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全套跟练(太极拳习练偶得分享)

太极拳全套跟练(太极拳习练偶得分享)(1)

拳论里说“松腰”为第一要务。

此话是真言,可是,对于初学者而言,它又极易让人误解,虽然它是第一要务,但并不是说一开始你就得练它。

拳论里对练功是这么说的——由外到内,由内导外;先求开展,后求紧凑。其义不辩自明,即练功先得从四肢肢体开始,逐渐练到身躯及体内,再由体内抒发而出。

具体细节步骤,就是足腿胯,手臂肩,先从肩胯开始慢慢抻,抻筋拔骨,开肩开髋,再开胸开腹,锻炼胸腹腔内肌筋膜,最后才能练到腰部。

能开胸开胯,才能有气沉丹田(小腹);有了气沉丹田,才能练出沉肩;沉肩到腰脊处,开胯开到盆骨上缘,此时,松腰的景象才会出现。

这个时候,再加大练功强度,继续抻拉腰腹内肌筋及筋膜。

以腰圈(前肚脐、后命门水平线)为界,腰以上往上拉,腰以下往下拉(文字述说有先后,其实是一起并运,是一个动作,心意上下同时关注)。

用功时久,腰腹内肌筋犹如柔韧而有弹性的皮筋。

继续用功,左、右腹胯分别拉抻,直至腹胯腿足上下串接而成的肌筋变成皮筋状(此时有肌肉离骨的感觉);再接着习练,皮筋练出皮囊状,从盆骨上缘一直包裹至足底(此时再体会骨节要松、皮毛要攻的含义)。

皮囊状如圆锥体(左右各一),大口在盆骨上缘即腰部。此时,就在腰部拉抻这个皮囊上口,一直往上腹腔肋骨里延伸。

这是腰部的上下拉抻,用功纯熟,接着再做腰部的左右拉抻。

以左右带脉穴为基点,沿着骨盆上缘或往里或往外缓缓拉伸,用心意引导,不可使强劲。

用功时久,后腰部肌筋逐渐有与盆骨断开的感觉。此时,胯腿足“肌肉离骨”的感觉格外清晰,心意一变,再练肌筋的拧裹缠转,在拧裹缠转之中,逐渐产生气息流动。有了气息流动的感觉,心意关注,继续用功,慢慢地就不再只是肌筋的拧裹缠转,而是以气息流动为主了。

(用功至此,慢慢地就与其他各种抻拔运动锻炼的方式不一样了,这也是陈式太极拳最与众不同的地方,即缠丝劲之谓也。)

气息逐渐贯通融汇与腰隙,腰际逐渐圆融柔和,直至虚空的感觉,接着再练腰际(左右各一)的圆弧形运动。

还是以带脉穴处为圆心,从盆骨上缘外侧端往里走,走到腰脊横突处,再顺腰脊往上走,走到肋骨最下缘与腰脊连接处,再往外走,走到前肋骨侧外缘,再往下走,走到盆骨外上缘前端…腰圈上下里外运动轨迹大致形成…

腰腹胯是三个部分。

太极拳并不是按照遵循物理意义的力学来习练的,它是以阴阳学说为理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参照的。

不过可以这么说,太极拳练出来的东西,是符合力学原理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