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核桃派配方(吴素秋的两个)

山核桃派配方(吴素秋的两个)(1)

1982年,吴素秋在广州京剧团授艺。

1981年国庆前夕, 北京广和剧场门前贴出一张“剧团启事”, 上面写着: “原定十月一日由吴素秋主演全部《苏小妹》, 因剧中另一主要演员临时患病, 剧目改演《拾玉镯》与《柜中缘》两出, 所售戏票依然有效, 不愿看者请于开演前到剧场退票。”

这张启事首先在剧团内部引起强烈反响, 有些好心的同行径直找吴素秋责问: 怎么能把这两个戏码排在一起去演呢? 《拾玉镯》、《柜中缘》都是花旦行当, 孙玉娇、刘玉莲又都是十六岁的少女,不但年貌行当相同, 而且头饰服装一样, 就连情节和表演也都大路雷同 (都是花旦门外做针线活, 与小生邂逅相遇, 终成夫妻), 这样“一道汤”的“三小戏”(《拾玉镯》虽无小丑却有彩婆) 放在同场演出, 能让观众坐得住吗?

的确, 对花甲之年的吴素秋来说, 接踵扮演两个“一道汤”的春闺少女,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朋友们为她担心, 不是没有道理的。

事出意外, 开演前连一张退票也没有, 相反等候退票的观众却倒门庭若市。那天,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万春提早便来到剧场;青年演员们更是有的察秘溯源, 有的不可思议, 还有的拎着录音机和铅笔小本伫立舞台两侧准备记录。

开演了, 观众席鸦雀无声, 除偶尔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外,几乎落针之声可闻,自始至终更无一人“抽签儿”起堂。演出结束, 李万春无限感慨地对青年演员们说: 好啊!难得的艺术啊……

为什么两个“一道汤”的人物竟能产生如此引人入胜的效果呢? 吴素秋给她的学生说戏时,做过详尽的解答。

演员一生的心血就是为了创造几个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因为每个观众进剧场, 都是怀着一束待人拨动的心弦, 谁能以艺术感染力拨动了它, 谁就是好演员, 观众就喜爱看谁。拿孙玉娇和刘玉莲来说, 乍看似乎一样, 细想却差异极大, 主要是性格差异, 而我们演员的最终任务, 又偏偏是要表现性格。怎样才能表演好独具特色的人物性格? 光靠“四功五法”不成, 还得使“五脏六腑”。四功五法只能表现出外形, 五脏六腑才能表现出内心。

比方说刘玉莲。她从小父亲去世, 寡母拉扯她兄妹二人苦度时光, 她最小必然最娇, 因为丧父, 慈母又必然格外痛爱她, 这是人之常情。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生活, 她形成天真无邪、单纯爽朗的性格特征, 是合情合理的。因此, 当岳雷突然闯入门内时, 她不羞不怯敢于当面斥责, 听说他是忠良之后遭追捕时, 她又敢于将他藏入柜中, 哥哥问来发现后,她还敢于顶嘴强辩。这些,一方面表现了她纯稚、爽朗无邪念,另一方面也说明她在家中有恃无恐,是个受宠的“老疙瘩”。

而孙玉娇却迥然不同。虽然她也是十六岁, 与刘玉莲同庚同龄, 也是父亲早逝寡母在堂, 但母亲整日听经念佛, 对女儿一切都极少关心。而繁重的家务劳动( 如喂鸡、烧饭、理针黹等等)都得由她一人担负。生活重担与心境孤独,使她养成恬静,胆怯、娇羞以及多愁善感等性格特征。因此, 傅朋向她表示爱情时, 她虽满心愿意却不敢有一丝流露, 甚至不敢正眼看对方一下。傅朋以玉镯坠地躲身下场后, 她不敢去拾, 左看右望顾虑重重。

演员如果不把特定人物的特定心理把握好, 单纯运用“程式展览”, 必然会产生“一道汤”的效果。

怎样表演好这两个不同性格的角色呢? 吴素秋边讲边给学生做了示范:

刘玉莲送走母亲后哥哥嘱咐她: “快进屋去, 别在外面站着……”她原是左脚在门外右脚在门里, 这么一嘱咐她倒把嘴角一撇、眼珠一斜, 故意撒着娇把双脚全跨出了门外, 潜台词是说: 偏出来, 你管得着吗! 一下把人物娇生惯养形成的任性与放肆, 尽致无遗地全盘托了出来。

岳雷闯进门后她甚感突然、斥责他:你这个人怎么闯到人家屋里来了。按闺门旦表演程式应以“兰花指”去指人, 这里吴素秋却使用了“娃挂指”, 又把人物天真无邪的童心稚气恰如其分地展示给了观众。

母亲返回家中真相大白, 接着为她成全婚事, 她因事先毫无精神准备, 一听顿觉突然, 再想自己年己及笄, 又逢忠良之后, 心中接受了但不能以语言去回答, 于是半侧身躯抿嘴暗笑, 以流盼传神欲言又止的表情暗示母亲: 我早就同意了, 您何必再问。这里有欢喜, 有娇羞, 有嗔怪,又有难为情面的感情, 真是“传神尽在不言中”。

孙玉娇却大不相同了, 一出场四句定场诗便规定了人物的身世性格: “泪湿衣衫袖, 对镜添春愁。心事难启齿, 见人面带羞。”

吴素秋把握住这一特定人物的特定身世处境, 着意表现她愁苦游离、娇羞胆怯的内心世界。当她看到傅朋将玉镯丢落在地暗示爱情时, 既欢欣又紧张, 欲拾不敢, 欲弃不舍, 她热切地向往爱情, 而爱情降临时又不敢去接触它。

此段表演极其精采, 吴素秋先以丝绢半遮面偷窥左右, 发现傅朋果然远去了, 她故意将丝绢丢落在玉镯上, 正欲拾倏而一惊, 似乎身后有人在看她, 急掩门而入, 但又放心不下, 再以蹑手蹑足而无失形体优美的身段出门, 偷觑两侧, 委实四周无人她刚要去拾, 又觉身后好象有人, 急躲、定神、舒气、察望左右, 斜移碎步至玉镯边, 但还不敢相信自己, 再以袖头微拭双目, 顾盼左右, 最后以捷如狸奴轻似乳燕的动作拾起玉镯。刚拾起, 傅朋突然上场, 她目呆舌乍红云浮面一溜而下。

真是一段精华毕泛的表演, 是形象与意象密切结合的妙技, 它繁而不腻、快而不乱地把个情窦初绽的小家碧玉, 倏开倏阖又优柔不定的复杂心理, 揭示得淋漓尽致, 鞭锋入微。难怪李万春各处讲学时, 都拿吴素秋表演的这两个“一道汤”人物去开导学生, 也难怪该团在天津演出时, 天津观众指名道姓地要看吴素秋主演的这两个“一道汤”剧目了。 图文来自陕西戏剧1982-1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