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分析(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

2015年,多名中国心理卫生专家们经过3年的调查与研究,首先提出了中国人心理健康的5条标准及15条评价要素。

一、认识自我,感受安全。主要考察自我意识水平,评价要素包括: 1、自我认知:了解自我,恰当地评价自己,有一定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自我接纳: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接受自己。 3、有安全感: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有基本的安全感。

二、自我学习,生活独立。主要考察生活和学习能力,评价要素包括: 1、生活能力:能够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中大部分的衣食住行活动。 2、学习能力:具有从经验中学习、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3、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利用获得的知识、能力或技能解决常见的问题。

三、情绪稳定,反应适度。主要考察情绪健康水平,评价要素包括: 1、情绪稳定:能够保持情绪基本稳定。 2、情绪控制:能够调控自己情绪的变化。 3、情绪积极:情绪状态能够保持以积极情绪为主导。

四、人际和谐,接纳他人。主要考察人际关系,评价要素包括: 1、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基本的社会交往能力,能够处理和保持基本的人际交往关系。 2、人际满足:能在人际互动中体验到正常的情绪情感,获得安全感。 3、接纳他人:能够接纳他人及交往中的问题。

五、适应环境,应对挫折。主要考察环境适应能力,评价要素包括: 1、行为符合年龄与环境:基本能够履行社会所要求的各种角色规定,心理与行为符合所处的环境与年龄特征。 2、接受现实:保持与环境接触,积极主动地去适应现实和改变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 3、合理应对:能够面对现实,正确面对并克服困难、挫折。

心理健康课程标准分析(心理健康的评价标准)(1)

来源: 北京12320在聆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