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怀仁县名字(山西朔州怀仁县历史由来)

怀仁县,“怀仁”之名取自“怀想仁人”,因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与晋王李克用相会于东城得名。怀仁,拥县属之中心地域,以县名世,始于辽代。隶属于山西省朔州市,位于山西省北部、桑干河上游,地处山西省雁门关外、大同盆地中部。北距大同市37公里,南距朔州市96公里。总面积为1232平方公里,户籍人口为33.2万人(2013年),常住人口38万(2014年)。

怀仁是山西省经济强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位于山西省前列。现有煤炭、陶瓷、化工、建材、乳品加工、电力、制药七大支柱产业,其中煤炭是第一大产业,其次为陶瓷。怀仁窑拥有悠久的历史,现今怀仁占据着全国日用瓷市场的三分之一。

春秋时,怀仁为楼烦属地。至战国中期,赵武灵王攻中山,破楼烦、林胡,“攘地北至燕代,西至云中、九原”。(2在所攘之地置云中,雁门,代三郡。其时怀仁为赵之雁门郡属地。

秦初,析天下为三十六郡,怀仁属雁门郡(治善无,今山西省右玉县南)平城县(治所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东北)。

汉承秦制,仍以郡县行天下(汉初虽有封国,但封国之内亦行郡县)。武帝时,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于郡之上,又在全国设一司隶部、一都护府、十四剌史部。时怀仁地为并州剌史部雁门郡平城县所辖。

315年,拓跋猗卢都平城,建立代国。怀仁时为代国地。376年,前秦符坚灭代,怀仁遂入前秦,为雁门郡平城县地。386年,鲜卑拓拔珪复国,改称魏,史称北魏、元魏。时,怀仁为北魏恒州(初为司州,后改恒州,治平城),代郡(治平城)之平城县。526年,六镇军攻破北魏之北京平城,州、郡、县并废。534——535年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怀仁地入东魏。北齐代东魏后,属恒州太平县(州、县治均在恒安镇,即废平城县旧址)。后周时,改太平县为云中县。

公元581年,隋结束了中国长时期分裂的历史,一统天下。行政区划为郡(583年后为州,607年为郡)县两级,怀仁属马邑郡(治鄯阳县城,即今朔州市区;辖境约当今山西宁武和恒山以北,黑驼山、洪涛山、左云以东地区)云内县(治恒安镇)。

唐兴,以道、州(郡)、县行天下。怀仁地属河东道云州(辖境为今山西长城以南、桑干河以北地)云中县(州、县均治隋之恒安镇。贞观十四年曰定襄县,永淳元年废。开元十八年复置,改名云中县)。

后梁代唐后,其所治未及唐晋王李克用之河东地,怀仁之属仍如唐时。936年,后晋石敬塘割燕云十六州给契丹,怀仁遂为契丹治地。重熙十三年(1044年),升云州为西京,置府曰大同。重熙十七年(1048年)析云中县地置怀仁县,属西京道大同府。

1125年,金灭辽。大同仍为西京,改道为路,怀仁为西京路大同府属县。1214年,怀仁以县升云州,归属如前。

元首推行省制度。1234年灭金到1288年,怀仁以云州名属中书省山西道西京路。1288年,废西京,除云州复怀仁县,为中书省河东山西道大同路属县。

明制户分军民,以府、州、县领民户,以卫、所领军户。全境府、州、县分隶于两京、十三布政使司。有明一代,怀仁县属山西布政使司大同府。

山西怀仁县名字(山西朔州怀仁县历史由来)(1)

民国初年,为怀仁县,隶属于雁门道。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废雁门道,怀仁县改属山西省。 民国二十六年(公元1937年),日军入侵怀仁,属晋北自治政府之晋北政厅。民国二十八年(公元1939年),晋北自治政府并入蒙疆政府,仍属晋北政厅。1943年1月1日晋北政厅改为大同省。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日本投降后,由第二战区管辖。

1948年5月25日,怀仁县最终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取,为晋绥五专署所辖。同年12月,改属雁北专署。1949年5月,属山阴中心县,同年9月划归到察哈尔省,为雁北专署所辖。1952年12月,察哈尔省撤销,怀仁县遂归入山西省,属雁北专区管辖。1954年7月,与大同县合并,称大仁县,仍属雁北专区管辖。1958年10月,大仁县合并到大同市郊区,由大同市管辖。1960年1月,改设怀仁区,由大同市管辖。1964年12月,重新设怀仁县。1965年5月,重归雁北地区。1993年7月10日,因原雁北地区撤销,怀仁县等3县划归朔州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