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常识论语篇(古代文学论语)

知识点概述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编辑成书在战国初年,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 “语录体” ,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论语》每篇标题取自首章首句中的两个字,各篇之间没有时间的先后顺序,每篇内各章之间也没有共同的主题。语录体是《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它或是记录孔子的只言片语,或是记录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都比较短小简约,还没有构成单篇的、形式完整的篇章。《论语》一书主要是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所以书中的称谓、体例和文章风格都不一致。据班固说:“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孔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结合作品理解

《论语》只记录了孔子言行的一些片断,而非孔子一生的完整表现,但《论语》在对孔子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的记载中,表现了一个亲切感人的文化巨人形象。此外,孔子弟子的形象在《论语》中也有反映,如耿直鲁莽的子路、安贫乐道的颜回、聪明机智的子贡等。但辑录者本意并非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性格,语录体写人毕竟也有局限。

《论语》的文学性还体现在以形象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道理。如“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等等,形象简约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古代文化常识论语篇(古代文学论语)(1)

《论语》中充沛的情感和丰富的语气词,使其语言更为委婉,如“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简短几句包孕了真挚的情感,以及对颜回安贫乐道自在心境的赞赏。又如“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述而》)“矣”、“也”等语气词的使用,把对自身的无限感慨和对周公的无限思慕,表现得意味深长。

《论语》中也有些较长的段落,如《先进》篇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详细记载孔门师生间的一场谈话,叙述清楚,有一定描写,表现了人物的不同个性,作为叙事记言文字,比较成功,但与说理文显然还有一定距离。而《季氏》篇中“季氏将伐颛臾”里孔子的几段话,针对性强,层次清晰,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点。《论语》这种在对话中说理的形式,直接影响了先秦说理文的体制。

加深印象

作为儒家经典的《论语》,其内容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论语》的思想主要有三个既各自独立又紧密相依的范畴:伦理道德范畴——仁,社会政治范畴——礼,认识方法论范畴——中庸。仁,首先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真实的状态,进而将礼阐述为适应于仁、表达仁的一种合理的社会关系与待人接物的规范,进而明确“中庸”的系统方法论原则。“仁”是《论语》的思想核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