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睡眠催眠4小时(处理睡眠障碍-后续4)

01 催眠和积极心理学

今天我们接着小乔的个案继续聊,在聊个案之前给大家聊聊催眠和积极心理学。

想到这个话题,是源于给小乔做第三次催眠后留的家庭作业,睡前记录三件感恩的事和人,早上醒来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三句积极正向鼓励的话。

“积极心理学”这门科学正式诞生于1999年8月21日,当时心理学家马丁·E.P.塞利格曼(Martin E.P.Seligman)在美国心理学会的年度会议上发表了他作为学会主席的讲话,而紧接着在《美国心理学家》中的一期特刊上又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阐释。自此以后,积极心理学在其受欢迎程度、话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所得到的实证研究支持方面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积极心理学被界定为“针对能够让个体和社群变得繁盛的力量和美德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它还被进一步界定为“一个涵盖性的术语,指的是对于积极情绪、积极人格特质以及赋能的机构组织的研究”。

不要总是不假思索地将人类打上病理化的印记,而是要将焦点从消极转为积极。

我们可以把自己培养成积极者,也可以培养一颗感恩的心。

夜晚当你入睡时,何不审视这平凡的一天,去想想有什么事,让你感觉美好,让你感受到了那一瞬间的美妙。

也许是清晨起来呼吸到的第一口清新的空气,也许是那美味的早餐,又或者是午后的一杯咖啡,让你睡意全无,神清气爽;或者是陪着孩子玩耍,拉着狗狗散步的那一刻,让你感觉活着本身就是如此的美好呢?

如此日复一日,通过你一次又一次地练习,你发现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激身边的一切顺遂与安宁,成为了你的第二天性。

Brosther David Steindl-Rast在《论感激》中的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感激之心能够量度我们活得多充实,对习以为常的东西,难道我们不是死了一样的没感觉吗?麻木就如同死亡!”

催眠的第一个原则是:你聚焦在什么方面,你就放大了这些方面。

深度睡眠催眠4小时(处理睡眠障碍-后续4)(1)

02 第四次催眠—再相见

这次见到小乔离上次会面已是一周之久,她瘦瘦高高的,穿着朴素大方,神采奕奕的走进工作室,顿时觉得气场全开。说起话来面带微笑,脸色红润,显得格外的开心愉悦。

小乔说现在自己只服用剂量特别小的抗焦虑药,彻底停了镇静催眠药,每晚能够6个小时。她继续说“更加神奇的是,你说我会有一个释放的梦,并要记录下来,我之前都很久不做梦了,就算做了也不记得,可上次催眠回去后,我居然在第二天醒来后会清楚地记得自己做了什么梦。梦境很清晰,但起床后感觉却是非常的轻松愉快,真的有种神清气爽、精力充沛的状态……”

此次,依旧采用标准的流程给小乔做了催眠,在催眠中应用轻触法帮助她释放了焦虑情绪,后给予积极暗示,巩固了心锚,同时释放了负面情绪。

催眠结束后,小乔笑着说自己迷上了催眠,反问我,自己不会对催眠成瘾了吧!

如果能积极乐观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这种成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这次催眠结束后,给小乔留的家庭作业,同上一次一样:练习生理平衡法;记录感恩事件,对自己说积极正向鼓励的话;记录晚上做的梦。

我们约好了下周再进行一次催眠,看心锚的建立是否稳定,检验疗愈的效果是否持久。

深度睡眠催眠4小时(处理睡眠障碍-后续4)(2)

03 第五、六次催眠

一周后和小乔又见面了,她的状态极佳,说自己已经停药好几天了,停药期间晚上睡得很好,情绪也很稳定。

在给小乔做了催眠后,她反馈一如既往的好,说自己跟着老师的节奏,做手臂僵直时感觉特别的神奇,老师你说我越是尝试弯曲手臂,手臂会变得更加坚硬,越是难以弯曲手臂,我当时的状态就真实如你所述。后面你给我增加自信的暗示时,你又说我能弯曲手臂了,结果我就真的将手臂弯曲了呢!

如此,在第六次最后巩固疗效之后,和小乔一起确定的咨询目标就全部完成。

信念是一种会自动实现的预言,而当我们下定决心,把背包扔过墙头时,我们事实上已经相信了自己,相信了自身的能力。我们可以去创造现实,而不只是对现实做出被动的回应。

备注:文章中关于“积极心理学”部分内容参考Michael D.Yapko博士著作《临床催眠实用教程》。

编者荐语

个案来源于UDH超深度催眠师团队

文/UDH超深度催眠师娜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