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1)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2)

【家训家规】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故曰:广文地者荒,务文德者强,有其有者安,贪人有者残。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这是对老年生活的深情礼赞。当夕阳里的那抹红,与象征革命的红色之“红”激情相融,这“夕阳红”里的美更添“笃诚又尚荣”。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3)

“江西省第二批红色名村”牌

今年77岁的刘同颜1964年就读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1970年分配到云南保山地区农机厂工作,1973年3月调都昌县农机厂。1977年任县农机厂党总支副书记、厂长。1981年后历任都昌县工业机械局副局长,县工业总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县经济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县商业经济委员会党委书记、主任。1987年5月,任都昌县人民政府副县长,1990生4月,任都昌县常务副县长。1992年6月离开都昌后,先后任永修县委副书记、县长,原九江县委书记,九江市总工会主席等职。这位1975年入党老干部,近年来怀着一腔赤诚,践行如磐初心,赓续红色血脉,展示了一位老干部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风范。在2022年酷暑季节,刘同颜向我讲述了他近年来以弘扬爷爷刘肩三烈士的革命精神为切入,做一名红色文化忠诚传播者的故事。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4)

刘同颜研讨红色文化

刘肩三(1892-1930),都昌县汪墩乡后垅村人,著名革命烈士。在他的红色档案里,留下了光彩耀目的篇章:五四运动期间江西学生领袖之一;1926年2月加人中国共产党,是都昌党组织五位创始人之一;曾任余干县委书记、都昌县委书记、都湖鄱彭四县总指挥;在军中曾任红十军第7旅政委兼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为红军在景德镇扩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30年11月壮烈牺牲。刘肩三事迹收入权威典籍《中共党史人物传》。刘家“一门五烈”,即刘肩三及其二哥刘贤扬,刘肩三侄子刘述尧、刘述舜、刘述禹,其中三位担任过革命年代的都昌县委书记,红色家风传千秋。刘肩三的独子刘继忠(1921——1999)也是位老革命,生前曾任都昌县政协副主席。刘同颜作为刘肩三烈士的嫡长孙,在耄耋之年,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展示老干部风采,令人敬重。他老有所为投身家乡汪墩乡后垅红色名村的打造,坚实地迈出了“三大步”。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5)

刘同颜2022年8月在后垅村接受本文作者(左)采访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6)

第一步,收集与宣传“一门五烈”故事,浓厚红色文化氛围。刘同颜作为烈士后代,无论在何岗位,心中始终怀揣红色情结。2015年9月,刘同颜推动出版了《一门三代的信仰追求——刘肩三和他的后人》(江西人民出版社),以此纪念刘肩三诞辰123周年。真正在进入老年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生他养他的家乡后垅村红色名村的打造事业之中,是从2019年开始。2019年6月,已是74岁的刘同颜与江西省委党史办副主任彭勃在一起相聚,当都昌人媳妇的彭勃得知他是著名烈士刘肩三的嫡孙,便谈及刘肩三的亲密战友方志敏的英雄事迹。彭勃建议刘同颜同志要向方志敏烈士的后代学习,以烈士后代的身份为弘扬烈士精神奉献忠诚,做些有意义的事。刘同颜胸腔里那份红色激情被点燃,他觉得将余生献给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既是对以爷爷为代表的后垅村“一门五烈”的告慰,也是一个老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实际行动。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7)

江西省委原书记舒惠国为弘扬刘肩三精神题词

刘同颜深知,要宣传革命烈士光辉事迹,首先要深入了解革命烈士壮烈人生,尽可能多的掌握第一手资料。刘同颜2019年盛夏开始,追寻着刘肩三烈士的革命轨迹,到本县的汪墩、徐埠、蔡岭、和合、万户等乡镇和南昌、景德镇、余干、鄱阳、彭泽等市县,遍访党史部门和相关人员,搜罗采访刘肩三烈士的革命事迹。刘同颜还到上海档案馆,查阅与红十军有关的红色史料,往往从早上六点入馆区到下午六点带着满满的收获出馆区。在上海,经人介绍他结识了陈毅元帅的孙子陈军,陈军的外公粟裕上将当年也是红十军团的领导人之一。同为“红三代”,陈军送给刘同颜一本《中共党史人物传》(第36卷),这本书就收有刘肩三烈士传记。后来,刘同颜自费买来1000本,将此书分送给有关领导和身边的“红粉”。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8)

纪念后垅村“一门五烈”文集 刘同颜在对后垅村和都昌地方党史有了较全面的研究后,应邀参加了都昌县委宣传部门组织的红色宣讲团,赴和合、万户、南峰等乡镇和县财政局、城建局等县直单位,作红色文化宣讲报告。他是烈士后代,又是德高望重的老干部,每次宣讲,好评如潮。

第二步,修建革命烈士纪念设施,打造红色文化载体。近四年来,刘肩三故里汪墩乡后垅村的红色资源不断挖掘,红色文化载体不断丰富,刘同颜为之付出了心血。汪墩后垅烈士陵园是1976年由汪墩公社和县民政部门修建的。2019年刘述尧烈士的儿媳陈千姣老人牵头,进行过一次扩修。2021年,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刘同颜牵头对后垅烈士陵园进行了升级拓建。2021年4月,九江市委宣传部、市史志办向全市公布并推介30处九江红色地标打卡地,后垅烈士陵园名列其中。2021年11月,九江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市级烈士纪念设施,汪墩后垅革命烈士纪念碑名列其中。2019年底,刘同颜给时任江西省委常委、省委组织部长刘强写信,反应后垅村的红色历史,随后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党史研究室、省农村农业厅将后垅村补录入全省“红色名村”。刘肩三故居1930年曾遭国民党反动武装焚烧,刘同颜主导修旧如旧。都昌县委组织部门从党费中拨付15万元予以支持,江西省金尚文物古迹保护公司黄凤雷总经理在施工期间也作了不少奉献。2021年动工兴建的刘肩三教育纪念馆基本建成,耗资300余万元。后垅村还被纳入全县秀美乡村建设示范村,“红色 古色 绿色”交相辉映,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据统计,近四年来,为打造后垅红色文化名村,各方拟投资立项超800万元。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9)

刘肩三教育纪念馆正门

第三步,做实红色名村文旅产业,彰显红色文化品牌。刘同颜作为一名回归家乡的老干部,已然成为汪墩后垅村彰显红色文化品牌的核心人物。对于未来的工作思路,“不用扬鞭自奋蹄”的他提出“让烈士活起来,让村庄美起来,让产业强起来”的目标。在红色氛围日渐浓厚了、红色设施日渐完善了后,刘同颜的目光瞄准了红色旅游业带动后垅村的发展。都昌县委、县政府着力对将后垅村打造成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的示范基地,老干部刘同颜融入其中乐此不疲。来后垅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党日活动的党员一批又一批,有省直机关工委、省公安厅等省直部门,也有县内各基层党组织,刘同颜只要在村上,总是当然的义务讲解员,近一年来,有3万余人次到后垅村接受红色教育。都昌后垅村已成为市直机关工委党史教育基地、全县老干部“红色课堂”基地、全县中小学生红色教育基地。刘同颜还担任都昌县红色文化研究会的会长,推动都昌红色文化理论研究走实走深。2022年6月27日,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在省委党校组织了一场纪念刘肩三烈士座谈会,江西省委原书记舒惠国参加,并对刘同颜老骥伏枥志在传红的精神题词鼓励。红色名村后垅村与县城南山都昌第一个党小组成立旧址、汪墩茅垅村、蔡岭望晓源都湖鄱彭中心县委旧址等红色地标连成一线,都昌红色旅游蓬勃兴起。刘同颜在规划着建设后垅红色民宿,带动村民依托红色教育资源增收致富。

红色家风家训小故事(传家训扬新风之310)(10)

刘肩三烈士铜像

刘同颜的红色旅程“三步走”带给老干部老有所为的启示是“三同”:一是要夯实信仰之基,做到与主旋律同频;二是要发挥晚霞之热,做到与正能量同力;三是要展示银发之彩,做到与新时代同光。一位红色老人,一个红色名村,一路勇毅跋涉,深情的红色故事还在演绎……

来源:图文 汪国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