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发指的凶杀案(他通过纽扣上一滴血迹抓获真凶)

  他,大庆刑侦战线的中流砥柱,情报研判领域的核心骨干;他,有“流窜犯终结者”之称,“大要案收割机”之誉;他,浓眉下一双锐眼,仿佛所有的罪恶都逃不过他的视线。

  他叫袁良辉,高新公安分局研判大队大队长,高级痕迹工程师。

  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1次、集体三等功2次。

  4月18日,记者采访了袁良辉。一口山东口音的他很健谈。谈起他参与侦破的奇案,更是打开了话匣子……

  一人家中遇害

  案子一悬九年

  2003年6月3日傍晚,东风新村黎明小区女子毕某身中数刀,气绝身亡。遇害的地方是她的家,只是那栋房子已久无人住,正在出售中。是谁杀了她?为何杀人?案发后,公安机关展开大量侦查工作,却一无所获。案子一悬就是9年。

  直至2011年11月,袁良辉被任命为高新区公安分局刑事技术大队大队长。2012年初,袁良辉在整理命案卷宗时,发现了这宗时隔9年还没有侦破的命案。

  在对全案卷宗和现场物证进行认真梳理后,袁良辉发现,案发时现场提取到的一件米色条纹衬衫不属于遇害者,应是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后遗留在现场的。因案发时DNA技术不够先进,该衬衫并未送检。

  发现这个物证后,袁良辉想:“现在DNA技术比较成熟了,也许能检验到有价值的线索。”思及此,他立即将衬衫送到DNA技术水平比较高的中国刑警学院进行检验,希望能在这件衬衫上提取到有价值的线索,但结果并未如愿,这让袁良辉的希望落了空。

  作为一个资深刑事技术警察,袁良辉确信:这世间的事,只要做过,一定会留下痕迹。可是,凶手的痕迹在哪儿?事隔这么多年,还能不能找到?

  纽扣背后的血迹

  让隐匿多年的真凶现形

  毕某的丈夫和儿子就住在袁良辉家对面那栋楼,虽然他们并不知道袁良辉的身份,生活也并无交集,但每次看到他们,袁良辉都感觉很沉重:“那个案子还没破……”

  毕某遇害的案子,就这样成了袁良辉的心病。一有时间,他就研究凶案现场的痕迹检验报告及相关物证。“当时,歹徒在毕某身后,右手持刀割破颈部……”通过痕迹,他已明确毕某身上每一刀形成的原因,以及毕某遇害时与歹徒搏斗的情形。只是还差一点:凶手究竟是谁?

  “这里,这里竟然有血迹?”2012年1月的一天,已数不清是第几次拿起这件米色条纹衬衫,但这次,袁良辉发现,衬衫上部第二枚纽扣背面有一丝血迹。就是这点儿很难被察觉的血迹,让袁良辉差点儿跳起来,他看到了希望……

  他对现场痕迹再次进行研判后分析,这血迹应该不是受害人的,而是在受害人挣扎过程中,凶手持刀的手受了伤,应该是行凶者在脱衬衫时不小心沾上的。“对,这就应该是凶手留下的痕迹!”通过多次研判后,袁良辉相信这血可能就是破案的关键。

  袁良辉将这件衬衫送到市公安局刑事技术大队,希望能找出这血迹的DNA宿主。数日的忐忑,终于等到了答案:“该血迹的DNA序号,与2008年盗窃原油的邹某明DNA数据认定相同。”

  一定就是他,一定要抓到他!

  手上疤痕确认罪行

  尘封悬案大白天下

  2012年4月16日,天津市静海县大邱庄镇某村的一间平房内,彼时的邹某明正在家里享受着“平常人”的生活,不料,高新公安分局的干警如神兵天降。即便如此,邹某明还心存侥幸,拒不交代。他以为,当年警察都没抓到他,时隔这么多年,根本不可能有什么证据。

  “这个人,让我来审!”袁良辉主动请缨。

  审讯室内,面对警察,邹某明表面上若无其事、故作平静。袁良辉走到邹某明面前,让他伸出右手。袁良辉握着邹某明的右手手腕,看着他虎口的疤痕,心中了然。他走到邹某明对面说:“你就这样抓着女受害者,右手握刀,从她的颈部这样划过……”他边说着,边做着一系列动作。

  邹某明原本平静的脸上,露出了不可思议的面容。他明明什么都没说,对面这个警察怎么好像什么都知道?可是下一刻,他再也不存任何侥幸了。袁良辉点了点他手上的疤痕说:“这个疤,就是那一刀留下的。”

  这一刻,邹某明再也无法抵赖了。案发当日,他伙同王某新以买楼看房为由,将毕某骗至其正在出售的楼房后,对其实施抢劫,遭到毕某强烈反抗,二人遂下了杀手。不仅如此,二人在绥化地区也以同样的手法杀害一人。通过他的供词,2012年4月20日,其同案王某新在绥化地区落网。

  至此,尘封9年的案件终于告破。

  警察手记:正义不会缺席

令人发指的凶杀案(他通过纽扣上一滴血迹抓获真凶)(1)

高新公安分局研判大队大队长 袁良辉

  不像很多男孩子,从小就有做警察、当兵的英雄梦。我是学计算机技术的,刚进入公安局工作时,也是从事计算机工作。后来体制内改革,我竟然做了刑事技术工作。

  我第一次与尸体“零距离”接触,就遇到了一起分尸案,那年,我27岁。还记得那年,牧羊人放羊时,羊刨出了埋得不深的尸体碎块,牧羊人报了警,那是我第一次以“刑事检验”的身份到现场。当时,法医让我把遇害者的腿扛过去,这还不算,还让我把尸体碎块拼在一起。我一个没有经历过什么风浪的人,哪想到过这阵仗?那时真是把我吓完了。那时,我真体会到了什么叫寝食难安。三天三夜,眼睛都不敢闭。我还和家里人说要换工作,可是父母不同意。

  没多久,案子破了,凶手落网。我想到遇害者的惨状,警察通过蛛丝马迹就抓到了凶手,突然觉得这工作很伟大。冷静下来认真想想,穿上了这身警服,就得对得起这个职业。于是开始认真学习勘验技术。

  发现毕某遇害的案子时,我已经是个经验丰富的刑事技术警察。面对这样一个案子,看着那一对父子,我觉得压力很大。毕某遇害,让一个家庭遭遇不幸,而找到证据,让凶徒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这是作为一个刑事技术警察的职责。

  最终,凶手抓到了。有句话不是说:“正义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记者后记:永不言弃的担当

  换位思考,是一名记者的本能。

  我想,若我是毕某的家人,9年,可能由最初的痛已转变为绝望,只有寄希望于“老天收了那行凶的歹徒”,可是,9年后,凶手被绳之以法了,至少我会相信,这个世界真的是有正义;我想,我若是一名警察,不知是否能像袁良辉那般执著,案件过了那么久,甚至9年后依然能查到真凶的线索……

  警察,也不过是穿上一身带有使命制服的普通人。可是,袁良辉没放弃,他的执著,使得行凶者认罪伏法。像袁良辉一样执著的警察,我们常见于媒体报端。或许这就是穿上了那身警服的人和我们普通人的距离。

  任长霞说,她选择了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

  电视剧《刑警队长》里有这样一句台词:“天下没有破不了的案子,只要不放弃,终究会有一个结果。”

  永不言弃,这就是一名人民警察的担当,是对人民最朴实的承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