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

作者:赵小明 编辑排版:崔贯利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1)


意义的生成非常重要,神经症在重复中生成意义,而精神病在恐惧中生成意义。

咨询师的工作不是教育,不是训练,也不是传授技巧,而是在其中生成意义。

~小明语录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2)

No. 01 精神分裂~人格分裂

分裂,当大家听到这个词的时候,可能一瞬间联想到的是精神分裂,还有人会联想到人格分裂。

这两个概念到底有什么差异性呢?

当我们提到分裂的时候,更多的指的是作为心理机制发生的作用。

你可以认为分裂本质上也是防御机制,这里的心理机制和防御机制可以认为是一回事。

而精神分裂或人格分裂所说的分裂,和我们这里讲的概念分裂是不一样的。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3)

No.02 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更多指的是这个病人思维、情感、意志已经不协调,产生幻听、幻视,有一些精神疾病的症状,精神活动不统一了。

主要是来访者通过歪曲的方法,歪曲了真实世界和他想象的世界,于是产生了分裂,使得他的思维、情感之间不协调。

精神分裂指的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障碍,具有感知思维、情绪、意志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的不协调和脱离现实为特征。

通常能维持清晰地意识和基本智力,但某些认知功能会出现障碍。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迁延,部分患者可发展为精神活动的衰退。

发作期自知力基本丧失。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4)

No.03 人格分裂

而人格分裂呢?

首先,人格分裂是可以包含在精神分裂里面的。

给大家做一个区分:人格分裂并不一定就是精神分裂,但是精神分裂的患者是可能会有人格分裂这种心理症状的,这代表着两个概念并不完全统一。

人格分裂又怎么看呢?

解离性身份疾患或多重人格,是心理疾病的一种。意思是当事人的性格似乎分成了好几个,一会儿叫张三,一会儿叫李四,这就代表着人格分裂了。

人格分裂非常具有戏剧性,很多电影里喜欢拍摄人格分裂,还有些恐怖片喜欢拍人格分裂,因为看起来更好玩一些。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5)

No. 04 分裂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当我们把分裂这个概念用于谈心理机制或防御机制的时候,大家首先就要明白,分裂的目的实际上是孩子为了保护自己,而采用的一种方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一个孩子面前坐着他妈妈,假如他妈妈很自恋,一会对他好,一会对他不好,于是妈妈就变成“两个妈妈”了:好的妈妈和坏的妈妈。

这个时候,孩子就被迫要分裂成两个不同的孩子来对应两个不同的妈妈。

否则他无法产生一种人格和感受上的同一性。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6)

这种同一性如果不能产生,就会引起认知失调。

认知失调并不是精神分析的概念,是学院派心理学的概念。

指的是我们不能用一致性的、同一的方法来看待一个人,所以,背后要分裂成两个情况。

当我们内部这样分裂的时候,一个人的自我,精神世界也开始分裂了。

这种情况就叫做分裂的心理机制,也是一种防御机制。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7)

No. 05 垂直分裂和水平分裂

仅仅如此还不能打住一些精神分析师们的无聊,他们又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一个叫做垂直分裂,一个叫做水平分裂。

这个其实是客体关系流派之后,科胡特自体心理学流派创造出的两个概念。科胡特用这种垂直的概念来区分,或修正了弗洛伊德对于分裂的看法。

什么叫垂直、水平的分裂呢?

就好比说,一个瓜,竖着切一刀,就叫做垂直分裂;如果横着一切,就叫做平行分裂,或叫做水平分裂。看起来无论是竖着切,还是横着切,其实切开都是两半瓜,到底有什么区别呢?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8)

先谈谈垂直分裂是什么东东?

假如我们把瓜竖着切一刀,这个瓜就分成了两半瓜。

什么意思呢?比如,父母对待孩子,他们有时会夸赞孩子说:哇,这孩子真乖!真能干!替父母做这么多事情了!他们硬生生的把一个小孩夸大成了一个大人的样子,这个孩子被过度的拔苗助长,早熟了。

实际上孩子本身还是个孩子,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就被迫分裂成两个样子。被迫要去迎合父母的需要,而把自己给扭曲了,于是孩子本身的性格被分裂了,我们把它叫做垂直分裂。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9)

我们如果从瓜的中间水平切一刀,就代表着这个瓜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开了,其实也就是意识和潜意识分开了。

如果孩子的需要总是被父母忽视,最终孩子要去压抑自己潜意识的需要。

于是孩子最终将无法深刻地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我们把他叫做水平分裂,孩子的人格就发生了水平的分裂。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10)

No. 06 分裂的机制--投射

分裂还有其他的说法,在精神分析另外一些理论看来,其实分裂的防御机制指的是:一个人把自己不能容忍的东西抛洒到外面去,要让自己的精神世界里永远是纯净一片。

这种情况下,似乎是精神洁癖,似乎自己内心干净了,但是他把他内心不能容忍的东西抛洒出去后,就会产生一种像精神病一样的幻觉。

所以,当一个人使用分裂的机制,把内心不能容忍的部分投射到别人身上的时候,我们把这种情况也叫做分裂的机制。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11)

很多精神病人会在临床上对我说:“赵老师,我闻出来了,你是一个善良的人。”

他内心把人分成了绝对的邪恶,绝对的好人,实际代表着他把自己内心不能容忍的邪恶部分抛洒出去,变到别人身上去,这也是一种分裂的机制。

这里的分裂机制,看起来更像是一种心理机制和防御机制,有点类似于投射的概念了。

学精神分析,重要的是学懂,不要执迷于概念。

大家听完这么多复杂的概念,点到即止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迷进去了。

为什么人性假设以善恶作为标准(心理学家告诉你)(12)


想象是二元的,象征是自我、他者和对象构成的三元,或者是自我、父亲和母亲。主体最终要进入语言、文化、法律,象征了的世界。对于精神病人而言, 在象征界中被拒绝的东西又会重新出现在实在界,并被来访者实践着。

~小明语录


未完待续,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

本文节选自 新精神分析100个核心概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