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

随着社会对基础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安全技能训练馆的热潮,各类安全培训实体设施,单项科普场所、安全社区体验站点、安全教室等更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什么才是真正的安全技能训练馆,公众对此却缺乏足够的了解。

什么是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

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是以普及群众基础安全技能和自救互救能力为目的,以场景还原体验和技能训练为手段,在大安全范畴下培训初期处置和应急技能的安全训练设施。其本质是训练设施,是在知识普及的基础上,通过体感体验和设施训练进行技能记忆强化的一种设施。

他山之石:日本安全技能训练馆

日本的防灾训练是邻国中贯彻最到位的一个国家,早在20 世纪末就出现了以“市民防灾馆”为名的安全训练场馆,并率先在这些场馆中引入现场还原和沉浸式体感训练的概念。这类场馆遍布日本各地,均为地方政府出资,向市民免费开放的安全训练场所。大多数场馆维护得很好,即使时间过了二十多年但其互动体验的理念还是很先进。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1)

△在馆内进行消防逃生的训练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2)

△模拟训练用的仿真地铁车厢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3)

△室内实景还原的震后现场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4)

△模拟家居地震设备内部细节

除了防灾馆外,还有很多设施发挥类似的防灾普及作用,大到东京都专门有一个东京临海广域防灾公园,小到遍布城市的外国游客服务中心。可以在大街小巷移动的地震体验车更是学校学生和市民日常体验学习防灾技能的好帮手。日本人正是以这种精神通过二十年的耕耘,逐渐达到全民应对灾害知识技能的超高普及率,在面对灾害时才会从容不迫地避险逃生。

我国安全技能训练馆发展现状

我国最早在 2000 年左右接触到日本互动安全教育,随后开始了类似场馆的建设工作,大体分为以下几类:

(一)由消防部门建设的消防馆

其主要代表为 2007 年在北京消防总队培训基地建立的北京市民防灾馆和中国消防博物馆地下体验馆部分,内容设置和日本的防灾馆差不多。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5)

△北京市民防灾馆

(二)由民防部门建设的民防馆

其主要代表为 2009 年建成,位于上海市静安区的上海民防科普教育基地和2010 年由江苏省民防局建设的位于南京科技馆地下一层的民防馆。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6)

△ 以人民防空为主的民防馆

(三)由各级政府投资建设的

公共安全教育馆

其主要代表为上海市公共安全宣教基地、北京海淀公共安全馆和北京朝阳公共安全馆。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7)

△朝阳区公共安全馆

(四)地震专项馆

这里不得不提的一种场馆是地震专项馆。其代表是位于成都的四川防灾减灾教育馆、位于台湾台中市的“九二一”地震教育园区。这类场馆多是由发生过地震的政府投资建设,以纪念地震事件和地震科普为主的。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8)

△以地震遗址为背景的地震科普馆

(五)由其他组织建设的安全体验馆

这类场馆主要为各地红十字会开始推广的安全体验馆活动,各地妇联建设的青少年安全教育馆,这类场馆基本是在政府公共安全馆的基础上衍生出的小型馆,以单体互动设备为主。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9)

△北京市民防灾馆

我国第一代综合安全技能

训练馆存在问题与思考

我国第一代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诞生已经十多个年头,虽然各个馆互动程度,馆体大小都有一定的差别,但或多或少都会有以下类似的普遍问题

(一)我国第一代综合安全

训练馆的普遍问题

1. 知识点过多

全国第一个综合安全训练馆是参照当时科技场馆的形式,集合各种单学科科普展项建设而成的。由于内容涵盖广泛,造成知识点多、乱、混杂,每个行业的安全训练知识如果都训练的话很容易导致主题不突出,最后是看一圈热闹啥也没学会。

2. 空间分布不合理

许多场馆空间分布不合理,训练设施空间过小,在关键技能训练设施的设置上不舍得投入。很多设计中需要每个人亲身训练的设施由于空间设计过小而变成了观摩式学习。知识性教学空间占比过高,真正互动训练设施占比太少。

3. 重形式不重实用

第一批场馆建设时可参照的案例比较少,各种表现形式都有所涉猎。造成知识点多、乱、混杂,主题不突出,互动特点不明显。有的则变成各种互动设备的游乐场,失去了训练的主题。还有的被高科技裹挟,从语音识别到手势控制到 3d 技术的使用,特别是近几年刮起的虚拟现实 VR和增强现实 AR 的风潮,很容易让设计者在形式和内容谁为谁服务中迷失了方向,进而使场馆失去了实用性。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10)

△重形式不重实用的图片宣传

(二)对现阶段我国综合安全

技能训练馆的一些思考

随着第一批场馆运营已近十年,一些当初不清晰的思路逐渐变得清晰,平面宣传、视频宣传能达到的宣传效果微乎其微,由于参观者精力集中时间有限,怎么在有限的时间里介绍这么多门类的安全知识,这是一个互相矛盾的问题。这就需要一方面对可以参与互动的设施进行优化增加,同时对各门类安全知识内容进行大量精简。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11)

△改造后的急救训练环节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12)

△改造后的结绳训练环节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13)

△朝阳公共安全馆移动式训练营

运营方面还是要以政府单位为管理主体,这样才能保证安全教育的高质量和公益性。设计施工环节一定要牢记馆体设计是要以运营的实施为目的的大原则。

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不是科普馆,不是展览馆,不是科技展示馆,在群众有限的精力范围内,教授一些有用的处置和保命技能才是它存在的意义。随着基础安全技能学习从自愿参与到中小学生的逐渐普及,终有一天将会在全体民众中去普及。今后会有更多的综合安全训练馆和安全训练移动设施出现在全国各地。只有当 14 亿人中的大多数都掌握了基础安全技能,知道在危险中如何自处自保,我国的安全事业才算真正上了一个台阶。

本文改编自《城市与减灾》2019年第4期

安全培训中心培训项目(浅谈我国综合安全技能训练馆的发展和现状)(14)

图文:陈世华

排版:谭 阳

责编:刘伟男

审核:潘文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