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怎么转变成社牛(如何在三个月内从)

作者简介:Grace,女,28岁,现居武汉,是一个充满自己想法的互联网打工人,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写作。

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习惯于在网络上交朋友,现实里反而不敢开口说话,成为名副其实的“社恐”,即“社交恐惧症”。

曾经我也是一名“社恐”,但通过学习和自我调整后,我也成为了一个能够大大方方展现自己,能迅速和陌生人找到共同话题,最终成为朋友的人。这种人现在也有一个相应的称呼,叫“社牛”,即“社交牛掰症”。

那么要如何成为“社牛”呢?在本文中,我将介绍三个秘诀。

社恐怎么转变成社牛(如何在三个月内从)(1)

1.强大的自信,是开始社交的基础。

罗曼·罗兰说过:“先相信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

虽然做什么事情都需要自信,但在社交时,强大的自信格外重要。

曾经的我很不自信,每次到一个新的环境,认识新的人,我都会躲在别人背后,即不愿意第一个介绍自己,也不愿当打破难堪气氛的人。

我为什么不自信呢?原因有三:

一是因为我新认识的人大都比我年轻很多,二是因为我有些胖,对自己的身材不自信,三是因为我的声音沙哑粗犷,很不好听。

所以每一次做自我介绍时,我都会很紧张,担心自己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这样不自信的自我介绍,让我失去了很多结交好友的机会:因为我的不自信,新朋友对我第一印象都不好,因为我的性格不够开朗,甚至还会给人留下不诚恳的印象。

在经过我和身边的人的长时间相处,让他们认识到我真实的一面之后,他们鼓励我应该对自己更有信心,因为真实的我是很可爱的。

这样的意见听到了很多次,于是我决定要做出改变。

自信的前提是对自己有清晰的认知,所以要提升自信力,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优点。

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缺点”,并用别的角度思考这些自己不自信的部分是否能带来益处,发现曾经让我感到自卑的短处,也是可以成为优点的。

比身边的年轻人年长,不如他们思维活跃,但是我更成熟;有些胖,但我看起来很强壮,下班后女同事都愿意和我一起出去,因为有安全感;声音虽然不好听,但是我吐字清晰,也不会大声说话,所以更容易在日常相处中获得好感。

在发掘了自己的优点之后,我的自信心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面对他人时更加大方得体,也能在直视对方眼睛时坦率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了。

总而言之,只要换角度审视自己,发掘自己的优点,通过这样的方式提升自信力,就是迈向“社牛”的第一步。

社恐怎么转变成社牛(如何在三个月内从)(2)

2.认真地倾听,是赢得友情的基石。

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

相信在生活中,这种情况很常见:明明刚和朋友抱怨了生活和工作上的不顺,朋友却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她也想向抱怨,可是你也不愿意听。结果两个人不欢而散。

这就是不会倾听的结果。

随着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精神需求在增加,倾诉的欲望也随之增加,但是愿意去倾听的人似乎并没有变多。

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表达自己的愿望,特别是情绪变化时产生的异常情绪需要发泄出来,而倾诉是一种非常好的宣泄方式。

现在在微博上很流行一种情感博主,他们每天会接受很多人的投稿,大多都是网友们的烦恼和痛苦。

这和我在开头说的现象很符合,年轻人更倾向于在社交网络上表达自己,不仅是因为本身的“社恐”,相反地,也因为身边善于倾听的人不多,他们没有情绪出口。

倾听他人的感受不是与生俱来的能力,但这种能力显然是每个人都应当掌握的。倾听也是不需要技巧的,只需要认真听,然后真诚地回应倾诉者就足够了。

而你的朋友们在向你倾诉时宣泄了自己的不良情绪,心情变得舒畅,因此也更愿意和你交往。

而倾听别人的烦恼,也能让人对自己的生活有了不同的思考。

比如我会把自己放在倾诉者的位置上进行换位思考:如果是我的话,我该怎么办?同时我也会对比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分析自己在该情景下应该做出什么反应。

这样倾听了一段时间后,我不仅多了很多交心的朋友,自己的共情能力也提高了,可以说一种利他又利己的行为。

要而言之,只要换位思考,认真倾听,那么自然会成为“社牛”,拥有真心的朋友。

3.充分的尊重,是保持友谊的根基。

《庄子·山木》提过:“君子之交淡如水。”

不少人应该有过这样的经历:明明是初次见面的人,却不断地向自己询问隐私问题,自己对问题做出回避后,对方还觉得你遮遮掩掩,不够真诚。

每个人都有自己不愿提的经历,而毫无顾忌地询问别人不愿意回答的问题,显然是在对方的雷池里“蹦迪”了。

曾经我也有过喜欢探究别人私下生活的时期,如果对方不回答,还会去翻看对方的朋友圈或是微博,通过这种方式打探对方的一切。

当时的我这么做并不是出于恶意,而是单纯地以为这样能让自己更加了解对方,从而增加成为朋友的几率,殊不知这样反而把潜在的朋友推远了。

让我幡然悔悟的,是这样一件事。

两年前,我的一位同学邀请我吃饭,席间又来了一位他的朋友,我并不认识,但因为是朋友的朋友,便和他聊了起来。

这位朋友个很开朗的人,落座后和我聊天也很愉快,可是饭后闲聊时,他突然问我:“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你是哪一年出生的?”

我不想告诉他我的年龄,因为我比他年长许多。可是他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再三询问,我实在躲不过,只好告诉了他。

这位朋友得到了答案,倒也没说什么,可这依然是一件令人不快的事。回家前他想和我加微信,我没有给他。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了一种隐私被探究的不情愿感,这让我的心像被扎了一根刺一样难受。由此我也反思了自己,在这件事之后,除非对方主动提或是我必须要了解,别人的隐私问题我一概不探究询问了。

不去问他人的隐私,本质上是尊重对方作为独立个体时应该有的私人空间。

所以,不去主动看别人的手机或是电脑屏幕,不对别人的喜好做出评价,甚至是在聚餐时不从别人碗里夹菜,这类小细节都能体现出对他人对尊重。

所以说,学会尊重他人,相处时保持适当的距离感,那么你和朋友的友谊将变得和谐而坚固。

总结

人类是一种社会性的生物,所有人都需要人际交往,而上文提到的三个秘诀,是帮助大家提升交流能力的基础。

当然在实际的人际交往中,大家依然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相信上面提到的三个秘诀一定能帮助你交到更多朋友,获得长期友谊,成为一个大家都喜欢的“社牛”。

那么,从现在开始,记住这三点:自信,倾听,尊重。

一起向成为“社牛”而努力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