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五部家长不得不看的成长电影(5部高分童年电影)

关于童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抛弃、怨恨和背叛,同样也会收获陪伴、理解与追随。

但不管经历怎样的喜悦或者遗憾,那个过程永远只有一次。

随着时光的流转,很多自以为成熟的大人可能已经习惯于用“幼稚”来形容别人,却一点也不会想起曾经那个稚嫩的自己。

可谁又不曾是个孩子呢?

对于已为人父母的大人来说,在与稚气未脱的孩子相处时,是该以成年人的威严来约束一切还是主动感受他们的喜怒?

推荐五部家长不得不看的成长电影(5部高分童年电影)(1)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但已经有不少优秀的电影为我们提供了思考的例子和空间,如果能得到一些启发,或许又可以做得更好。

01《树上有个好地方》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个“好地方”,只有最好的朋友才能共享,对于巴王超过来说,这个“好地方”就是一棵大树。

在电影《树上有个好地方》中,巴王超过作为班级里一等一的熊孩子,上课调皮,考试低分,即便老师怒骂也能没脸没皮地嬉笑面对,烦恼的时候,则会独自一人到树上思考心事。

但在支教老师粉提的到来后,这个几乎被所有老师都嫌弃的学生却发生了改变。

推荐五部家长不得不看的成长电影(5部高分童年电影)(2)

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是,粉提老师不仅不认为巴王超过是一个坏孩子,还看到了他身上的诸多优点。

而巴王超过也没让粉提老师失望,当校长“殷神仙”害怕学校排名落后鼓励学生期中考试作弊的时候,巴王超过却凭借自己的努力,把分数提升到了及格线以上。

在电影中,校长的行为和粉提老师的做法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而这也反映了两种教育观念和的差别。

除此以外,影片还表达了一种微妙的家庭关系。

当巴王超过把粉提老师用口红制作的“学习进步”奖状带回家后,一向温和的母亲各种鼓励与夸奖,奉行打压教育的父亲却将其称为“烂纸片”,虽然父亲的内心其实也是高兴的。

电影的最后,粉提老师离开,父亲砍掉大树,巴王超过的生活又回到了从前的模样,不同的是“好地方”没了,童年也渐渐成为过往。

02《追风筝的人》

电影根据小说改编,故事围绕哈桑和阿米尔展开,作为仆人的儿子,哈桑对少爷阿米尔的忠诚总让人心痛。

为了帮少爷捡回那个蓝风筝,哈桑被一群恶霸孩子堵在巷子里殴打得浑身是血,即使明知被栽赃“偷窃”,却还是不肯说出真相。

在成年人的眼中,这是“愚忠”,但在哈桑看来,阿米尔是他的朋友,所以他愿意为他,千千万万遍。

推荐五部家长不得不看的成长电影(5部高分童年电影)(3)

对于孩子来说,成年人眼中的尊卑概念并没有那么强烈,但当谎言与自私开始泛滥的时候,带来的伤害远比社会阶层的差异要大得多。

最终两人的关系还是破灭了,就像风筝线断了之后的两端。

其实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种种原因,每个人都和阿米尔一样,或多或少犯过错,因此背叛与救赎,失去和追寻,贯穿我们的成长。

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与自己的博弈呢?

03《小王子》

“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是很少有人记得罢了”。

这一《小王子》中的经典句子,戳中无数人的内心。

《小王子》的电影则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借着孩子的名义,讲的却是成年人的故事。

小王子被玫瑰的虚荣所伤害,离开了自己生活的星球,在路上遇到了点灯人、狐狸和蛇。

于是,他驯服了狐狸,与它成为亲密的朋友,最终却为了那朵伤害了自己的玫瑰,回到了自己的星球。

推荐五部家长不得不看的成长电影(5部高分童年电影)(4)

小王子的童年是美好的,因为他有朋友,并且懂得遵循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但很多时候,我们痛苦迷茫不是因为成为了“可笑”的大人,而是成为大人后却没有真正长大,所以回过头来想要从怀念童年中缓解痛苦。

但既然大人可以怀念童年简单的情感、纯真的笑脸,那么在面对同样的简单和纯真时,是不是也可以多些理解呢?

04《何处是我朋友的家》

作为一部故事电影,《何处是我朋友的家》讲述的是“小学生归还同桌作业本”的故事。

阿穆德不小心把拿走了同桌的作业本,导致同桌穆罕德被老师警告如有再犯立马开除。

回到家后阿穆德发现同桌的作业本决定立马归还,由于母亲和祖父都拒绝帮助,他只能独自前往他并不熟悉的地方……

虽然情节看上去有些幼稚,但却真实地反映了成年人与儿童不同的地方。

从成年人的角度来看,不就是个作业本吗,去学校再还不也一样,难道老师还真会把学生开除不成?

但从儿童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作业本,老师真的会开除学生。

推荐五部家长不得不看的成长电影(5部高分童年电影)(5)

大人考虑问题,总是自觉全面而理性,所以任何决定都充满变数,但小孩却很直接,没有利弊的权衡,只有认定的执着。

在电影中,大人总是无法认真听小孩讲话,无论小孩如何坚持反复地提问,大人永远答非所问。

大人总是让孩子学会信任与坚持,但环境与身份的转变又不再允许大人使用年幼的思维方式应对和考量生活的种种,成年人的淡漠与孤寂反而让他们在这方面还不如一个孩子。

05《草房子》

《草房子》根据曹文轩的同名小说改编,电影中的铁皮醋漏斗、竹柄油纸伞、蓝色中山装、风车芦苇荡等元素,透露着一股上世纪末的风格,如今来看,满满的都是怀旧感。

电影中的小孩,家庭和出身不同,形象与性格也各异,有调皮捣蛋的,有娇生惯养的,有学习优秀的,也有成绩不好的。

每个孩子都不完美,但同时又都是特别的,从他们身上,可以感受到一种小孩独有的直接而纯粹情感。

囿于年龄的限制,他们或许不懂什么是美,什么是喜欢,什么又是尊严,但他们却往往能做出比成年人更直接的行动。

只不过,小男孩可以展现出大男人的担当,但成年人却再难流露出小孩子的童真。

并且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逐渐发现这世上有很多无法改变的遗憾,更有很多值得珍惜的美好。

推荐五部家长不得不看的成长电影(5部高分童年电影)(6)

这部电影于现在很多人而言,故事的场景和背景都是陌生的,但电影所表达的内涵,却超越了年代和年龄的界限。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一座草房子,散发着清幽的麦草香,但长大了的人,却再也住不进去了。

以上几部电影,都有各自的故事和主题,但从某种程度来看,它们又有一个共同的内涵,那便是儿童电影并不只是给儿童看的。

同样的电影,吸引儿童的是人物形象和故事,对于大人来说,看了这些电影后,再结合自身的经历,或许更能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童年真正需要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