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

“古代的幽州,是一个不输于巴蜀的“天府之国”。发达的农业、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这无疑为政治军事集团的立足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地利上的优势,又使得幽州这个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形胜甲于天下”(范镇之《幽州赋》),故而诸多豪强选择在这里齐家立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作为曾经极具人气的古装悬疑推理剧,《神探狄仁杰》系列至今仍受到很多观众的追捧。这部作品中,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莫过于狄公所接手的一个大案——突厥使团被害案。

剧中,以翌阳郡主李青霞为首的反武势力以幽州为中心,对外联络突厥、对内吸附叛党,几乎形成了对武周朝廷的“燎原之势”。联系起真实的历史,从新汉之交的彭宠开始,到三国时代的公孙瓒,再到罗艺、安禄山、朱棣,这些乱世枭雄无不是占据幽州为大本营,给中原政权带来了无穷无尽的麻烦。所以,编导人员将幽州作为反武势力的老巢,是有着相当合理的历史依据的。

那么,为什么幽州在古代会屡屡成为反中原政权势力的根据地呢?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1)

西汉-幽州

幽州,古代行政区划,以幽州突骑闻名古史。治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广安门附近。案《禹贡》冀州之域,舜置十二牧,则其一也。《周礼》“东北曰幽州。”《春秋元命包》云:“箕星散为幽州,分为燕国。”言北方太阴,故以幽冥为号。自古为形胜之地,幽州是古九州及汉十三刺史部之一;隋唐时北方的军事重镇、交通中心和商业都会。历朝历届对于幽州的定义管辖范围不断变化,但是幽州的核心所在区域并没有变,那就是今北京市(明清时期北京顺天府)。 每个朝代对于自己的行政区划分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最早的时候,西周时期面对空前广阔的疆土西周的王室自知无法治理,于是就开创性的用分封制的方法借以统治庞大的国家。

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分封制已经逐渐成为了社会发展的阻碍,于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开创性地发展出了郡县制,至此再无可以与国家相对抗的诸侯存在。但也由于步子迈得太大,最终导致秦朝亡了国家。

在后来的统治中,郡县制也逐渐出了弊端,于是就改郡立州,比如隋唐时期大范围的改郡为州,由此天下分为了十二个州,分别统御着不同的区域,而当时的幽州对应的地区就是今天的冀中地区以及辽宁的部分地区。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2)

东汉-幽州

地利造就的“天府之国”

历朝历代,幽州的管辖范围虽不断变化,但是其核心和主要区域一直都位于今北京(明清时期称北京顺天府)。唐朝的幽州除北京外,也包括今天津、辽宁各一部。

幽州虽然没有被《尚书·禹贡》列为九州之一,但其作为一个地名,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有了记载。按《周记》的说法,幽州就是中原王朝最东北的地方。汉武帝时期,划天下为十三州,设州刺史以行监察之权,其中第一个设置的州刺史就是幽州刺史。

翻开中国地形图,我们能够发现,幽州以北便是燕山山脉和坝上高原,东北则为七老图山、努鲁儿虎山,西南以关沟与太行山相隔,东边濒临渤海,是典型的与关中、河洛相仿佛的“形胜之地”,其地利足以有效拱卫中原王朝的东北边陲。

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就写道:“幽、燕诸州,盖天造地设以分藩、汉之限,诚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也。”而其内部多为平原,又有桑干、巨马等河流,再辅以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造就了该地区发达的农业、畜牧业,自古以来便是北方重要的产粮区。

在春秋战国时期,幽州是古燕国的地盘,虽然经过千百年的变化,但是幽州的主要地盘没有改变,西汉时期,汉高祖设置了涿郡,随后在汉武帝时期,设置了幽州刺史部。

时间来到魏晋时期,公孙瓒占据了幽州,但是后来被袁绍吞并了,到了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又将郡县替代了州府制,之后就又将幽州改成了涿郡,一直到唐朝才又改回了幽州之名。

五代十国时期,幽州一度落到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手中一直到明朝朱元璋北伐之后,才把幽云十六州从游牧民族收回,至此成了南方的中原王朝抗击北方游牧民族的重要屏障。

隋大业四年(608年),炀帝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大业七年(611年),炀帝又动用江淮以南民夫、船只运黎阳(在今河南浚县东南)、洛口(在今河南巩县东北)诸仓米至此,“舳舻相次千余里”(《资治通鉴》),将这里打造成了北方水陆交通的中心,使得南北商业往来极为繁荣。

据房山《云居寺石经题记》所载,安史之乱前,幽州城内有白米行、屠行、油行、五熟行、果子行、炭行、生铁行、磨行、丝帛行等,可见当时幽州商业和手工业之盛。

可以说,古代的幽州,是一个不输于巴蜀的“天府之国”。发达的农业、便利的交通、繁荣的经济,这无疑为政治军事集团的立足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而地利上的优势,又使得幽州这个地方进可攻、退可守,“形胜甲于天下”(范镇之《幽州赋》),故而诸多豪强选择在这里齐家立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五代十国时期,为了夺天下,后晋的石敬瑭选择把幽州献给了契丹人,由此中原地区的大门洞开,中原部队再无力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铁骑南下。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3)

三国-魏-幽州(公元262)

失去了幽云十六州的天然屏障,使得在和北方的作战中,中原军队练练吃瘪,终宋一朝都是以防守为第一要务。至此,幽云十六州成了北方民族的疆土,契丹之后,就是金朝,金朝之后就是蒙古人。

当时南宋已经退往了长江以南,也由此彻底使得北方的机动优势以及重集团作战的优势彻底丧失,但代价就是南宋国小民弱,战略纵深狭小。

明朝时期,朱元璋成了历史上第一个由南向北北伐成功的人,在攻打元大都的战役中,他派出手下的将领,终于把脱离中原管理三百多年的燕云十六州收了回来。

当时幽州的人民已经胡化严重,再无半点汉族人的影子,在朱元璋的努力之下,这里的人民才最终回到了汉族的怀抱。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4)

西晋-幽州、平州(公元281)

军事重镇冷兵器时代的“天下强军”

历史上幽州的战略地位十分的突出,此地高山环绕,地形极为不平,根本不适合大规模骑兵部队的展开,由此成了一道天然的长城,早在隋唐的时候,幽州作为军事重镇的地位就十分突出,再后来隋朝三次用兵高句丽都是以涿郡为跳板。

由于地处中原政权的东北边陲,幽州自古便是胡汉杂居之地。故而这里民风彪悍,“人多豪侠,习于戎马”(《畿辅通志》),再加上毗邻蓟北战马产区与辽西铁矿,幽州自古就是盛产精兵悍将的地方。

西汉时,武帝便多次在此征召良家子弟从军,北击匈奴。经过长期汉匈战争的锤炼,在新汉之交,这一地区的骑兵已是独步天下的存在。汉光武帝刘秀在河北创业时,正是得益于十万渔阳、上谷(这两地均位于今北京境内,唐时即为幽州所辖地区)精骑的加盟,最终坐稳了天下。吕思勉先生就在《秦汉史》中说:“光武之定河北也,实以上谷、渔阳突骑。”

由此,幽州骑兵成为了强军劲旅的代名词,杜甫就在《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中写道“渔阳突骑邯郸儿,酒酣并辔金鞭垂”。而且,由于临近游牧民族势力范围,幽州地方势力还可以轻松招募到骁勇彪悍的游牧民族死士加入自己的队伍,令其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 隋唐时,幽州东夷都护府的军事地位十分突出。隋炀帝在涿郡筑临朔宫作为行宫,大业七年后三次用兵高句丽,都以涿郡为基地,集结兵马、军器、粮储。

就以唐朝来说,从前期的幽州大都督,到后期的幽州节度使,其任上不乏张说、张守珪、封常清、李怀仙这样的名将。如此“强将 强兵”的组合,一旦统兵将帅的心里动了割据一方的念头,就极容易出现公孙瓒、安禄山、刘仁恭这种盘踞幽州、与中原政权作对的“土皇帝”。

到了唐朝,它继承了隋朝的遗愿,继续挥师攻打高句丽,一方面不允许当时的北方有如此严重的边患问题,另一方面为了拓展版图,同时削弱当时唐朝内部关陇集团的实力。

唐朝大军以幽州为大本营,此地易守难攻于是集结了当时众多的兵马,军备,军粮,可以说是当时唐军的命脉,经由此地,唐军挥师高句丽,走水路陆路两路并进,最终完成了终隋一朝都没有实现的灭掉高句丽的愿望。 唐贞观十八年(644年)出兵高句丽,分水陆两路,陆路也以幽州东夷都护府为后方大本营。

唐代东夷都护府发生营州之乱后,东北诸族势力强盛,先天二年(713年)置幽州节度使于此,以控制奚、契丹等族。

天宝元年改为范阳节度使,兵力九万余人,约占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 广德元年(763)改范阳节度使为幽州节度使,史朝义部下李怀仙降,唐即授为幽州节度使;时平卢已没于北族,惟存平州(今河北卢龙),平州城内驻有卢龙军,幽州节度使遂兼领卢龙节度使。此后或称幽州,或称幽州卢龙,或只称卢龙。幽州为安史乱后长期不奉朝命割据一方的河北三镇之一。直至五代后梁乾化三年(913年)十二月为晋王李存勗所灭,割据达一百五十年之久。

天福元年(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次年契丹以幽州为南京。

天宝末,安禄山身兼范阳、平卢(治柳城郡,今辽宁朝阳)、河东(治太原府,今山西太原西南晋源镇一带)三节度使、河北道采访处置使,即以范阳为根据地,发兵反唐,掀起“安史之乱”。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自立为燕帝,以范阳为燕京。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5)

八世纪,唐代的东夷都护府发生骚乱,由于东北地区盘踞的势力过盛,无奈之下,唐朝只能设置幽州节度使再次,控制当时契丹等的少数民族,本质上讲,此时这里已经成为了当时唐朝北方领土的实际边界。 到了后来唐朝在幽州设置的兵力一共达到了九万多人,约为当时全国十节度使兵力的五分之一。

而后来的安史之乱的始作俑者安禄山,就是身兼多重节度使处置使的身份,而地区就是在今天的陕西河北附近,也就是幽州的主要地盘。后来史思明自立为燕帝,安史之乱开始。

安禄山主政幽州时,其麾下就有由从幽州招募来的突厥、契丹、奚等族武士组成的部队(安禄山的母亲就是突厥巫师);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也拥有由清一色的蒙古骑士组成的“朵颜三卫”。而且,由于幽州长期担负着抵御东北方向上游牧民族南侵中原王朝的重任,所以在此地担任统兵将领的,也大多是能战善战、名震天下的良将。

到了安史之乱的后期,幽州就已经是长期不奉命接受朝廷调度而自己割据一方的势力存在,一直到唐朝灭亡,五代十国时期,幽州才又一次结束了割据,至此割据史居然已经长达一百五十年。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6)

先秦

据《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其范围大致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

周武王平殷,封召公于幽州故地,号燕。

战国时,燕与其他六国并为七雄。燕昭王时秦开破东胡后,置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

秦朝

秦始皇灭燕,沿燕建制,仍为渔阳、上谷、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

两汉

西汉时,汉高祖时分上谷置涿郡;此外又设燕国。汉武帝设幽州刺史部,部刺燕地诸郡国。武帝开边,置玄菟、乐浪等郡,亦属幽州。 东汉时,辖郡、国十一,县、邑、侯国九十。幽州治所在蓟县,治所蓟县,故址在今北京市城区西南部的广安门附近。辖境相当于今北京市、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及朝鲜西北部。

又称幽州刺史部,管辖:代郡、上谷郡、涿郡、广阳郡、渔阳郡、右北平郡、辽西郡、辽东郡、玄菟郡、辽东属国、乐浪郡。

魏晋

三国魏晋时期,公孙瓒及公孙度分别占据幽州诸郡。魏灭燕之战后,尤其晋武帝太康元年,增置郡国二十三,幽州辖境日渐缩小。

南北朝

北燕、北魏时期仅领燕、范阳、渔阳三郡。北齐、北周时为高宝宁管理

隋朝

隋炀帝大业初罢州置郡,故改幽州为涿郡,隋灭高宝宁后由邓暠镇守

唐朝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幽州,后又置东夷都护府。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设置幽州节度使,幽州节度使负责防御奚、契丹,治幽州(范阳郡,今北京),统辖幽州、蓟州、妫州、檀州、易州、定州、恒州、莫州、沧州等9州。

天宝元年(742年)改为范阳郡。

乾元元年(758年)又为幽州。州治蓟县。另有范阳县,本幽州或范阳郡属县。

大历四年(769年)后为涿州治所,故治在今河北省涿州,与此不同。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7)

宋辽

五代十国时期桀燕灭亡后,天福元年(936年),后晋石敬瑭以幽蓟十六州割让契丹(辽)。次年辽升幽州为幽都府,辽太宗在唐幽州城的基础上兴建土木,定为“南京幽都府” 。此后,幽州作为行政区划不复存在。

宣和五年(1123年)宋朝重金赎回幽州。因张觉事件宋朝又失去幽州。 幽州位于河北平原的北段,可谓是沟通各地交通的枢纽位置,历史上的各种大运河,比如隋朝的永济渠北方就抵达幽州。

自古以来幽州由于地处北方,各种地形应有尽有,由此河北人多善骑射,而自古以来燕赵之地就多有慷慨悲歌之士,再加上此地为边界地区,尚武之风也是盛行。然而农桑至于此地居民多学习诗书,少有恃强凌弱之事情的发生。

由此就可以发现,幽州从地理位置上看,其实是一个天然造就的天府之国,是当时北方的经济重镇,河北平原气候温润,又有诸多的河流,气候又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由此就造就了此地十分优渥的地理条件。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8)

在此基础上,这里的农业,畜牧业势必就会迎来蓬勃的发展,而这里一直也是北方重要的粮食产区。可以说,古代的幽州也是一个不弱于巴蜀的地方,他的存在在当时的国家中,可谓是没有丝毫的短板可言。

在古代的时候,若是有谁想要谋反,那么势必就需要先天的优厚条件提供便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此地优厚的经济就提供了这样一个先天条件。

幽州在什么位置(幽州在什么地方)(9)

经济雄厚,粮食产量大,文化也是十分繁荣,这就给独立建国提供了十分优越的先决条件,再加上此地尚武之风盛行,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够拉出一只不弱的军队。

当对外投送兵力的时候,不似巴蜀的山高险峻,此地完全可以快速地投掷兵力,而若是面对敌人的进攻,这里多山地环绕的地形又可以提供天然的保护,由此这里可谓是造反者的天堂。也由此,幽州才总会成为反中原政权势力的根据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