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都瑶寨自家产的土蜂蜜(武都崖蜜酿出甜蜜生活)

又是一个春天,陇南武都的沟沟岔岔、田间地头油菜花泛起遍地金黄漫山遍野的花香让蜂农们逐花而居,开启了他们的“甜蜜之旅”,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武都瑶寨自家产的土蜂蜜?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武都瑶寨自家产的土蜂蜜(武都崖蜜酿出甜蜜生活)

武都瑶寨自家产的土蜂蜜

又是一个春天,陇南武都的沟沟岔岔、田间地头油菜花泛起遍地金黄。漫山遍野的花香让蜂农们逐花而居,开启了他们的“甜蜜之旅”。

武都崖蜜,作为国家地理标志名特产品,让一群为蜜而活的人和它结下了深深的缘分。这群人以协会的形式抱团取暖,互利共赢,带动蜂农们在脱贫致富的路上过上了“甜蜜生活”……

1994年5月,致富能人陈维太、陈祥富发动蜂农成立了陇南市武都区养蜂技术协会。目前,该协会已发展会员653人,蜂疗专家1人、研究员2人、养蜂技师60人、蜂疗师50人、养蜂技术骨干68人、营销精英58人,其中大专以上文凭148人。

“我们的养蜂协会共养有东北黑蜂、西蜂、改良中蜂等5万多箱,生产千吨系列蜂产品4大类65个品种,近百种规格。2000年,我们以协会为依托,注册了‘武都太泉蜂业总场’,成为协会的龙头企业,建立了‘协会 总场 基地 蜂农 蜂疗 销售’的一体化模式,‘太泉’也获得了我省著名商标,太泉牌蜂蜜被省政府推选为甘肃省名牌产品。”武都太泉蜂业总经理陈祥富说。

地源优势 保障蜂蜜品质

陇南素有“陇上江南”的美誉,气候温和,生态优美。境内蜜源植物资源有百余种,拥有品质高档的黄芪、红芪、党参等珍贵中药材蜜源,最适合野外蜜蜂饲养。

“作为优质蜜源地,保证崖蜜的品质才是关键,我们要保护好武都崖蜜这个地理标志,发展好养蜂产业”。这是武都区养蜂技术协会和经销商一致的共识。

为了发展蜜蜂养殖产业,武都区养蜂技术协会邀请陇南师专特聘教授田茂琳先后在武都裕河、五马等10余个乡镇进行了考察调研,对适合养殖中蜂的场地、环境以及蜜粉源植物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专家的把脉,大致确定了中蜂养殖的区域面积及范围。撰写论证报告,为陇南市武都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为武都区将中蜂养殖列为扶贫项目,大力发展中蜂养殖扶贫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支撑。

“除了蜜源,蜂蜜的产量也是决定蜂蜜产业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好的蜂种,对蜂蜜的产量和品质有很大影响。”田茂琳告诉记者。

“在确定了中蜂养殖的区域以及面积后,我们协会相关人员先后前往徽县、文县、广元、绵阳等地寻找适合本地环境的优质蜂种,通过对多地不同蜂种的习性、抗病性以及各地气候差异的对比研究,最终确定了适合武都区养殖的抗病性较好、繁殖能力强、采蜜性较好的优质蜂种,并进行了大量引进,为武都区中蜂精准扶贫提供了技术支撑。”陈祥富侃侃而谈。

所谓崖蜜,是指由野外蜜蜂自行构筑在悬崖上的蜂巢,里面留有野外蜜蜂酿成的蜂蜜。由于长在悬崖峭壁上,远离污染,营养价值非常高。《神农本草经》中这样说:“石蜜,野蜂于崖间石隙中采花所作也,疑古时未有养蜂之法,则以崖蜜为上,而土木中之蜜不用。”

武都区养蜂技术协会重视中蜂改良,传授蜂蜜高产技术。全区86%的蜂农接受了标准化培训,使大部分养蜂户生产的蜂产品达到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先后引进采收蜂王浆、蜂花粉、蜂胶、蜂蛹、巢蜜等先进技术,开发蜂花粉、蜂王浆、蜂蜜、蜂胶4大系列、65个品种的产品。协会还及时组织全体会员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改变观念,转变经营思想,积极推行标准化养蜂,使蜂业开发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2008年1月,太泉蜂业获得了“有机食品认证证书”,蜂产品生产基地、千坝牧场10万亩基地通过有机认证。与此同时,陈祥富理事长与武都区电商办积极进行农业部地理标志的申报。通过不懈努力, 2017年12月武都崖蜜成功通过了地理标志专家认证,进一步规范了“武都崖蜜”的标准。同时协会借助“互联网 ”平台,在辖区所属网店中,力推“武都崖蜜”品牌,并积极申报注册“武都崖蜜”商标,进一步保护了武都蜂蜜产业的独特性和专有性。使陇南武都蜂产业的生产、加工、销售更加规范化、规模化,为走向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甜蜜事业 带领乡亲奔富路

“养蜂协会的帮助,让我们蜂农的养蜂技术和产品质量都有了大幅度提高,收益也非常可观。之前,我在家里自己养了几箱蜂,一年收入也就几百元。现在,40多箱利润就有上万元了!这些年,镇政府致力于打造‘裕河金丝崖蜜’品牌,鼓励和扶持我们大力发展养蜂产业,我们脱贫致富的信心更足了。”采访中,武都裕河镇的养蜂贫困户老张高兴地告诉记者。

3年来,陇南市武都区养蜂技术协会先后举办技能培训100余次,发放科普书籍1万多册,受益蜂农高达万余人。在培训过程中,为广大贫困蜂农深入浅出地讲解蜜蜂养殖的四季管理、病虫害防治、中蜂科学饲养等知识,为贫困户进行中蜂饲养奠定了基础。在日常生活中,协会养蜂技术人员及时到贫困户家中为他们解决技术难题,深受广大贫困蜂农的喜爱和尊敬。

2017年,协会邀请2名蜂业专家来武都讲学,进行技术指导,会员受益匪浅。还召开蜂业经验交流会,探讨成功的合作模式,规范市场运作,建立企业和蜂农双赢的合作模式。同时,组织了多名会员前往潜江、宝鸡参加全国学术交流会和中蜂精准扶贫交流会,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学习到了先进的养蜂技术,掌握了全国蜂产品行情最新信息,对促进武都蜂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017年,陇南市武都区养蜂技术协会承接区政府养蜂扶贫项目1个,配合武都区畜牧兽医局共引进发放蜂群6408箱,邀请甘肃省蜂业协会等专家举办精准扶贫养蜂技术培训班,培训范围涉及11个贫困乡镇、93个贫困村,受益贫困户达1500多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时有效的解决了养蜂技术难题。

2018年,陇南市武都区养蜂技术协会承接区政府养蜂扶贫项目1个,配合武都区畜牧兽医局共引进发放蜂群5500箱,把精准扶贫的重点放在培训上,以大培训为主,小培训为辅,全年培训2000多场次,受益贫困户1740户,为19个乡镇贫困户解决技术难题。

为彻底解决贫困户销售的后顾之忧,协会联合武都太泉蜂业总场对贫困户生产的蜜蜂签订回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20%的价格回购2200箱,直接带动贫困户186户,解决了贫困户销售困难的问题。同时,加强武都太泉蜂业总场的销售、加工、管理工作,积极开展网店销售模式,开辟新市场。3年来,蜂产品实现销售产值3000多万元。

甘肃科技报 全媒体记者 赵凡龙 报道


责编:杨建辉 编辑:刘四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