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

1982年3月,军委秘书长约见陈再道、吕正操等人谈话,这些在铁道兵相关部门工作多年的领导者都以为这是一次稀松平常的会议,谁也没想到,这次会议的内容竟然是将铁道兵直接裁掉,且邓总理态度坚定,表示无二话可讲。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1)

其实此前就有裁掉铁道兵相关的小道消息传出,但是大多数人都认为铁道兵作用巨大,最终并不会选择将之取消,但谁都没想到,邓总理态度是如此坚决。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2)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邓小平坚持要将铁道兵裁掉?

面对异议,邓小平的一句话,让众人豁然开朗,时隔多年,反观邓小平当时的决定,实在是令人心生钦佩,由衷感叹此举之高明!

建军35年功绩斐然,部队精神广为传颂

铁道兵团可谓由来已久,从抗战时期至今立下无数汗马功劳。

铁道兵的前身在解放战争时期就已出现,抗战胜利时,东北八路军、新四军及联军教导旅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而东北境内铁路运输安全需要得到进一步保障,于是,自治军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调出来,组成了“东北人民自治军护路军”。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3)

军队在铁路规模拓展过程当中不断扩张,于1948年补助新鲜血液组成东北人民解放军铁道纵队。1949年5月,内战进入尾声,铁道兵团正式组建,由中央任命滕代远作为铁道部部长进行管理。

在战争时期,铁路作为战略资源运输的主要渠道,是十分重要的交通运输模式,而铁道军团的出现为我国的军备物资运输,以及军队调配和综合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解放战争中,铁道部队曾有这么一句话:“野战军打到哪,铁路就修到哪”。

铁道兵先后修通了15条铁路干线,铺设路程长达一千六百余公里,将近千座桥洞修缮完善,修复的铁路相关设施更是不计其数,有效提升了军备调配效率和军队物资和人员运输效率,使铁道兵让国内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让农村、工厂、矿山等资源连为一体,对于全国的经济建设和综合发展都至关重要。

1956年,由铁道部部长签订建设远景计划,按照计划进行铁道修缮和新铁路搭建,新建铁路所占比例高达全国总搭建面积的42%。铁道兵在铁路建设上表现杰出,这些贡献也被国家看在眼里。

于是在1962年修建“森林铁路”和公路的重任也加到了铁道兵团身上,铁道兵团的规模又得到了进一步扩张。

除了国内传统铁路的搭建,战争临时铁路的搭建也十分重要,铁道兵在战争当中起到的作用也极为显著,如在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及中越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中,在对应的公路、铁路因为战争而产生破坏时,有铁道兵种第一时间去抢修、恢复交通运输,这才使作战变得更为顺利,对应的军备物资可以第一时间到达战场。

纵观铁道军的发展史,从1948年组建至1983年并入铁道部,在战争时有出现的背景下,抢修铁路长度总数达到3600km,抢建铁路更是将近700km,战备公路的修建也已达到400km以上,和平建设时期,对于新的铁路干线和新铁路支线的修建都极为注重共计12000km,在同一时期,全国的铁路建设总量也并未达到4万km。

由此可见,铁道兵为铁路建设带来的贡献是极为杰出的。

铁道兵的工作并非如大家想象中那么简单,相反十分辛苦,还存在一定的生命危险,作为铁路建设者,在战斗前线进行路线抢修是随时都会受到敌军袭击的。据不完全统计,有八千余名官兵在铁路修建过程中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抗美援朝期间,牺牲的人数更是高达1136人。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4)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铁道兵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而是临时受命前往修建“鹰夏线”这条铁路,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台湾问题。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5)

鹰厦铁路是从湘西经过两大山脉及三大河流直达福建省厦门市,全长将近700km,这条铁路在经济、军事及政治上的重要意义都无可替代。

虽然在光绪年间就曾经修建漳厦铁路,但这条铁路质量差且速度慢,坐车人数少,后来直接被拆除了,所以福建的铁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修建和完善,这对于台湾和福建的发展和军力部署都极为不利的,而鹰夏线的建成使得福建的军事物资调配和军事人员调整效率都得以大幅提高,在台湾问题上的执行力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铁道兵与传统的作战兵种有着一定程度的不同,所负责的工作主要以铁路修缮技术相关,在对于交通运输的恢复和完善上的独特作用无可代替,作为有过一段军事交锋的美军,也曾经给中国铁路兵予以极高评价,认为铁道兵是促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

除了敌人给铁道兵予以充分肯定外,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经向铁道兵军团予以充分肯定:“我能计算出数学难题,但我无法计算铁道兵对国家和党的忠诚。”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铁道兵也在参与战斗,他们参与的是没有硝烟的战争,他们是为了前线部队的交通运输,争分夺秒,他们是为了军备资源可以在敌人到达战场前予以补充,是他们让无数物资和人员能够源源不断的运往战时前线。

在独特的军团性质下,铁道兵也拥有着非常独特的军团文化,这种精神一直被弘扬至今,甚至被无数人民群众津津乐道。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6)

铁道兵精神的形成要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铁道兵就在党的光辉照耀下,就继承了中华民族艰苦奋斗,不怕困难的优良传统,而在不断地发展和任务进行过程当中,对于相关工作和部队精神进行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凝聚,铁道兵精神是中国主题下的精神支柱之一,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价值,是作为职业教育和职业文化建设的经典材料。

铁兵精神中一直以艰苦奋斗、志在四方为核心内涵,其实和当时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解放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参与铁路建设的铁道兵而言,他们的作业环境十分恶劣,需要克服巨大困难,进行专业技术工作,其部队所坚持和弘扬的职业精神值得大家铭记和传承。

为顺应时代发展需要,铁道兵进入裁军行列

当然,在军事管理上,他国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值得借鉴。

在当时,苏联的铁路运输工作开展得十分完善,而苏联也正是将铁路交由交通部统一管理,这代表着苏联的“铁道兵”并不属于军队,由交通部划分至全国32个铁路局及180个铁路分局进行统一管辖,平均每个铁路局管辖的铁路范围为4000~6000km,通过有效的责任划分和任务分配,让苏联铁路运营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在货运和人力运输上都有极强的代表性。

反观我国,如果要真正实现军务财政上的有效周转,将铁道兵归为铁路部管理,让铁道兵不仅仅负责铁路的修建工作,也会加入到社会建设和铁路相关的衍生工作内容中来,可以进一步提升铁路工作人员的综合素养,也可以全方位培养铁路工作人员能力,让铁路工作人员能够与时俱进,在工作中根据时代发展需求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当然,这些仅仅是表面原因,更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因为当时国内的军队人数已经达到“臃肿”的地步,就国际形势来说,总体更倾向于和平,毛主席曾经提出的“精兵简政”不是没有道理,军队在人数“臃肿”的情况下,容易产生散漫、懒惰现象,如果再不精简军队,除了军队开支过大以外,势必还会耽误事情。

于是在1975年,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后便开始着手整顿军队,对参谋长提出裁掉铁道兵的建议也进行了重点考虑。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7)

在此之后,中央军委召开的会议便决定将铁道兵保留人数减少至14万人,并且人员不再计入军队定额经费,计入国家工程费用。这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对于铁道兵的军事权力是极大地削弱,铁道兵们自然是不愿意接受这一事实的,在国内形势变化现状下,方案没有第一时间展开,也正是国内形势不断好转。

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裁铁道兵的事情才又一次被提上日程。

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式开启第17次大裁军,在中国军委及国务院的共同决定下,铁道兵于1983年归为国家铁道部收制领导,把无数的铁道兵变成了铁路工作人员,而这件事情也引得大众议论纷纷。

部分群众认为铁道兵具有一定的存在价值,他们曾经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如今祖国飞速发展的时候,依然可以为祖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铁道军团功勋卓著,如果单纯从道义层面来讲,这一军团具有极强的存在意义和精神价值,但是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铁道兵已不符合当前时代发展形式,传统的铁道兵修建模式虽然依旧可以完成铁路的高效铺建,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铁路建设的任务应当交给社会市场,通过市场运营,将铁路发展与经济市场联系密切起来,进一步推进相关产业发展。

除了要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外,裁军的另一个主要目的是为了缓解我国的军费压力,在当时我国的军费压力十分巨大,哪怕在裁掉铁道兵后,我国的军费支出依然占到了全球的1/6,这可是一笔天文数字。

当时我国正处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在资金上有着极大的需求,所以,当时邓小平总理选择取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铁道兵编制,从一定程度上也意味着铁路的建设重心从军事铁路逐渐转移到民用铁路上来,中央和相关部门更加注重铁路对于经济发展和物资流通资源共享所带来的价值。

单从军队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铁道兵裁军也十分有必要。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8)

在当时,我国军队由于长时间没有经历高强度战斗,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骄奢和懒惰现象,如果不对军队进行合理的调整和精简,打起仗来很难快速进入战斗状态,一定要让军队更精,管理更为严格,通过控制军队规模,加强无战争时期的军队训练强度,优化拟战训练模式,才能让军队变得更加强大,不会习惯了和平年代的安逸而失去作战的活力、毅力和能力。

当然,裁掉铁道兵虽然能够一定程度缓解我国的军政支出压力,但同样会引起部分铁道兵对于战争到来时铁路修建压力产生担忧,邓小平总理也收到了相关人员所递送的报告。

他认为,这从根本上讲并不存在问题,如果真打起仗来,铁道部的工作人员都可以扛起责任,身居一线,成为抢建铁路的先锋兵。这才有了让无数铁路工作者为之动容,让铁道兵精神得以被世人铭记的回复:“打起仗来,铁道部都是铁道兵!”

从邓小平的态度中不难看出,虽然为了节省中央经费,推动整体经济建设,铁道兵被移出了军队编制,但依然在相近的有关部门贡献力量,并且国家政府相关机关工作人员也对铁道兵在铁路、公路抢修上,为国家做出的杰出贡献予以了充分肯定。

虽然他们从名义上讲不再是军人,但依旧是铁路局的一员,仍然肩负着修缮铁路,为交通运输把关的责任和义务。

铁道兵成为历史,精神内核影响深远

铁道兵从军队编制中被取消后,无数曾经的铁道兵成为了各个部门的铁路工作人员,而我国的民用铁路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和优化。现如今,主要的国内铁道建筑任务由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进行分配和协调。

2007年,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建立了中国铁建,而两者身上都能看到铁道兵精神的缩影,在进行指导和培训过程当中,对应的企业也多次提到铁道兵精神,并且会组织与铁道兵精神相关的演讲和活动。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9)

当时铁道兵团中的大多数人,都来到了中国铁路建筑总公司继续进行铁路相关工作,虽然之后的铁路建设主要以民用铁路为主,在模式管理上也更倾向于企业化,但依旧属于国务院下属部门进行统筹管理的。

铁道兵精神也时常在相关会议内容当中得以传达和普及,这种精神和优良传统已经逐渐融入到无数铁路建设者的血液里,有了铁路兵精神作为铁路工作人员的精神支柱,铁路人员工作也能够有更明确的方向和伟大目标,这对于中国铁路建设领域的人才培养和长期发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现在回首望去,铁道兵的体制改革十分英明,邓小平在面对异议时给出的答复,更是让无数人心中的不平得到了平息。每一位身处前线从事铁路修建工作的铁道兵,心中总会有一颗种子,希望自己的部队可以继续为国家做贡献,但选择更符合时代发展的模式进行铁路建设,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发展,让铁路系统得到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邓小平的这句话蕴含着极为深刻的意义,它映射着铁道兵并不是真正的解散和消亡,而是换了另外一种方式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铁道兵精神也会和无数的革命精神同在被人们所铭记和传承。

有人说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已经成为了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不过铁道兵精神没有被世人所遗忘,铁道兵精神对于现今的铁路工作开展和社会发展推进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在互联网上,为了纪念铁道兵的突出贡献,国家建立了铁道兵文化网,在这个网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详细的铁道兵文化,回顾铁道兵的发展史,正确认识铁道兵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战争中起到的作用。

虽然现如今军队中已经没有了铁道兵的身影,铁道兵成为了历史记载中才有的军队,但铁道兵的故事却被人们代代相传,铁道兵对当今发展的影响也极为深远,其精神也被人们做弘扬和铭记。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10)

距离铁道兵被取消军事编制已经有了将近40个年头,铁道兵文化已经成为了人们学习和效仿的标杆。

2012年6月28日,铁道兵博物馆正式在四川乐山开放,博物馆的开放从一定程度上意味着铁道兵,作为曾经为国家铁路建设做出卓越贡献的兵种,是值得被大家铭记和留念的。

其中一些优秀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也得以展现给世人,部分相关珍贵历史资料在这里也得以保存和展示,后人不仅能看到铁道兵一路走来的艰辛,还能够看到铁路兵们的丰功伟绩,也能看到我国的铁路建设,在铁路兵的帮助下一步一步走向更高的台阶,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传说也将被无数中华儿女口口相传。

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邓小平为什么要裁掉铁道兵)(11)

除了专门的铁道兵纪念馆之外,各种活动和媒介载体当中仍然渗透着优秀铁兵文化,如大兴安岭话剧《八百里高寒》就是以铁道兵的奋斗作为缩影,将铁道兵努力奋斗的历史以话剧的形式展现出来。

曾经身为军人的秋榕木先生更是根据自身经历,创作了一部以铁道兵作为原型的书籍,名为《铁兵谣》,故事贯穿铁道兵参与的历次战争和对中国铁路发展做出的卓越贡献,提醒世人不要忘记那些苦与难。

至于曾经的铁道兵,虽然他们脱去了一身军装,但中国铁路建设事业仍然在前进,他们的事业依然在,我国关于铁路公路的建设也一直在,人民不会忘记他们的贡献,历史也将永远铭记!

而邓小平当初的回复不仅安抚了全国铁道兵的内心,还给他们种下了一颗信仰的种子。让他们不管是在军队还是在铁路建设中,都能够发扬自身高度的爱国主义以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多个著名铁路干线挥洒鲜血和汗水,留下无数动人篇章, 在党的带领下让祖国走向繁荣富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