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文学理论(后象征主义文学与艾略特)

一、后象征主义文学

后象征主义是20世纪20至40年代西方盛极-一时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是在19世纪象征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其美学主张如下:表现心灵内部的最高真实;采用暗示和对应手法(艾略特主张寻求客观对应物) ;强调通感、感应;常常艰涩难懂,有神秘主义色彩。代表人物:奥地利诗人里尔克,法国诗人瓦雷里,美国诗人庞德,英国诗人叶芝、艾略特等。

艾略特于1888年生于美国密苏里州-一个有教养的的商人家庭。祖籍英国,祖父毕业于哈佛大学神学院,是华盛顿大学的创办者。母亲出身名门,博学多才,爱好文学。其家庭具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加尔文教传统。1906年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英法文学习法、德、拉丁、希腊语言,涉猎文学、历史、宗教、东方1910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后赴巴黎研读柏德莱尔等人的象征主义诗歌。1911年回哈佛大学学习印度梵文。1913年任哈佛大学哲学系助教。1914年 去德国研究一战爆发后去英国牛津大学学习哲学。1915年结婚后定居先在中学教法文和希腊文,后任劳埃德银行职员。1917年先锋杂志《自我主义者》副全编,1922 1939年任文学评论季刊标准》美编。1927年加入英国国籍和英国国教会1948年,由“对当代诗歌做出的草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角”获诺贝尔文并获英王“劳绩勋章”。1952年就任伦敦图书馆馆长。195夫歌德奖。 1965年在伦敦去世,郭于威斯敏斯特教堂诗人之称。

艾略特文学理论(后象征主义文学与艾略特)(1)

艾略特

二、艾略特的诗学理论

1、“非个人化”理论: “诗歌不是放纵情感,而是逃避情感,不是表现个性,而是逃避个性。”反对浪漫主义者将诗歌作为个人“情感喷射器”。

2、思想感性化:把思想还原为知觉,用知觉来表现思想,为情感找到“客观对应物”。

《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诗歌揭示普鲁弗洛克求爱途中的矛盾心态,反映当时西方世界男女的精神困惑好危机。

普鲁弗洛克是个过分敏感,过分自省、自我压抑的人。一.方面,他要去的沙龙对他有吸引力,他熟悉那里的一切,他就是其中的一份子;另一方面,他又意识到那是一个。上了乙醚,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了的世界,庸俗琐屑又乏味,他又怕这个世界,怕在这个世界中受伤,他只能在幻想中看着他的美人鱼,显现实中他却不能对任何一一个女人唱出他的情歌。

艾略特的情歌与古典文学中的情歌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个上了乙醚的世界里,主人公再也唱不出拜伦、雪莱、裴多菲那样酣畅淋漓、感情浓烈真挚的情歌。

三、《荒原》(The Waste Land) (1922)

《荒原》是现代派诗歌的里程碑是西方文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1922年发表于英国的《标准》和美国的《日晷》杂志。全诗434行,分《死者葬仪》、《弈棋》 、《火的布道》 、《水里的死亡》、《雷霆所说的》 五章,使用了七种文字(包括题辞)和大量典故。

(一)、《荒原》内容简介

题词:“因为 我亲眼见到大名鼎鼎的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一只瓶子里,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 你要什么,,她回答说:‘我要死。 ’”以古希腊神话中的西比尔暗示荒原的死亡与复活为主题。

《死者葬仪》(The Burial of the Dead) : 标题来自英国教会的出葬仪式“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抚育着丁香, 在死去的土地里,混合着7 记忆和欲望,拨动着沉闷的根芽,在一-阵阵春雨里。个败落的贵族妇女玛丽回忆着破灭了的浪漫史;风信子女郎从花园晚归,-瞬即逝的美的意象;伦敦桥上,死亡毁了这么多人,因为他们虽生犹死因为他们每个人的眼光都盯在自己足前。

二、弈棋(A Game of Chess) : 标题出自英国剧作家汉密尔顿剧本《弈棋》内容对应《女人提防女人》。公爵爱上卞安格,邻居设计与卞安格婆婆下棋,公爵则诱奸卞安格。标题暗示荒原人有欲无情的性游戏。

第一个场景:上流社 会空虚无聊的女性,在卧室里自言自语。

第二个场景:在伦敦的下等酒馆里,市井少妇丽儿和女伴谈论自己的私情。穿插着酒 馆招待的催促:“请快 *点时间到 了。

结尾:莎士比亚剧中人奥菲利亚台词:“明天见, 毕儿,明天见,明天见。明天见,太太,明天见,好太太。明天见,明天见。”喻示现代女性不疯犹疯。

三、火的布道(The Fire Sermon) :引自佛劝他的门]徒悟出怎样躲避情欲、性欲的熊熊火焰,清心寡欲过圣洁的生活,涅架,避免生死轮回。反讽现代人的情欲泛滥。

开篇以纪录片方式展示伦敦生活画面:河的帐篷支离破碎,最后的手指般的树叶/紧握,伸进潮湿的河岸。风吹过这片棕色的土地,无人听闻。仙女不在此地。/甜蜜的泰晤士河,轻轻地流,直到我唱完我的歌。

古罗马奥维德《变形记》中的铁瑞西斯出现,他在现代看到,- -个女打字员下班后回家,和一个满脸疙瘩的年轻人有欲无情的关系。事毕,几乎毫不觉察到她离去的情人,以机械的手抚平头发,在留声机上放上唱片。

四、水里的死亡(Deathby Water) ; 水是生命力的象征,也是死亡的象征。

五、雷霆所说的(W hat the Thunder Said) :

开篇:他曾是活的现在已死/我们曾是活的现在正死(He who was living isnow dead/ We who were living are now dying)引用三个客观对应物描绘现代荒原。

耶稣去埃摩司途中,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又复活,并在途中行走主事;寻找圣杯的骑士进入危险之堂时不受女巫诱惑;东欧的衰微。

雷霆所说的: Da Datta, 引自印度吠陀经,舍予、同情、克制。

雷声过后我坐在岸上

钓鱼,背后是一片荒芜的平原

我是否至少将我的天地收拾好?

伦敦桥塌下来了,塌下来,塌下

就把他隐身在炼他们的火里,

什么时候我才能像燕子,噢燕子,燕子阿其坦的王子在塔上受到废黜

这些片断我用来支持我的残垣断壁

得了,我就照办吧。希罗尼姆又发疯了。舍予。同情。克制。

出人意外的平安。

(二)、《荒原》的思想与艺术成就

1、宗教、神话结构框架:

题辞:“因为我亲眼见到大名鼎鼎的古米的西比尔吊在一只瓶子里,孩子们在问她,‘西比尔, 你要什么,’她回答说:‘我要死。 ’”古希腊神话中的阿波罗爱上西比尔,使她永生,但却忘记使之不老,因此,西比尔的生命因为衰老而成为空壳,却依然求死不得。暗示着荒原的死亡图景。

繁殖神崇拜神话:弗雷泽《金枝》

古罗马习俗:罗马附近内米湖畔森林中的森林女神狄安娜(希腊神话中的阿尔忒弥斯,月亮和狩猎女神,又是繁殖女神)神庙的祭司森林之王的传说。打败森林之王,折取金枝,即成为祭司。金枝出自槲(hu) 寄生树,是一种复活再生能力极强的树。近东、中东、地中海一带冬天把砍来的槲寄生虫放在家里,保证来年丰收。

古巴比伦繁殖女神伊希塔(-塔穆兹),自然女神,大地母亲。

魏士登女士《从祭仪到神话》:圣杯,说是盛过耶稣鲜血的杯子,一说是耶稣与]徒吃最后的晚餐时用过的杯子,喻示对真理的追寻:渔王,大地死亡和拯救的传说。

暗示《荒原》的欲望与死亡-再生的主题。

2、广征博引的宗教、历史、文化、文学典故:整体上、频繁的、用多层次的用典。

A、全篇运用繁殖神崇拜的神话学、人类学典故;每章题目用典,暗示全章内容。

B、每节用典。

C、典故涉及古今往昔,历史、文化、宗教、文学等。历史传统追忆,现实反思,未来追寻融为一-体。

开篇“四月是最残忍的月份..沉闷的根芽,在一阵阵春雨里。

引自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诗》“四月 里的阵雨最为甜蜜"翡绿眉拉的变形,她为野蛮的国王如此粗暴地逼迫过。

引自奥维德《变形记》:国王铁罗斯、妻子泊劳克涅(夜莺)、妻妹翡绿眉拉(燕子)的故事。

3、死亡与拯救主题:荒原的死亡意识,死亡不是将来时,不在生命的彼岸,不在现实的背面,死亡就是现在时,在生命中存在,在现实中艾略特通过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和反思,最终指向拯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