话(4)

最后看宏观层面。从开篇开始,《好好说话》就在铺垫一个更高维度的“沟通”困境:社会各成员能否超越私域的利益之争,而在公域的共同利益上达成共识?“前沟村拆迁案”正是对这一议题的展现。在城市化进程中,拆迁一直是一个棘手的社会沟通问题,处理不当甚至会引发群体性事件。

电视剧《好好说话》中设计的三个维度“沟通”最后汇合在一起,并给出一个相当圆满而又令人信服的解决方案。这个案子所涉及的房地产转型、生态环保、老龄化社会等议题都极具时代性,这种对于“社会沟通”有效性的探讨,升华了《好好说话》的主题。

人情世故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京榜剧评电视剧好好说话(5)

02 关注现实矛盾 不失温柔敦厚之旨

影视作品一定要有戏剧性,但在都市生活剧中,过度追求戏剧性既有悖于生活的真相,又会对社会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

之前的都市生活剧,多把戏剧冲突集中在家庭内部,而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就成了生活剧的核心“战场”,一时间中国的荧屏上充斥着夫妻、婆媳之间的鸡飞狗跳。

近年来,都市剧又开始追求一种社会性,容纳大量社会热点话题,这既为生活剧打开另一扇门,也引发另一个维度层面的“抓人眼球”竞争。有些剧作探讨的议题与网络热搜话题高度重合却又浅尝辄止,这被业界称为“热搜剧”。

回到《好好说话》这部剧上,它所关照到的亲子关系(育儿观念)、男女家庭分工(女性主义)、原生家庭、黄昏恋、拆迁、代际冲突、雇佣矛盾、网络暴力……哪一个都有极具爆发力的戏剧张力,但这部剧的旨趣并不在此。

《礼记》有言,“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著名编剧刘和平曾经讲到,“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诗性叙事的基本品格是‘不失诗人温柔敦厚之旨’。”在我看来,作为一部关注社会矛盾纠纷的现实主义作品,《好好说话》坚守了这样的底线。

人情世故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京榜剧评电视剧好好说话(6)

首先,该剧展现了复杂多元的社会群像,却没有对各个阶层的人进行标签化塑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李恒基作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并不是刻板印象中的霸道总裁,他有自己的软肋与弱点;马科作为一个有魄力的乡镇企业家,虽然利用电镀厂带领村民摆脱贫困,却有自己的原罪;廖望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隐瞒离婚也最终超脱不了离异后的房产之争。

其次,该剧对陷入困境的人抱有一份“同情之理解”,不表现极端人格。

在剧中,苇青饰演的杨光奶奶是一个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在当前的创作风气之下,这个嘴上不饶人的农村老太太很可能滑向一个“恶人”形象。但《好好说话》却设身处地站在了一位农村妇女角度考虑,她根本不可能了解“产后抑郁症”这种心理疾病,因而对儿媳妇产后的种种反常无法理解,与之产生重大隔阂。

杨光奶奶住院后向护士打听到“产后抑郁症”之后,开始懊悔自己之前的言行,这对“苦大仇深”的婆媳终于在最后时刻彼此谅解。这种沟通困境建立在信息获取之上,而与出身以及性格无关。《好好说话》既能关照到女性的“产后抑郁症”,也能对一位底层出身的女性“同情之理解”,颇为难得。

人情世故电视剧排行榜前十名 京榜剧评电视剧好好说话(7)

最后,《好好说话》在这个“贩卖焦虑”的时代,传达了一种超越一己悲欢的公共至上精神。

正如剧中台词所言,“传统律师总希望通过打官司来解决问题,但打官司并不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解决问题的方式。根据网络数据,接近80%的民事纠纷是通过调解而非诉讼的方式来解决的。”古人云:善律者不讼,但当下的现实并非如此。随着社会的转型,各种观念传入国内,深深影响了一些人。

法律意识提高是一个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但是过度细分的多元利益诉求既无益于解决真问题,还容易造成社会分裂,积压社会戾气。在互联网上,围绕性别、代际、阶层、地域展开的种种争议,挑动人们的神经,占据大量公共资源,这也使得“社死”(社会性死亡)成为比法律手段更高效的惩罚机制。

当人们因为沟通不畅而隔绝成一个个孤岛,深陷在“囚徒困境”的悖论中,如何形成一种公共精神,并达成更高维度共同利益之下的共识?这其实是《好好说话》这部“不失温柔敦厚之旨”的电视剧的最终落点。

(电视剧管理处供稿)

作者杨文山系电视剧研究者 、原「影艺独舌」主编、北京市广播电视局文艺评论专家库专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