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关公为什么不能拜菩萨(关公如何化身伽蓝菩萨成为佛教大护法)

关羽不仅是道教的武财神、三界伏魔大帝。也是佛教的护法珈蓝菩萨

关羽,我国东汉末年著名将领,逝后被历代帝王褒封,倍受民间推崇,成为儒释道三教并尊、百姓膜拜的万能之神。由关公崇拜衍化而来的关公文化是中华传统道德文化的一份重要遗产,至今仍深深影响着中国人。佛教起源于印度、发展在中国,但为何在寺院里会看到中国本土神明关公,化身伽蓝菩萨受到供奉,成为佛教大护法?

拜关公为什么不能拜菩萨(关公如何化身伽蓝菩萨成为佛教大护法)(1)

一、何谓伽蓝菩萨

“伽蓝”为“僧伽蓝摩”的简称,译为众园,即僧众所居住的园庭,亦即寺院道场的通称。伽蓝神就狭义而说,指伽蓝土地的守护神;广义而讲,则泛指所有拥护佛法的诸天善神。

佛教的伽蓝菩萨是寺庙丛林的护法菩萨,来源于印度。依《七佛八菩萨大陀罗尼神咒经》所说,佛教伽蓝神是保护伽蓝(寺庙)的神。佛说有十八神保护伽蓝,即美音、梵音、天鼓、叹妙、叹美、摩妙、雷音、师子、妙叹、梵响、人音、佛奴、颂德、广目、妙眼、彻听、彻视、褊视,统称“伽蓝圣众菩萨”。《释氏要览》云:“寺院既有十八神护,居住之者,亦宜自励,不得怠惰马非,恐招现报耳。”然而世界上的伽蓝道场无数,区区只有十八神能全部守护?该书又云:“一切神皆有无数眷属,即是分任守护也无妨。”

三、从三国猛将到伽蓝菩萨成为佛教大护法?

东汉初年,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与中国固有的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渐渐趋于融合,逐步演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佛教在南北朝时逐渐进入兴盛阶段,普及至民间,它融合中国本土多种信仰,形成了浸透着中国文化的中国佛教。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玉泉山关公显圣 洛阳城曹操感神”中这样叙述:

却说关公阴魂不散,荡荡悠悠,直至一处,乃荆门州当阳县一座山,名为玉泉山。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净,原是汜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见山明水秀,就此结草为庵,每日坐禅参道,身边只有一小行者,化饭度日。是夜月白风清,三更已后,普净正在庵中默坐,忽闻空中有人大呼曰:“还我头来!”普净仰面谛视,只见空中一人,骑赤兔马,提青龙刀,左有一白面将军、右有一黑脸虬髯之人相随,一齐按落云头,至玉泉山顶。普净认得是关公,遂以手中尘尾击其户曰:“云长安在?”关公英魂顿悟,即下马乘风落于庵前,叉手问曰:“吾师何人?愿求法号。”普净曰:“老僧普净,昔日汜水关前镇国寺中,曾与君侯相会,今日岂遂忘之耶?”公曰:“向蒙相救,铭感不忘。今某己遇祸而死,愿求清诲,指点迷途。”普净曰:“昔非今是,一切休论;后果前因,彼此不爽。今将军马吕蒙所害,大呼还我头来,然则颜良、文丑,五关六将等众人之头,又将向谁索耶?”于是关公恍然大悟,稽首皈依而去。后往往于玉泉山显圣护民,乡人感其德,就于山顶上建庙,四时致祭。

《佛祖统纪》也有关于关公皈依佛教的记载。据《佛祖统纪?智者传》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隋代天台宗的创始者智颇,“到荆州,欲创精舍。一日,见关羽神灵告之,愿建寺护持佛法。七日后,师出定,见栋宇焕丽,师领众入室,昼夜演法。一日,神白师:‘弟子获闻出世间法,念求受戒,永为菩提之本。’师即授以五戒,成为佛教的伽蓝护法神。”智者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公为守护佛法的“伽蓝菩萨”,把关公列入佛法守护神行列,塑像供奉,使关公成为中国本土佛教神明。 关帝皈依佛门。

拜关公为什么不能拜菩萨(关公如何化身伽蓝菩萨成为佛教大护法)(2)

从此以后,这位千余年来极受国人敬重的英雄人物,就成为了佛教的伽蓝菩萨,与韦驮菩萨并称佛教寺院的两大护法神,监察是是非非。古楹联正好说明:“作事奸邪任尔焚香无益,居心正直见吾不拜何妨”;“善恶到头终有报,是非结底自分明”;“善行到此心无愧,恶过吾门胆自寒”。他说:“寺院一根草,劝君莫来讨;昼夜三分利,子孙还不了。”

佛教寺院每日的早晚课,都会念诵伽蓝赞:“伽蓝主者,合寺威灵,钦承佛敕共输诚;拥护法王城,为翰为屏,梵剎永安宁。”以感恩伽蓝菩萨护法护教的殊胜功德。

今天农历五月十三日为伽蓝菩萨圣诞。祈愿伽蓝菩萨慈光遍照,大众善愿皆成,回向一切有情众生,祈愿世界和平,正法久住!南无护法伽蓝圣众菩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