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

1947年8月底,刘邓十五万大军摆脱国民党的围追堵截,成功进抵大别山,在经历半年多的艰苦作战后,1948年3月,刘邓首长向中央建议,暂时放弃大别山根据地,主力进入中原战场,与陈粟、陈谢兵团配合集中兵力逐鹿中原;在坚持大别山根据地的过程中,刘邓大军兵力损失近半、武器装备消耗巨大,直到淮海战役后期才逐渐恢复,因此就有人认为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存在问题,不如陈粟兵团依托根据地作战,有步骤的向外线推进;这种观点,上一节中我们通过沙盘推演方式,从战役上来说是不可能的,本文站在国民党的角度,分析刘邓挺进大别山后国民党在战略上的转变,届时或许你会对上述观点产生不同的看法。

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1)

挺进大别山之前,国民党全面进攻已宣告失败,蒋介石调整作战部署,重点进攻山东和延安,他认为山东是中共军事中心、延安是政治中心,摧毁两者则全局自可改观,因此令胡宗南集中兵力向陕北压迫中共中央机关、迫使中共放弃延安,令徐州陆总集中兵力向沂蒙山根据地进攻,令华野无的放矢,这是蒋介石在战略上的妙手回春。作战方面,蒋介石认为,打败解放军的办法唯有摧毁解放区,使野战军脱离根据地、脱离人民,从而切断兵源、补给,使野战军变为流动之“匪”,然后凭国军机强大的机动优势将其围而歼之。

负责中原战场的徐州陆总,其下有四个兵团、十个绥靖区,总兵力七十余万人,占国民党当时总兵力的三分之一,而用于进攻华东野战军的兵力有32个整编师、85个旅,属各大解放区之最,因此1947年7月份,徐州陆总在山东的重点进攻甚得蒋介石满意,尤其是对时任徐州陆总的参谋长的郭汝瑰相当的青睐,几乎每天都电话联系。

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2)

1947年8月初,国民党占领沂蒙山根据地,蒋介石认为“(解放军)现在既无根据地,也无目的地,只是窜到那里就算那里,已经完全陷于被动的地位了。”他把华野出外线作战和刘邓挺进大别山当成“流窜”,蒋介石称:“(解放军)在没有兵源、粮草的补充下,集中三个以上纵队,五天以上连续作战,乃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只调集了鲁西南部分兵力南下追击,而命令嫡系部队如第五军、二十五师等部,仍留鲁西南、鲁中地区进行清剿,同时集中六个师的兵力继续打通胶济线、进攻胶东解放区,蒋介石指挥作战一直遵循着占领重要城市和摧毁解放区的原则。

1947年8月22日,就在刘邓大军抢渡汝河时,与之配合的陈谢兵团南渡黄河,切断龙海路,蒋介石认为,鲁西、豫南均有决定性战斗,不能于此时抽兵,只能任由陈谢兵团南渡,与此同时陈毅、粟裕奉中央之命率领六纵及特纵一部正向鲁西南挺进。

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3)

解放军三路大军挺进中原,打破了国民党重点进攻的作战部署,蒋介石三面作战,以驻守于陕县、灵宝等地的五个旅组成陕东兵团,从南下追击刘邓的部队中抽掉三个师,会同洛阳的四个旅组成第五兵团,东西夹击陈谢兵团,结果于伏牛山地区被陈赓全歼第三师;鲁西南方面,9月2日,在中共中央的催战下,陈粟在枣庄沙土集全歼国民党整编七十五师,缓解了自外线作战以来的损失。大别山方面,国民党调集了23个旅趁刘邓大军立足未稳之际发起进攻,刘邓大军克服外线作战的困难,于10月在高山铺全歼国民党第四十师、缴获大量物资。

中原逐鹿,任江山谁做主”,1947年10月初,国民党打通胶济线、占领烟台、威海卫等地时,蒋介石乐观地认为,国民党已从战略上占据主动,军事上只剩追缴“逃窜之匪军”,只要灵活用兵,必然能“捕获战机、收获战果”,然而他根本没有看透全国战局变化的本质,所谓“逃窜之匪”乃是解放军于战略调整上的主动进攻;他看到解放军外线作战的弱点,却不知道解放军发展创建根据地的能力。

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4)

确实,解放军从内线转向外线经历了几次败仗、部队在思想上产生了波动,毛泽东对秦基伟纵队迟滞于陇海路不满,电令陈赓:“必须使该纵干部明了,该纵后方不是新安、渑池,而是伏牛山,用全力在伏牛山建立根据地,是为至要。”对陈粟毛泽东也曾以个人名义提醒:“你们应从根本上改变依靠后方接济的思想... ...准备在连续作战之后缩编部队,准备打得剩下三千人、四千人一个旅,而战斗意志愈打愈强... ...”,毛主席不惜以军事上的重大损失来换取全局战略上的主动,蒋介石只注重一时之得胜负,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1947年11月,中原战场暂成拉锯形式,中共中央命令陈谢、陈粟大力发展开辟豫陕鄂、豫皖苏根据地,以减轻国民党对大别山的重点围攻,进军豫皖苏的华野外线兵团五个纵队及李先念十二纵队,分三路向河南尉氏、鄢陵和津浦路西线泗县、灵璧挺进,威胁平汉、津浦、徐州,徐州陆总被飘忽不定的野战军打得焦头烂额,不得不调整编二十五师和七十五师回防,此时徐州外围兵力驳杂、形势极为混乱,蒋介石电令顾祝同坐镇徐州,以维稳为主,同时决定对黄河以北和东北两大战场暂采取守势,放弃增援华北的打算,这是蒋介石全局战略上由进攻转向防御的开端。

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5)

11月3日,国民党大别山作战会议在南京国防部正式召开,蒋介石决定成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统一指挥围剿大别山的部队,请注意蒋介石在这次会议上做了一个错误决定,加速了国民党败亡,为他第二次下野埋下了一颗炸弹。会上徐州陆总制定了进攻豫皖苏解放军的作战方案,其目标有二,一是保持国民党北大门徐州的稳定,二是,确保华野部队不会南下,妨碍围剿大别山,蒋介石对作战方案没有意义,但就指挥权问题与徐州陆总背道而驰。

按军事常识,重点进攻当以集中兵力为主,九江指挥所最好是归徐州陆总指挥,以便统一指挥调度,然而蒋介石的决定往往出人意料,他恰恰选择徐州陆总担心的下下策,即不把指挥权归中央大本营,也不给武汉行营,而是由国防部长白崇禧坐镇九江直接指挥。

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6)

蒋桂矛盾自北伐以来就根深蒂固,蒋介石一直不放心桂系,对白崇禧和李宗仁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让白崇禧做有名无实的国防部长,让李宗仁去华北任职,如今让白崇禧掌兵出乎国防部所有人的意料。蒋介石为清剿大别山,给九江指挥所调拨的优势兵力,其中就包括第三兵团整七师、四十八师,这是桂系部队,还有两个绥靖区、及第十一师、二十五师等嫡系部队,就这样白崇禧分走了徐州陆近25万的总兵力,国民党在淮河以北的作战能力大幅下降。

白崇禧根本不满足于九江指挥所,一个月后随着刘邓向桐柏、江汉地区发展,又将指挥部迁移至武汉,要知道武汉在北伐时期就是桂系逐鹿中原的指挥中心,如今鸠占鹊巢逼走程潜武汉行营,其用心之险恶昭然若揭。

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7)

另外,白崇禧眼光也不仅仅盯在大别山地区,此前他虽任国防部长,但蒋介石发布作战命令都是通过陈诚总参谋长,用白崇禧的话说,有陈小鬼在他根本没有任何说话的权力。因此在分管九江指挥所后,白崇禧通过围剿大别山的军事行动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对配合徐州陆总的作战计划根本不屑一顾。1947年12月,刘邓大军进入最困难的时候,中共中央命令陈粟、陈谢破袭陇海路郑州、开封段、平汉段郑州、许昌段及许昌、信阳段,在解郾城之围时,徐州陆总多次请白崇禧派二十师北上增援第三师,白崇禧不为所动,最终导致第三师被全歼。

除了拒绝北上增援,白崇禧对豫中的国民党第十一师也非常眼红,在1948年的宛东战役和豫东战役中,第十一师始终徘徊于漯河、淮阳一线,蒋介石虽多次命令胡琏北上,但白崇禧就是不听令。因此自九江指挥所成立之后,徐州陆总对华中的国民党大军已失去实际的指挥权,兵力上大为缩水,反观作战区域和作战强度却未曾降低,经过半年多的发展,豫皖苏的华东野战军兵力逐步加强、尤其是苏北十一纵、胶东十三纵及华野特种兵纵队等攻城野战能力迅速增长,对陇海路东段已形成严重的威胁,再加上蒋介石不断将山东的几个师调往关外,除州陆总的地位越来越尴尬,再也无力组织重点进攻的能力了。

大别山有什么战略意图(大别山只坚持半年)(8)

1948年4月左右,随着解放军全面反攻的到来,徐州陆总被迫取消,取而代之的徐州“剿总”和华中“剿总”,白崇禧因耻于与刘峙为伍、弃职而去,此后经桂系代表人物黄绍竑点拨,拥兵自重,坐视徐州屡吃败仗,淮海战役前他甚至建议把豫、皖、鄂、苏、赣等省的军队全部交由他负责,形成一条从淮河到江汉一带的坚固防线,以达到“守江必须守淮”的战略部署,其野心之大着实惊人。

蒋介石兵败淮海后,赖以维护统治部队基本丧失,相反白崇禧的华中“剿总”还握有几十万大军,遂趁机与副总统李宗仁逼宫,蒋介石被迫第三次下野,蒋介石玩弄了一辈子权术最终也败在了这上面,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综上所述,挺进大别山虽然局部上损失很大,但中共中央赢在了战略上,刘邓、陈粟大军就像放风筝一样,把国民党集中起来的兵力不断拆散打乱,拳头张开了还怎么打人!毛主席曾说过,用兵最困难的就是集中使用兵力,国民党在军事上正是由于兵力不断地被分散稀释然后被解放军逐步消灭,从这一点来说,中共中央不仅在指挥解放军作战,也在指挥敌军作战,看到此处你对挺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是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