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市金山银山(浙西南革命老区丽水市)

浙江丽水市金山银山(浙西南革命老区丽水市)(1)

图为在丽水景宁县毛垟乡的苔藓小镇,当地党员干部正在教授农民制作苔藓画和苔藓种植技术。 李肃人 摄

说到丽水,浙江人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一派绿水青山、云雾缭绕的景象。这里是浙西南革命老区所在地,也是全省唯一的所有县(市、区)都是革命老根据地的地级市,全市现存革命遗址533处,数量位居浙江首位。

今日的丽水,老区有新姿,跑出“加速度”。交通之快,着力打造“铁、陆、空、水”四位一体的通达体系,未来,国内3小时、省内1小时,接沪融杭、连闽通粤在丽水将成为现实;经济之快,去年,全市人均GDP越过1万美元大关,城乡居民收入双双跻身全国地级市前50名,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幅连续13年冠居全省;民生之快,文化、教育、医疗、养老等城乡公共服务加速均等化,让老百姓生活美起来。

犹记来时路

在缙云县大源镇江西山后村,86岁的李时科自退休后就有个新身份——中共处属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的义务讲解员。他一干就是26年,现在,子女虽担起了“接班人”,老人依旧没停歇,继续守护着大山深处的革命记忆。

1944至1950年,江西山后自然村一直作为丽水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枢,如今留下3间两层土木结构的房屋旧址。李时科只上过5年学,研究和讲述这段革命历史,并非易事,凭着一腔热爱,他挖出数以百计的红色故事并一字一句亲手抄录。

说是讲解员,更多时候,李时科更像纪念馆的主人:有团队参观,他随叫随到,提前烧好开水,等在门口迎接。让他欣慰的是,李家四代18人,每代人都以自己的方式,传承着革命精神。

去年,江西山后村获评丽水百个“红色地标”之一,成为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重要阵地。自1927年1月,浙西南第一个党支部在遂昌建立,丽水大地播下第一颗革命火种起,这片红色热土上23年艰苦卓绝的浙西南革命斗争,为丽水留下了大笔的红色遗产和精神财富。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2019年以来,丽水全面开展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将其深度融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之中,并与大力弘扬建党精神、红船精神、长征精神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大学习、大征集、大宣传、大教育、大践行,汇聚人心、凝聚力量。

连续3年举办浙西南革命精神论坛,精心打造533处革命遗址红色体验点,重磅推出103条红色研学线路,250万人次群众参与其中……犹记来时路,曾经熊熊燃烧的革命烈火,给丽水留下了深深印记,再一次照亮了前行之路,丽水人民也肩负起了“守护红色根脉”的时代重任。

旧貌换新颜

“这种苔藓叫白发藓,野外稀少但市场走俏,一平方米就能卖1000多元,在上海很受欢迎。”毛垟村党总支书记毛军武边介绍边将记者领到试种区,薄壁卷柏藓、暖地大叶藓、东亚明叶藓……满眼绿意,生机盎然。

景宁县毛垟乡是个革命老区,刘英、粟裕、叶飞等革命先辈曾在这里战斗。红色资源如何带动产业发展,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毛垟乡把基层党建与产业培育紧密结合,将苔藓顽强、破难、有为的特性与红色精神相融,推动4个村联合成立强村公司,打造全国首个苔藓小镇。

眼下在4个村,不仅种植苔藓小有规模,推出的苔藓挂画、苔藓盆景、苔藓绿化等特色文创产品也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去年,村集体总收入263万元,其中经营性收入达到123万元。

革命老区迸发新活力,不仅仅体现在乡村。2019年9月,丽水在上海举办规模空前的浙江丽水(上海)周推介会,现场签订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生态制造业等相关领域的15个合作项目,合同投资额高达248亿元。目前,丽水与上海“区-县”结对合作全覆盖,不仅设立了长三角招商中心、旅游推广中心,还建立了张江丽水国际科创中心、长三角G60(丽水)科创基地。

好的生态环境,不仅是招商引资的“催化剂”,更是“两山”理念转化的直接变量。2019年,丽水成为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市。“丽水山耕”“丽水山居”“丽水山景”“丽水山泉”“丽水山路”等“山”字系区域品牌建设,极大提升了生态产品的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丽水还以最顶格的标准保护生态环境,在全国率先开展并圆满完成了国家公园设立标准试验区试点,百山祖国家公园进入国家公园设立候选序列。被誉为“群山之祖”的百山祖正青春,将充分释放国家公园的巨大潜力和价值。

加速共富路

当下,全省各地都在寻找共同富裕的突破性抓手。地处浙西南山区的丽水该如何发挥优势,做大蛋糕?对丽水来说,必须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手段和路径,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加均衡、更可持续发展,更好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过去5年,在多重“组合拳”下,丽水各项指标跑出“加速度”: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市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8.0%,跃居全省第一;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人才和项目接踵而至,络绎不绝。去年,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次2556.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88.4亿元,同口径比分别增长11.8%和18.2%。

老区有新貌,不仅体现在物质层面,更彰显在精神文明上,这也是共同富裕的应有之义。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山地文化,相互交织,一笔一画勾勒出丽水的共富新画卷。

从1981年庆元县月山村第一次办“村晚”,丽水乡村春晚已走过40多个年头,成为了全国乡村“过年的文化样本”。其不仅覆盖全市,还蔓延到祖国大江南北552个县6.9多万个乡村。

传统文化熠熠生辉,现代摄影艺术也在丽水落地生根。去年,丽水与国际摄联“结亲”,确定丽水为大会常设地,共同合作举办“世界摄影大会”。如今,丽水市县两级,美术馆、非遗馆、图书馆等一应俱全,而镇街有综合文化站,到了村社,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让老百姓生活美起来、精神富起来。

“民生”跟着“民声”走,教育便是最大民生之一。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丽水加速教育均衡化发展,所有县(市、区)全部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便利高质的医疗卫生保障事关百姓健康,眼下,丽水“智慧流动医院”巡回诊疗车覆盖全市。养老方面,丽水建成运行“丽水居养”96345综合服务平台,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菜单式”多元养老服务。

2018年4月26日,在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对丽水坚持绿色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充分肯定。丽水干部群众自豪地将这102字称为“丽水之赞”,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丽水之干”担纲“丽水之赞”,创新运用好“跨山统筹、创新引领、问海借力”三把“金钥匙”,走经济生态化,生态经济化的高质量绿色发展之路,奋力书写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时代答卷。

在最近召开的丽水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新的五年号角再吹响:全面系统落实“八个必须坚持”,奋力加快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绿水青山与共同富裕相得益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丽水,基本建成诗画浙江大花园最美核心区,成为全省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增长极和共同富裕美好社会山区样板。

新丽水,未来更可期。根据规划,2026年,丽水的GDP和GEP将实现“两个较快增长”,GDP增速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总量达2500亿元,人均GDP达10万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万至50万元群体比例超过7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5%。(朱海洋)

来源: 农民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